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渡鎮

鎖定
中渡鎮,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鹿寨縣,地處鹿寨縣西北部,東接黃冕鎮,東南連鹿寨鎮,西南連柳州市魚峯區雒容鎮,西鄰平山鎮,北靠永福縣永安鄉、三皇鄉。鎮人民政府駐地距鹿寨縣城28千米。 [5]  總面積37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中渡鎮户籍人口49492人。 [7] 
秦屬桂林郡地。1987年,中渡區改為中渡鎮。 [5]  截至2020年6月,中渡鎮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8]  鎮人民政府駐英山社區城西路1號。 [5] 
2019年,中渡鎮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7] 
中文名
中渡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鹿寨縣
地理位置
鹿寨縣西北部
面    積
374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英山社區城西路1號
電話區號
0772
郵政編碼
54560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桂B
人    口
49492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中渡鎮歷史沿革

秦屬桂林郡地。
漢屬潭中縣地。
三國吳甘露元年(265年)析零陵郡始安地南部置常安縣,縣治今鎮馬安村常安屯。
南北朝宋(420—479年),撤銷常安縣,其地併入始安縣。
梁大同八年(542年),置梁化郡及其梁化縣,郡、縣同治今馬安村常安屯。
隋將梁化郡和象郡改置梁化縣和象縣。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梁化縣改為純化縣。
隋大業二年(606年),純化縣廢併入始安縣。
唐貞觀(627—649年)中析象縣置洛容縣,縣治今鎮大兆村白龍巖。
嘉祐四年(1059年),洛容縣並象縣,屬柳州府。
明萬曆四年(1576年),洛容縣遷靈塘(現柳州市魚峯區雒容鎮),中波改為平樂鎮。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析永寧州及雒容、永福、柳城、融等縣的部分地域置中渡廳,屬桂林府。
1912年,中渡廳改為中渡縣。
1952年,設鹿寨縣第二區。
1957年,第二區改為英山鄉。
1958年,設英山公社。
1962年,英山公社改為中渡區。
1966年,中渡區改為中渡公社。
1983年,中渡公社改為中波區。
1987年,中渡區改為中渡鎮。 [5] 
中渡鎮 中渡鎮

中渡鎮行政區劃

中渡鎮區劃沿革

1989年,中渡鎮設15個村公所。
2011年末,轄1個英山居民委員會,貝塘、大門、高坡、馬安、石墨、長盛、大兆、黃村、潘圩、朝陽、福龍、黃臘、山尖、寨上14個村。下設7個居民小組,287個村民小組。 [5] 

中渡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中渡鎮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8]  鎮人民政府駐英山社區城西路1號。 [5] 
中渡鎮區劃詳情
英山社區
高坡村
大兆村
朝陽村
福龍村
山尖村
黃臘村
大門村
貝塘村
馬安村
寨上村
潘圩村
石墨村
黃村村
長盛村

中渡鎮地理環境

中渡鎮位置境域

中渡鎮地處鹿寨縣西北部,東接黃冕鎮,東南連鹿寨鎮,西南連柳州市魚峯區雒容鎮,西鄰平山鎮,北靠永福縣永安鄉、三皇鄉。鎮人民政府駐地距鹿寨縣城28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4.9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3.30千米, [5]  總面積374平方千米。 [7] 

中渡鎮地形地貌

中渡鎮全境屬半山區,地形分佈七山一水二分田,北高南低,南窄北寬,呈不規則三角形。 [5] 

中渡鎮氣候

中渡鎮屬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帶,受季風環流影響較明顯。境內氣候温和,年平均氣温21.3C左右,夏季最高氣温38C,冬季最低氣温0C。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約1506毫米,且集中在5—7月。極端年最大降水量2256毫米(1977年);極端年最少降水量839毫米(1984年)。 [5] 

中渡鎮水文

中渡鎮境內河道屬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有洛江,發源於永福縣和平鄉,從大洋屯入境,流經黃臘、潘圩、石墨、英山、福龍等地,從龍江屯向東北流往黃冕鄉舊街。境內河道長約33千米。 [5] 

中渡鎮自然災害

中渡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霜凍、洪澇等。水災每10年1遇,最嚴重一次發生在2008年6月13日,涉及境內各個村電,受災面積達到120公頃。造成房屋倒塌,農作物嚴重減收,造成經濟損失摺合人民幣1000萬元。 [5] 

中渡鎮自然資源

中渡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資源有鐵礦石、方解石、石灰石為主。 [5] 
2011年,中渡鎮有耕地面積7.49萬畝,人均1.56畝,大部分為水澆地。 [5] 

中渡鎮人口

2011年末,中渡鎮轄區總人口48070人。另有流動人口131人。總人口中,男性256666人,佔53.39%;女性22404人,佔46.61%;14歲以下7204人,佔15.0%;15—64歲36466人,佔75.85%;65歲以上4400人,佔9.15%。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31258人,佔65.03%;有漢族16405人,佔總人口的34.13%。2011年,中渡鎮人口出生率10.5‰,人口死亡率10.6‰,人口自然增長率-0.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258人。 [5] 
2017年末,中渡鎮常住人口36210人。 [2] 
截至2019年末,中渡鎮户籍人口49492人。 [7] 

中渡鎮經濟

中渡鎮綜述

2011年,中渡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591元。2011年,中渡鎮財政總收入791.74萬元,比上年增長19.7%。 [5] 
2019年,中渡鎮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7] 

中渡鎮第一產業

中渡鎮以種植水稻、甘蔗、柑橘、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3.14億元。 [5] 
中渡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1465噸,人均446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蜜橘、蔬菜。甘蔗種植面積2.4萬畝,產量7.26萬噸;密橘種植面積3800多畝,產值2280多萬元;蔬菜種植面積1.4萬畝,產值3220萬元。 [5] 
中渡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出欄肉豬3.78萬頭,出欄肉羊47498只,上市家禽24.3萬羽。水產品總產量703.12噸。 [5] 
截至2011年末,中渡鎮累計造林23萬畝,其中防護林250畝,經濟林21000畝,竹林5000畝,農民住房四旁樹木3萬株,森林覆蓋率24.8%,活立木蓄積量2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16萬畝,產量10891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槿柑、沙田柚、橙,其中柑橘2480噸,槿柑635噸,沙田柏335噸,橙140噸。中渡鎮魚塘養殖面積160公頃,產量635噸。漁業總產值303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0.9%。 [5] 
2011年,中渡鎮有大型農業機械48台(輛),農業機械合作社11家。 [5] 

中渡鎮第二產業

2011年末,中渡鎮有個體工商户411户,職工709人。 [5] 

中渡鎮第三產業

2011年末,中渡鎮有超市1個,集貿市場1個。 [5] 
2011年,中渡鎮業務收入117.6萬元,其中純收入23.8萬元;電信業務收入151萬元。 [5] 

中渡鎮社會事業

中渡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中渡鎮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623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13所,在校生2010人,專任教師156人;初中1所,在校生443人,專任教師7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5] 
2011年,中渡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936.60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85%。 [5] 

中渡鎮文化事業

1993年,建成中渡鎮有線電視台,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4458户。 [5] 
2011年末,中渡鎮有文化站1個,村公共服務中心3個;各類圖書室19個,藏書57000冊。縣文物保護單位6處。 [5] 

中渡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中渡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個,其中門診部(所)1個;病牀63張,固定資產總值311.6萬元。專業衞生人員74名,其中執業醫生2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14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0676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2%。 [5] 

中渡鎮體育事業

2011年末,中渡鎮建有2個村級標準燈光籃球場,大型文體活動中心3個。 [5] 

中渡鎮社會保障

2011年,中渡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14户,人數774人,支出147.672萬元,比上年增長0.3%,月人均159元,比上年增長0.3%;城市醫療救助122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392户,人數4156人,支出320萬元,比上年增長3%,月人均64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4人,支出21312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6人,支出28968元;農村醫療救助6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133人次,共支出12.4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8人,支出14500元,比上年增長0.5%。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0人,撫卹事業費支出82萬元,比上年增長4%。敬老院1家,牀位16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6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81.2%。 [5] 
中渡鎮

中渡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中渡鎮有郵政網點1個,代辦所1處;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1.95萬份(冊)。電信企業家3個,服務網點16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500門,固定電話用户1389户,電話普及率15.6%;移動電話用户23108户;互聯網用户720户。 [5] 
  • 給排水
1986年,中渡鎮建成自來水廠,有深水井1限及成套淨化設備。年供水14.4萬立方米。主要道路兩側鋪設2條,排水管道500米。 [5] 
  • 供電
1991年,中渡鎮供電站建成。年供電量1033.56萬千瓦時。 [5]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中渡鎮鎮區綠化面積51350平方米。 [5] 

中渡鎮交通運輸

2004年,建成中渡鎮客運站1個,日發客運汽車36班次,日均客運量1260人次。 [5] 
2011年末,中渡鎮有603縣道貫穿鎮境。 [5] 

中渡鎮歷史文化

中渡鎮地名由來

洛江有上、中、下三個渡口。因在中間渡口曾設置撫民廳署,因而得名。 [5] 

中渡鎮民俗文化

廟會、“百家宴”
相傳在清朝光緒10年,北京城內太和殿失火,中渡城隍前往救火,天空出現“鷹山城隍”燈籠一對。火滅後,光緒皇帝念其救火有功,遂賜木匾一塊掛入中渡城隍廟內,匾上刻有玉璽龍頭。後來人們將城隍爺視為保吉祥平安之神,為紀念城隍爺,世代中渡人民每年農曆五月二十八日都自發起來,舉行盛大慶典活動。是日,鞭炮齊鳴,鼓鑼喧天,龍獅並舞,腰鼓、秧歌環城遊鄉,掄花炮、奪獎屏、唱桂戲,各地武館前來表演武術,活動期長達10日之久,文化娛樂氛圍極為濃厚。場面最為宏大的屬“百家宴”,宴席前,大家一起動手,以古城內的東、南、西、北四條街道為場地,在街道上擺。

中渡鎮風景名勝

  • 摩崖石刻
(1)摩崖石刻“一方保障”是記述明朝萬曆年間,明王朝鎮壓瑤族起義的文治武功。透過歷史的雲煙,穿越時光隧道,彷彿看到了瑤族同胞為反抗明王朝的血腥統治,浴血奮戰的慘烈情景。
(2)“京觀”:此石刻原在中渡西郊山麓,統治者鎮壓中渡、平山一帶的農民起義軍後,在一塊約70噸重的巨石中刻“京觀”二字,右刻“平定洛鬥下半團叛亂,斬首五百餘級”,左刻“萬曆三年七月書”。下洛鬥即現今的平山鎮一帶。此石七十年代“農業學大寨”時,取石修水利而毀。2005年,鹿寨縣文化部門重新修復於舊縣村鰲魚山頭。
(3)牛角坳石刻:位於中渡城東8公里的三門隘牛角坳路邊,在一塊高約1米,寬約0.7米的石頭上刻下“全州石匠十名為記太平軍好行,囗囗年二十七日閏月”的字樣。據考證,太平軍翼王石達開部回師廣西攻打桂林城不下時,棄城南下,一路經永福翻越大華山路過中渡。從不工整的書法與雕刻上看,為當時官兵或在此打石頭的10名全州籍工匠所刻。對軍事和歷史有重大的研究價值。
此外,中渡還有古欲巖化石遺址,拉敢巖摩崖石刻等多處名勝古蹟。
  • 銅鼓
1985年5月18日,在距中渡鎮2公里的石炭弄挖鐵礦時發現。鼓面直徑66.6釐米,高52.5釐米,周圍有4只青蛙,2匹載着勇士的戰馬,鼓面和四周均有水波紋、迴旋紋、草紋圖案。初步鑑定為西漢時期銅鼓,今存自治區博物館。
  • 青獅巖
距中渡鎮8公里,巖長約200米,最寬處面積約5000平方米,窄處只有50釐米,巖內石景甚多,各具異狀。響水,在中渡鎮大兆村附近洛江一灘頭,河水奔流而下,異常壯觀。其聲隆隆,遠聞若雷,近聞似鼓,四季如此,因之得名“響水”。香橋巖,位於鎮境內,距中渡鎮政府12公里,巖洞高4米,長60米,寬22米,巖內石景奇形怪狀,千姿百態。洞外為絕壁幽谷,深30餘米,谷底溝壑陰森,岩礁遍佈;懸崖右側下,碧水一潭,臨潭懸吊一塊巨石;百米之外,一座雄奇的天然石橋橫空飛架,雄偉壯觀,稱為香橋。橋下川流滾滾,蜿蜒于山麓之中,巖內壁上刻有不少文人墨客的詩文,人們稱為“桃源真境”。

中渡鎮榮譽稱號

中渡鎮是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特色最觀旅遊名鎮。 [5] 
2016年10月,中渡鎮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1] 
2020年7月29日,中渡鎮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3] 
2020年11月20日,中渡鎮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4] 
2021年6月,鹿寨縣中渡鎮黨委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6] 
2021年8月25日,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名單。 [9-10] 
2021年12月,入選擬推薦命名第五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公示名單。 [11] 

中渡鎮著名人物

韋韜(1892~1953),字羣六,中渡鎮寨上村人。民國元年(1912年)入保定軍官學校騎科一期就讀,畢業後回桂供職。曾在武昌起義及討伐袁世凱的戰鬥中先後參加攻擊上海製造局、吳淞炮台和江灣諸役。
韋道敏(1892~1969),字樹萱,壯族,中渡鎮馬安村常安屯人。少年時入本村私塾讀書,後考入桂林陸軍小學,繼升武昌陸軍中學。清宣統三年(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