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金牌火箭

鎖定
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是我國服役年限最長的火箭,是我國第一型榮獲運載火箭“全國質量金質獎”的火箭,是我國第一型“金牌火箭”。 [3] 
長征三號甲、乙、丙,共同組成了長三甲系列火箭。在通信衞星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高分工程、風雲氣象衞星工程等重大工程,及國際商業衞星發射服務中均發揮了關鍵作用。被譽為我國的“金牌火箭”。 [1] 
長三甲系列火箭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適應性最強、發射次數最多”的現役運載火箭。入軌精度與當今世界主流運載火箭相當,是參與國際衞星發射服務市場競爭的主力。 [1] 
長三甲火箭從開始研製就制定了較高的技術指標。其中重大新技術約30項,關鍵技術4項。隨着工作深入,到1993年3月,重點新技術增至41項。許多項目超過當時世界航天大國的技術水平。其中重大技術關鍵項目有4項,即:大推力氫氧發動機、動調陀螺四軸平台技術、冷氦加温增壓技術、低温氫氣能源雙擺伺服機構技術。 [2] 
中文名
中國金牌火箭
別    名
長三甲系列火箭
稱    譽
我國第一型“金牌火箭”

中國金牌火箭承擔任務

長三甲系列火箭承擔了中國航天現時期所有高軌道發射任務,火箭的技術性能、發射頻率、年發射量及高達98%的發射成功率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該系列火箭與“嫦娥工程”、“太空擺渡車”、“北斗衞星”、“風雲衞星”等中國航天大事件緊密相連。
中國金牌火箭 中國金牌火箭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執行亞太衞星發射任務,在1997年、2005年、2012年、2015年分別將亞太二號R、亞太六號、亞太七號、亞太九號衞星送入太空。研製團隊在每一次任務上均有創新。
中國金牌火箭 中國金牌火箭
發射亞太七號和亞太九號同樣啓用長征三號乙火箭,但與前者相比,一方面改進控制系統、動力系統,明顯提高可靠性水平,另一方面採用複合制導技術,“遠遠超過軌道精度的參數要求”。

中國金牌火箭完成任務

據統計,長三甲系列火箭在2011年至2013年期間共完成26次發射,年發射次數分別是8次、9次、9次。伴隨中國航天事業整體發展,長三甲系列還將承擔更多的發射任務,後續五年年均發射當量在10次左右。
“密集發射是中國航天技術發展、航天產業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也將陸續實現首飛,繼而投入應用階段。
火箭是保證任務成功的“第一棒”,面臨的風險也最大。研製團隊將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警惕性,為每一次發射保駕護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