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歐遏制酷刑比較研究

鎖定
《中歐遏制酷刑比較研究》是2008-12-01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計劃。本書主要介紹了中國和歐洲的酷刑,並進行了對比研究。
中文名
中歐遏制酷刑比較研究
作    者
劉計劃
出版時間
2008年12月1日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頁    數
496 頁
ISBN
9787301145951 [1] 
類    別
外國法律與港澳台法律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中歐遏制酷刑比較研究內容簡介

《中歐遏制酷刑比較研究》為中歐雙方專家聯合開展的中歐反酷刑比較研究的最終成果,梳理了酷刑在國際法以及國內法上的不同概念、內涵、性質,介紹了中外酷刑及抗制酷刑的歷史,分析了酷刑產生的各種根源性要素。而後從職業羣體區分的視角,分別分析了警察與反酷刑、檢察官與反酷刑、法官與反酷刑及律師與反酷刑的關係,解析了中國不同的職業羣體在各自所處的訴訟階段面臨的酷刑狀況及抗制酷刑的努力和完善方向。

中歐遏制酷刑比較研究作者簡介

陳衞東,男,1960年7月出生於山東省蓬萊市。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訴訟制度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歐遏制酷刑項目主持人,並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以及多項國內外課題。著有《程序正義之路》等專著十餘部,發表論文三百二十餘篇。

中歐遏制酷刑比較研究目錄

序言一
序言二
第一部分 酷刑的基本理解
第一章 酷刑的概念
第一節 理解酷刑的依據述評
第二節 酷刑的定義
第三節 酷刑與相關概念辨析
第二章 酷刑的性質
第一節 酷刑是一種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
第二節 酷刑是一種濫用國家權力的行為
第三節 現代酷刑是一種犯罪
第三章 酷刑在中國和歐洲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酷刑在中國的歷史變遷
第二節 酷刑在歐洲的歷史發展
第四章 酷刑的根源
第一節 酷刑的經濟根源
第二節 酷刑的政治根源
第三節 酷刑的思想文化根源
第五章 反酷刑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反酷刑的倫理基礎
第二節 反酷刑的哲學基礎
第三節 反酷刑的法學基礎
第二部分 歐洲反酷刑機制
第六章 反酷刑的國際法律框架
第一節 禁止酷刑的國際法律規定
第二節 禁止酷刑的含義及範同
第三節 禁止酷刑的義務和酷刑的法律後果
第四節 酷刑及其他虐待行為的保護
第五節 應對酷刑的國際機制
第六節 酷刑國際法的應用
第七章 歐洲層面的反酷刑機制
第一節 歐洲理事會層面
第二節 歐盟層面
第八章 歐洲對酷刑的非司法性救濟
第三部分 中國的反酷刑機制
第九章 警察與反酷刑
第一節 我國偵查階段酷刑的現狀
第二節 酷刑現狀的成岡分析
第三節 推進偵查階段遏制酷刑工作的對策
第十章 檢察官與反酷刑
第一節 檢察官與反酷刑概述
第二節 偵查監督與檢察官反酷刑
第三節 審查批捕、審查起訴與檢察官反酷刑
第四節 自偵案件與檢察官反酷刑
第五節 監所監督與檢察官反酷刑
第十一章 法官在反酷刑中的作用
第一節 司法解釋中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實施狀況
第二節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被“虛置”的成岡分析
第三節 可能的對策
第十二章 律師與反酷刑
第一節 我國律師參與反酷刑的現狀與不足
第二節 律師在反酷刑過程中作用有限的成岡分析
第三節 律師遏制酷刑的域外經驗
第四節 律師參與反酷刑的改進措施
第十三章 對中國反酷刑機制的總結與前瞻
第一節 中國反酷刑現狀的總結與前瞻
第二節 中國反酷刑問題成因的總結與前瞻
第三節 中國反酷刑制度完善前瞻
附件一 歐洲三國反酷刑的經驗及其啓示
附件二 中國人民大學遏制酷刑項目《法制日報》專欄摘編

中歐遏制酷刑比較研究前言

2006-2008年,中國人民大學訴訟制度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聯合英中協會(GBCC)、英國艾寨克斯大學人權法中心(Essex Univer-sity Human Rights Center)等機構,在歐盟的資助下共同開展了中歐遏制酷刑合作項目。本書為該合作項目研究部分的最終成果。在本項目的研究過程中,先後通過歐洲訪問、互派訪問學者、調研、研討會等形式,通過中歐雙方的研究人員通力合作,真正實現了中歐比較研究所要求的相互銜接、互相呼應的研究目標。
儘管我國在1988年就簽署了聯合國《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通常簡稱《聯合國反酷刑公約》),但迄今為止,理論界與實務界對這一公約以及其他與反酷刑有關的國際文件的研究狀況並不十分樂觀,真正將反酷刑公約與中國反酷刑實踐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的成果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長期以來,我們對於酷刑的理解,從實體法着眼的較多,從程序法開展深入研究的成果並不多見,因此本項研究成果的另一個出發點是從刑事程序法的視角,結合國際公約中的相關規定,對遏制酷刑的程序機制作一梳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