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

鎖定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的前身為國立中山大學自然科學科地質系,是中國綜合性大學中最早創辦的地質學教學和研究機構之一。
1924年孫中山將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法科大學和廣東農業專門學校合併,成立國立廣東大學。首任校長鄒魯認為,華南礦產資源豐富,需培養專門人才,特在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博物部基礎上設立地質學系,歸屬理學院,成為數、理、化、天、地、生的六大基礎學科之一。 [1] 
中文名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
創建時間
1924年
歷屆系主任
1924—1926 黃著勳教授 地質學
歷屆系主任2
1926—1928 朱家驊院士 礦物學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發展歷史

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國民政府發佈命令將國立廣東大學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1926年地質系首任系主任黃著勳教授著《中國礦產》,並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是中國最早的礦物學、岩石學、礦牀學著作之一。
1927年謝家榮和朱家驊倡議國民革命政府創辦了中國地質學研究和調查歷史上享有盛譽的兩廣地質調查所,開創中國人於兩廣地區地質調查先河,首版兩廣地區地質圖、礦產圖,是當時國內四個最有影響力的地質調查所之一。該所隸屬於中山大學地質系,由歷屆系主任兼任所長。同時,兩廣地質調查所的研究人員兼任地質系的教育工作。
1952年中山大學地質系整建制遷至長沙成立中南礦冶學院(今之中南大學),後又分出中國科學院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今併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1956年原中山大學地質繫系主任(任於1944-1945年、1950-1952年)、1934屆中山大學地質系畢業生陳國達院士提出了大地構造的新理論-地窪學説(活化構造理論)。該學説發展成為國際性大地構造學派。
1958年中山大學復辦地質學教育,五年後停辦。
1972年中山大學再次復辦地質學專業至今。1979年開始招收構造地質學專業碩士研究生,1984年開始招收礦牀學專業、地層古生物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以及國家教委委託代培出國研究生。1984年和1985年,構造地質學和礦牀學先後成為碩士學位授予點。2000年設立第四紀地質學和岩土工程學碩士學位授予點,以及礦物學岩石學礦牀學博士學位授予點。2004年設立地質工程專業的工程碩士點。2005年開辦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2011年開辦地質工程本科專業。2010年獲得地質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和碩士學位授權,涵蓋礦物學、岩石學、礦牀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和地球化學等二級學科。礦物學、岩石學、礦牀學二級學科為廣東省重點學科。
2002年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成立地球化學學科組、寶玉石與礦物材料學科組、陸地與海岸帶環境變化學科組、地球信息工程學科組、岩土工程學科組等,賦予學科組具有教育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的雙重功能。現建有廣東省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探查重點實驗室、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廣核中大花崗岩與鈾礦資源研究所、第四紀環境研究中心、寶玉石研究鑑定(評估)中心、寶石礦物材料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地質礦產博物館、地球科學實驗教學中心等機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在成礦實驗地球化學與成礦流體地球化學、第四紀環境與全球變化研究、花崗岩原地重熔與殼內對流理論及其在鈾礦成礦規律的應用、華南地區地質災害與礦山環境污染研究、華南地區地質工程研究、新生代地質和活動構造調查研究等領域具有鮮明的特色。
中山大學的地質學教育長期秉承孫中山先生制訂的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教導,繼承兩廣地質調查所的優良傳統,辦學理念體現“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嶺南特色,以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高度重視地質實驗、實習和實際動手能力。勤于思考,勇於創新,嚴謹求實,刻苦鑽研,重視吸取相鄰學科的精華,不斷開拓地質學科的新領域。 [2]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歷屆系主任

任職時間 姓 名 研究方向 備 注
1924—1926 黃著勳教授 地質學
1926—1928 朱家驊院士 礦物學 後任中山大學校長、民國教育部長
1928—1929 O.Jaekel教授 地質學
1929—1930 A.Heim教授 地質學
1930—11929—1930 A.Heim教授 地質學
1930—1935 張席褆教授 地質學935 張席褆教授 地質學
1935—1937 何 傑教授 地質學
1937—1938 黃著勳教授 地質學
1939—1942 楊遵儀院士 古生物與地質歷史學
1942—1944 何 傑教授 地質學
1944—1945 陳國達院士 大地構造學
1946—1948 李翼純教授 地質學
1948—1950 潘鍾祥教授 地質學
1950—1952 陳國達院士 大地構造學
1958—1959 林 挺教授 地質學
1959—1963 曹廷藩教授 地質學 地質地理學系時期
1972—1978 陳志中教授 礦牀學 地質學專業時期
1979—1984 方瑞濂教授 地史古生物學
1984—1988 黃玉昆教授 第四紀地質學
1988—1991 李兆麟教授 地球化學
1991—1996 趙不億教授 遙感地質學
1996—2000 陳國能教授 大地構造與花崗岩地質學
2000—2002 周永章教授 地球化學
2002—2012 鄭 卓教授 第四紀地質學、全球變化科學
2012—至今 張 珂教授 構造地質學、新構造學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