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朝民族聯合抗日歌

鎖定
《中朝民族聯合抗日歌》是近代作者楊靖宇創作的一首詩歌。此詩歌為楊靖宇宣傳抗日精神,鼓勵抗日聯軍戰士英勇戰鬥所編寫的眾多軍歌中的一首。
中文名
中朝民族聯合抗日歌
創作年代
近代
作    者
楊靖宇
字    數
310字
文學體裁
近代詩歌

中朝民族聯合抗日歌詩歌原文

中朝民族聯合抗日歌
山河欲裂,萬里隆隆,大炮的響聲,
帝國主義宰割弱小民族的象徵。
國既不國,家何能存,根本沒有和平。
黑暗、光明,生死線上鬥爭來決定。
蹶起呀,中朝民族!
萬不要再酣夢。
既有血,又有鐵,
只等着去衝鋒。
全世界上,最大的仇敵日帝數頭等,
焚燒掠奪,姦淫侮辱,亡國且滅種;
並朝吞中,莫非《田中奏摺》的獸行!
同仇敵愾,共赴國難,決不讓再久逞!
聯合呀!中朝民族!
團則生,離則亡!
謹防備離間計。
手攜手打衝鋒!
熱血沸騰,殺聲沖天,民族齊覺醒。
壯夫斷臂,爭先恐後,共奪萬年燈!
旌旗所至,勢如破竹,虜焰自息影。
陣容強化,戰線鞏固,基礎早奠定。
團結呀!中朝民族!
互相間,本赤誠,
堅持那最後五分鐘。
勇衝鋒!
楊靖宇詩句,王冬齡書(草書) 楊靖宇詩句,王冬齡書(草書)
照耀全球,閃爍不滅,最驚人的火星!
萬惡日寇,自掘墳墓,非人能回生。
勇猛衝鋒,吉凶禍福並非天來定。
事在人為,誠至金開,自有曙光逢。
前進呀,中朝民族!
既有始,要有終!
誓殺到敵人大本營。
猛衝鋒!
[1] 

中朝民族聯合抗日歌作品賞析

《朝民族聯合抗日歌》是楊靖宇為宣傳抗日精神,鼓勵抗日聯軍戰士英勇戰鬥所編寫的眾多軍歌中的一首。當時整個東北已全部淪陷,鬥爭環境異常險惡。楊靖宇依然在東北領導着抗日聯軍同侵略者進行了頑強而英勇的鬥爭。在詩的第一句,詩人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寫道:“照耀全球,閃爍不滅”。這句詩有兩重含義。當時正值二次世界大戰,當亞洲人民在英勇抗擊日本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時,整個歐洲也在同德國法西斯進行着卓越而頑強的鬥爭。這火星一方面是指全世界人民正義的精神和對民主自由的嚮往。另一方面是指在世界範圍內興起的共產主義事業。共產主義學説的出現如同耀眼的星光,劃破了資本主義世界的沉沉夜幕,為全世界的勞動人民展現了一個光明的未來。儘管它曾引起資產階級的極度恐慌和仇視,但無產階級革命在俄國勝利後,它就像星星之火,在世界蔓延,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第二句詩是詩人對侵略者罪行的控訴和詛咒。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徑,引起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極大憤慨。他們紛紛挺身而起,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民族的萬里長城。侵略者所到之處都遇到了頑強的抵抗,他們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因此侵略者的非人道性和非正義性,從一開始便決定了其最終滅亡的命運。邪終不能侵正,正義終將會戰勝邪惡。這是顛撲不滅的真理,是人力所無法改變的。
在詩的第三句中,詩人鼓勵戰士們“勇猛衝鋒”,不要過多地顧慮自身的吉凶禍福,要相信自己從事事業的正義性,而不要去將個人的命運交付給不可捉摸的天。人只有將個人的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緊緊聯繫起來,才能使其價值得到真正體現。
最後一句,詩人進一步寫到“事在人為,誠至金開”,整句詩中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詩人堅信只要中國人民團結一致,抗戰到底,就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這是一首歌詞,語句精練,音韻嘹亮,讀起來琅琅上口,鏗鏘有力。特別是詩中最後兩句,雖然沒有表現出激烈的情感衝突,但其不容置疑的語氣卻闡明瞭一個令人信服的哲理。
從這首詩中,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革命事業的忠誠、英勇無畏的戰鬥意志和高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如果説這篇詩作給了我們對作者的理性的認識,那麼作者的壯烈犧牲則為我們和歷史留下了真實而又光輝的形象。
楊靖宇犧牲後,日本侵略者無法理解這位英雄如何能在冰天雪地裏,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隻身堅守六天。他們解剖了他的遺體,當發現他的“胃裏連粒飯都沒有”,只有野草、樹皮和棉絮時,連兇殘的強盜也震驚了。他們不禁為這位抗日英雄的不屈精神而折服,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
當我們今天重讀烈士生前的詩作時,令我們感動的不僅是詩文中流露出的浩然正氣和高尚節操,更令我們為之動情的是詩人英勇鬥爭壯烈犧牲的事蹟。這就是烈士詩抄之所以在中華詩詞中佔有極重要地位的原因所在。 [2] 

中朝民族聯合抗日歌作者簡介

青年時代的楊靖宇(1926年秋) 青年時代的楊靖宇(1926年秋) [3]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字驥生,又名順清,1905年2月13日出生於河南省確山李灣村農民家庭。在東北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時,曾化名張貫一、乃超。1932年春,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中共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同年11月,以中共滿洲省委代表的身份到南滿領導抗日武裝,並且改名為楊靖宇。1936年2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任軍長兼政治委員。同年7月,抗聯一軍和二軍合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任總司令兼政治委員;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確定楊靖宇為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委員。1940年2月23日,在蒙江縣保安村三道崴子與敵作戰中壯烈殉國,時年35歲。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