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江掛麪

鎖定
中江掛麪,四川省中江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傳承千年手工味道,被稱為“餐桌上的非遺”。 [10] 
中江掛麪麪條細如頭髮絲,潔白空心,久煮不糊,不粘牙,中江的“銀絲掛麪”,由於獨特的工藝,符合營養科學的原料搭配,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2011年11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中江掛麪”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 
2021年4月28日,一批價值2萬美元的中江掛麪在德陽海關監管下順利發運美國,標誌着中江掛麪直接出口實現零的突破。這批掛麪將發運美國,進入洛杉磯的沃爾瑪、家樂福、大華等商超售賣。 [10] 
中文名
中江掛麪
產地名稱
四川省中江縣
產品特點
柔軟、潔白、均勻光滑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1年第173號
批准時間
2011年11月30日

中江掛麪產品特點

中江掛麪柔軟、潔白、均勻光滑,細如銀絲,每根面的直徑只有0.75~1.25毫米。久煮不糊,不粘牙,面體因經多次發酵而有微孔,故有“空心掛麪”之説。因其工藝複雜,生產受氣候限制,歷代作為上貢珍品。 [2] 
中江掛麪的小麥粉是採用保護區內生產的強筋小麥加工的小麥粉,小麥粉面筋值為27%至30%。 [1] 
對比各類優質專用小麥品質指標,可見中江掛麪的選用的強筋小麥的抗延展阻力、拉伸性、拉力等均高於其他類型小麥。
優質專用小麥品質指標表 優質專用小麥品質指標表 [3]

中江掛麪產地環境

中江縣位於川中丘陵地帶。地理座標在東經104°26′~105°15′、北緯30°31′~31°17′之間。縣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一般在500-600米,中江處於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氣候温和、四季分明等特點,降雨較豐沛而季節分配不均,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氣温自西向東隨地勢的升高而逐漸降低,年平均氣温16.7℃。縣境內主要有涪江水系和沱江水系,龍泉山脈為涪江與沱江水系的分水嶺。中江掛麪原料小麥粉是採用中江縣內生產的強筋小麥。 [4] 
中江掛麪 中江掛麪

中江掛麪歷史溯源

中江掛麪
中江掛麪(3張)
中江掛麪為手工製作,歷史悠久,傳統工藝獨特。它的特點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體因經多次發酵而有微孔,故有"莖直中通"之説,其特別柔嫩易消化也緣於此。
民國二十年(1931年)版《中江縣誌》記載:“中江掛麪,面細如絲,長八九尺,截兩頭,取中段,名曰腰面,又稱銀絲面,縣城內外俱佳,河西譚家街尤盛。色白味甘,食之柔滑,細而中空,堪稱潔、白、淨、幹、細五絕……”
相傳孟邵奉命巡察台灣凱旋歸來,乾隆皇帝親自設宴為其接風洗塵。席間,內侍獻上中江掛麪。只見瑩潤潔淨的玉碗中銀絲盤疊。油光可鑑。嫩綠的菜葉,鮮紅的櫻桃強烈的吸引着在座官員們的視線。沁人心脾的芳香頓令眾人酒意全無,油膩立消,神清氣爽。不由發出陣陣讚歎之聲。 [5-6] 

中江掛麪生產情況

中江掛麪
中江掛麪(4張)
1985年,中江縣就有掛麪聯營廠和專業户150家,年產手工掛麪95萬公斤,產品遠銷29個省市。在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我國港澳地區都有中江掛麪的銷售。1992年,中江掛麪的年產量就急劇降低,只有70萬公斤,生產掛麪的大廠及小廠共有10來家,1999年,年產10萬公斤的大廠就只剩一家。
2003年,中江縣掛麪協會成立後就着力於保護“中江掛麪”這一品牌,2008年,成功註冊了“中江掛麪”地理標誌商標,這一商標的成功註冊促進了中江掛麪的飛速發展,使得中江掛麪的生產水平,銷售渠道不斷增加。除了銷往中國的29個省市,還遠銷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等國以及港澳台地區。
2009年1月~6月,該縣銷售手工掛麪700噸,銷售收入490萬元。2012年,年產量達2萬噸,年銷售收入超過4億元。 [7] 

中江掛麪產品榮譽

2010年,中江掛麪的製作工藝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 
2011年11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中江掛麪”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 
2022年1月,入選2021四川十大美食地標,並進行公示。 [11] 
中江掛麪 中江掛麪

中江掛麪地理標誌

中江掛麪地域保護範圍

中江掛麪(中江手工掛麪)產地範圍為四川省中江縣南華鎮、傑興鎮、永太鎮、通濟鎮、南山鎮、集鳳鎮、雙龍鎮7個鎮現轄行政區域。

中江掛麪質量技術要求

中江掛麪(中江手工掛麪)質量技術要求
一、主要原料
  1. 小麥粉:採用保護區內生產的強筋小麥加工的小麥粉,小麥粉面筋值為27%至30%。
  2. 生產加工用水:採用保護區域範圍內的地下水。
二、加工時間
加工時間限定為每年10月初到次年4月底。
三、加工工藝流程
小麥粉→和麪→盤條→抻大條→抻小條→上竹→發酵熟化→曬面→切面。
四、加工要點
  1. 和麪:將小麥粉、輔料和鹽水按一定比例放入木桶內和麪,攪拌時間20至40分鐘,面質均勻為止,醒發20至30分鐘。
  2. 盤條:將麪糰從木桶中取出,揉成方形,切條搓圓,放入木桶內,蓋上薄膜,醒發50至70分鐘。
  3. 抻大條:從木桶中取出盤條,在面板上搓成大條,並盤成單帽形,醒發7至10分鐘。
  4. 抻小條:將盤好的大條搓成直徑1釐米左右圓條,盤入木桶中,蓋上薄膜,醒發3.5至4.5小時。
  5. 上竹:將“羊頭”(一種抻長麪條的工具)插在木桶邊緣上,再將面竹插在“羊頭”上。取木桶中盤好的小條繞在面竹上,邊繞邊抻,然後放入面槽內吊起,蓋上草蓆醒發30至60分鐘。
  6. 發酵熟化:將醒發後的麪條取出撲粉,然後將面竹,插入面樁上端孔內,將面下抻,邊抻邊撲粉,將麪條抻至40釐米至60釐米,麪條自然吊在面槽內,發汗1至2小時,麪條自然抻長120釐米至160釐米。
  7. 曬面:將面槽內麪條,提至面架,將面竹插入面架孔內,邊插邊抻,反覆操作,抻長至350釐米至550釐米。自然晾曬2至3小時。
五、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潔白、細如銀絲,均勻光滑,體內有微孔。煮熟後柔軟、久煮不糊,不粘牙。
  2. 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水分
≤13%~16.0%
鹽分(以NaCl計)
≤10%~13.5%
直徑
0.75毫米~1.25毫米
自然斷條率
≤5.0%
  1.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中江掛麪專用標誌使用

中江掛麪(中江手工掛麪)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中江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中江掛麪(中江手工掛麪)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1] 
2020 年 1 月 3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核准中江縣閤家糧油食品廠使用“中江掛麪”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