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德聯合軟件研究所

鎖定
中德聯合軟件研究所(簡稱中德所,英文縮寫JSI)是根據中國和德國兩國政府的科技合作協議,由中國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德國教研部和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共同在北京建立的專業化、國家級的高水平國際合作研究所。
中德所於2003年10月成立,從2004年10月起依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進行管理和建設。中德所的德方對等合作伙伴是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下屬的HHI研究所。HHI所根據協議建立了與JSI對等的移動通信技術研究所MCI,由德國著名科學家布赫擔任所長。中德所的定位和目標是在探索新的科研機制和國際合作方式的同時,面向國家重要應用以及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充分利用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渠道和舞台,吸引優秀人才,力爭為國家的經濟和科技發展做出貢獻。
中文名
中德聯合軟件研究所
外文名
JSI
簡    稱
中德所
成立時間
2003年10月

中德聯合軟件研究所對外交流

目前,與中德所有合作關係的德方夥伴有弗勞恩霍夫協會下屬四個研究所、兩所大學。同時,與歐洲其他國家如意大利、法國、英國、比利時、希臘等以及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高校及研究機構也正在開展了實質性的合作。

中德聯合軟件研究所師資力量

中德所現任所長是錢德沛教授。近年來主持或參與國家重要科技計劃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及企業委託項目等近40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授權及申請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10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中德所目前有教授、博導3人,副教授4人,講師1人,行政管理人員2人,研究生超過70人。

中德聯合軟件研究所硬件設施

在硬件設施方面,中德所目前擁有超過8萬億次浮點計算能力的高性能計算設備和近100TB的存儲設備,構建了基於IPv4/v6的高速網絡和無線局域網環境。

中德聯合軟件研究所研究方向

中德所成立典禮 中德所成立典禮 [1]
中德所未來的研究方向主要有:計算機系統結構與高性能計算,重點研究支持多核可編程性的微體系結構、大規模並行系統的編程模式、模擬技術及低功耗管控技術;網絡與服務計算,重點研究跨域、異構的網絡環境下,分佈式計算系統的可控性、可靠性和可用性機制及相關實現技術,面向服務的資源整合、共享與協同方法和技術等;新一代計算機網絡,重點研究新一代可演化網絡體系結構及實現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關鍵技術、overlay和p2p網絡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