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正橋

(洛陽中正橋)

鎖定
”中正橋“是多地理意向名。洛陽中正橋,位於中國河南洛陽伊河龍門段。1936年6月,在時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提議下開工,跨伊河大橋開始修建。由豫西橋樑工程處督修,上海私營合興成建築公司承建,1937年內完工,全長258.4米,橋面淨寬6米,雙車道,下部為雙柱式鋼筋混凝土基礎,共17孔,跨徑為15.2米。抗日戰爭時期,為阻止日軍向洛陽城區推進,國民黨駐洛部隊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所屬工兵13團,於1944年5月7日將中正橋炸燬。如今到了枯水期,從焦柳線伊河大橋上向下望去,可以看到中正橋的殘跡。 [1] 
中文名
中正橋
地理位置
中國河南洛陽伊河龍門段 [1] 
所處時代
民國
修    建
1936年6月
跨    徑
15.2米
全    長
258.4米
位    置
伊河龍門段

中正橋歷史背景

1932年1月28日夜,日軍突然進攻上海,企圖進逼南京,著名的“一二八”事變發生了。事變發生當夜,國民政府在南京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立即遷都洛陽,定洛陽為戰時行都,以與日軍“周旋”。1月30日,南京政府一干官員浩浩蕩蕩遷都洛陽。但此時的千年帝都洛陽已經破敗不堪,不僅沒有足夠的辦公場所,連居住的地方都難找。更讓國民黨要員無法忍受的是洛陽交通不便,要去關林和龍門石窟這些名勝古蹟參觀,只能通過洛河上簡易的便橋。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見此狀況,提議成立“行都建設委員會”,加快行都洛陽的基礎設施建設,修建跨洛河和伊河的大橋。 [1] 

中正橋建橋簡況

1932年年底,國民政府遷回南京,洛陽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停滯了,跨河大橋的建設計劃因此擱置了四年。1936年2月15日,跨洛河的大橋才正式動工修建。同年6月,跨伊河大橋也開始修建。跨伊河大橋由豫西橋樑工程處督修,由上海私營合興成建築公司承建,歷時一年多,於1937年內建成通行。橋全長258.4米,橋面淨寬6米,雙車道,下部為雙柱式鋼筋混凝土基礎,共17孔,每孔跨徑為15.2米,命名為”中正橋“。 [1] 

中正橋毀橋經過

1944年5月5日,侵華日軍到達龍門。駐守龍門的國民黨新6師、第14軍所屬第83師、85師與日軍激戰兩天兩夜。5月7日晨,龍門東山最高峯被日軍佔領,83師、85師撤到龍門伊河兩岸,龍門陣地被敵衝破。為阻止日軍向洛陽城區推進,國民黨駐洛部隊決定炸燬中正橋和林森橋。5月7日9時左右,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所屬工兵13團炸燬了中正橋;當天傍晚時分,在該團團長方松齡的監督下,林森橋被炸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