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集刊

鎖定
《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集刊》1932年11月創刊於北平,半年刊,屬於經濟刊物。該刊由陶孟和、湯象龍擔任主編,北平社會調查所負責出版工作,後期由國立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負責出版工作,該所位於北平西安門內文津街。上海商務印書館是該刊物的總代銷處。該刊於1936年5月遷往南京出版,後來在1937年3月第五卷第1期出版後,更名為《中國社會經濟史集刊》,並以季刊形式出版。館藏僅有1932年11月至1936年5月出版的部分刊物,共7期。 [1] 
中文名
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集刊
主辦單位
北平社會調查所
創刊時間
1932年11月
出版週期
半年刊

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集刊欄目方向

《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集刊》封面上方印有刊名,刊名下方印有刊期和目錄,刊名下方印有出版單位和發行單位。該刊首版的發刊詞中稱,“要認識現在的人類生活的任何方面我們便不得不追溯到他的歷史的過去,因此有的人便説社會科學的大部分都是歷史,社會科學的大部分都是歷史的説法固然未免過於誇大,但是社會科學的研究的確離不開歷史,卻是不容否認的,而且自從各種社會科學的發展以來,向來所公認的歷史的範圍逐漸擴大,包括人類生活的各方面而形成所謂文化史或社會史或分演成為個別的社會制度史,也是人所共見的事實。”
該刊每期設有目錄頁,並設置有固定欄目,主要有論著、特載、書籍評論、雜纂、史料參考等欄目。其中“論著”在刊內佔據大量篇幅,主要刊載近代歷史上各類經濟制度、貿易往來的影響等。這類文章學術性強,參考價值高。“書評”主要是對相關書籍的介紹推薦。“史料參考”欄目主要是相關歷史資料的列舉。該刊在抗戰以前即已取得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例如梁方仲在該刊發表的《一條鞭法》,是對我國近古田賦制度的一個總結性研究,得到我國和日本許多學者的高度評價和讚許。他的《明代户口、田地及田賦統計》第一次把統計學的方法運用於經濟史資料的整理和研究。另外,該刊創刊時,正值故宮清朝大內檔案發現,社會科學研究所湯象龍等在整理這批檔案的經濟史資料方面傾注了很大的精力,該刊還出版了清代檔案的專號。
《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集刊》館藏較少,但每期刊載豐富,提供了大量原始資料和專題論文,對於分析經濟史提供了較為充足的研究材料,具有一定的學術參考價值。

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集刊人員編制

該刊的主要撰稿人:孫毓棠、梁方仲、袁震、吳晗等 [2] 

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集刊期刊簡介

1935年第三捲起改由南京國立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出版。以研究經濟問題,帶動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和發展為宗旨。每年出版一卷兩期。自第一卷第一期(1932年11月出版)至第四卷第一期(1936年5月出版)由陶孟和、湯象龍主編。第五卷第一期(1937年3月出版)起改名為《中國社會經濟史集刊》,編輯委員會由朱慶永、谷霽光、吳晗、吳鐸、夏鼐、孫毓棠、張蔭麟、梁方仲、湯象龍、劉雋、羅爾綱組成。強調注重政治史、社會史、經濟史的專門研究。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京淪陷,社會科學研究所內遷四川南溪。第六卷於1939年6月和12月在昆明出版。自第七卷第一期(1944年6月出版)起,編輯事宜改由社會科學研究所負責,主編陶孟和、梁方仲,重申注重經濟史、社會史、政治史方面的專門研究。抗日戰爭勝利後,社會科學研究所遷回南京,出版了第七卷第二期(1946年7月)和第八卷第一期(1949年1月)。此後該刊停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