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語言文字

鎖定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字的國家,有56個民族,共有80種以上語言,約30種文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漢語普通話和規範漢字,即中文。中文的使用人數在17億以上。漢字文化圈國家包括日本、朝鮮、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柬埔寨、緬甸等廣大的國家。
中文名
中國語言文字
語言數
共有80種以上語言
文字數
約30種文字

中國語言文字產生

起初,人們通過手勢、眼神等簡單的動作和聲音來互相傳遞信息,通過不斷的磨鍊,促使了器官的進化,發出的聲音出現了高、低、粗、細的頻率變化,人類的原始語言產生了,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信息革命。人類的語言在萌芽階段是紛繁複雜的,具有模糊、不穩定、隨意性等特點。同一種語言也會因部落的遷徙融合、圖騰崇拜的變化、時間地理的變遷而產生變種——方言。

中國語言文字發展軌跡

最後真正發展成熟走向輝煌的還是在中華本土的漢字,它的基本發展軌跡是:模擬刻畫符號、原始象形文字(含早期甲骨文,距今8000年)、陶文、甲骨文、石籀文、鐘鼓文、金鼎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宋體。
近代以來,由於整個歷史格局的變化,美洲、非洲、澳洲或被佔領或被殖民使用了殖民者的語言——印歐語系,如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英語、法語等。南亞、東南亞一帶原使用漢字的國家也紛紛引進了西方拉丁語系的殖民語言,以越南語為甚。拉丁字母語言之所以今天分佈如此之廣之眾,並不是它有多少優越之處,相反,是近代這場血與火的殖民史的歷史見證。

中國語言文字語言

漢語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聯合國六種正式工作語言之一。漢語是中國漢民族的共同語。現代漢語有標準語(普通話)和方言之分。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2000年10月31日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
現代漢語有標準語(普通話)和方言之分。漢語方言通常分為十大方言:官話方言、晉方言、吳方言、徽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贛方言、湘方言、平話土話。各方言區內又分佈着若干次方言和許多種“土語”。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官話方言可分為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江淮官話、西南官話八種次方言。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從語言的系屬來看,我國56個民族使用的語言分別屬於五大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和印歐語系。漢藏語系分為漢語和藏緬、苗瑤、壯侗三個語族。屬於藏緬語族的有藏、嘉戎、門巴、倉拉、珞巴、羌、普米、獨龍、景頗、彝、傈僳、哈尼、拉祜、白、納西、基諾、怒蘇、阿儂、柔若、土家、載瓦、阿昌等語言;屬於苗瑤語族的有苗、布努、勉等語言;屬於壯侗語族的有壯、布依、傣、侗、水、仫佬、毛南、拉珈、黎、仡佬等語言。阿爾泰語系分為蒙古、突厥、滿—通古斯三個語族。屬於蒙古語族的有蒙古、達斡爾、東鄉、東部裕固、土、保安等語言;屬於突厥語族的有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塔塔爾、撒拉、西部裕固、圖佤等語言;屬於滿—通古斯語族的有滿、錫伯、赫哲、鄂温克、鄂倫春等語言。屬於南島語系的是高山族諸語言,還有回族的回輝話。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的有佤、德昂、布朗、克木等語言。屬於印歐語系的是屬斯拉夫語族的俄語和屬伊朗語族的塔吉克語。有些語言的系屬尚未取得統一意見,如朝鮮語、京語等。 [1] 
據中國民族語言學會名譽會長孫宏開教授介紹,有幾種少數民族語言已經處於完全失去交際功能的狀態,如滿語、畲語、赫哲語、塔塔爾語等;有20%的語言已經瀕危,如怒語、仡佬語、普米語、基諾語等;40%的語言已經顯露瀕危跡象或正在走向瀕危。 [2] 
語言瀕危是一種全球現象,但是卻值得所有人關注。保護民族語言和搶救瀕危語言就是為了保護多樣性的民族文化,同時也是為了保障各民族成員的平等權利。這正如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曾經指出的那樣:一些民族語言正面臨着全球化、工業化、互聯網等的衝擊,正處於逐漸消失的危險,有關部門、機構以及語言學界都應該採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來保護弱勢的民族語言和搶救瀕臨滅絕的民族語言。這樣既有利於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也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安定。
根據2004年12月26日公佈的“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範圍涉及除港澳台外的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數據顯示,1999年中國能用普通話進行交際的人口比例為53.06%,能用漢語方言進行交際的人口比例為86.38%,能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交際的人口比例為5.46%。平時書寫時使用規範字的人口比例為95.25%。掌握漢語拼音的人口比例達到了68.32%。另據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2010年對河北、江蘇、廣西三省區的抽樣調查,掌握普通話的人口約佔本省區總人口的72.2%、70.7%和80.44%。 [1] 

中國語言文字漢字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當前使用的漢字是從古文字逐漸演變而來。漢字是漢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國家對現行漢字進行整理和簡化,制定公佈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漢字簡化方案》《簡化字總表》《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等標準。2000年10月31日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規範漢字為國家通用文字。規範漢字是指經過整理簡化的字和未經整理簡化的傳承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有21個少數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先後為壯、布依、彝、苗、哈尼、僳僳、納西、侗、佤、黎等民族制訂了文字方案。
從文字的體系和字母的形式來看,中國的文字有意音文字、音節文字、字母文字體系和古印度字母、回鶻文字母、阿拉伯字母、方塊形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形式等。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決議公佈《漢語拼音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經國際標準化組織批准,由我國主導修訂的國際標準ISO 7098:2015《信息與文獻工作——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於2015年12月15日正式出版發佈。這是漢語拼音在國際上推廣使用的重要依據,是用以規範國際上使用漢語拼音的統一標準。 [1] 
長期以來西方治學家從他們的文化的背景出發,認為漢字是落後的象形文字,應該逐步向拼音文字靠攏。從西方留學歸來的中國語言學家也認可了這種看法。安子介先生不願認同:“如果英文二十六個字母能解決問題,美國就沒有文盲了。”他運用自己對世界多種語文的認識,寫出了《劈文切字集》、《解開中國文字之謎》等中文、英文著作,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觀點。過去的語言學因襲西方式的體系,可是中文沒有詞尾,沒有複數,名詞沒有性、數、格變化,動詞沒有人稱變化,詞類也不確定,很難用西方的理論加以規範。安子介提出漢字記錄的不是固定的語音,而是觀念。日月目雨這些字是以形表義,不記錄語言。方言眾多,漢字始終沒有改變“書同文”的狀態。因此他説,漢字是中國人的第五大發明。 [3] 

中國語言文字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教育和鼓勵各民族的幹部互相學習語言文字”“教育各民族的幹部和羣眾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尊重語言文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國家堅持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依據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國家的語言文字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對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構建和諧語言生活,促進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語言文字系統充分發揮語言文字事業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增強文化軟實力、增進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獨特作用,紮實推進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不斷完善語言文字督導評估機制,在堅持城市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普通話水平測試、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等行之有效的工作舉措的基礎上,適應信息時代要求,大力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不斷創新中華經典誦寫講、中國詩詞大會、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等工作載體,提高了廣大人民羣眾的語文素養,加強了對各民族語言文字的科學保護,弘揚了中華美德,傳播了中華優秀文化。 [1] 
黨的十九大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我國的語言文字工作也邁入新徵程。全國語言文字系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按照新時代新要求,鋭意進取,埋頭苦幹,立足於高站位、全覆蓋、廣動員、深合作的“大語言文字工作”格局,大力推行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落實推普脱貧攻堅行動計劃,加快語言文字法制化、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傳承弘揚傳播中華優秀語言文化,不斷提升語言文字服務社會發展的能力,構建和諧健康的語言生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發揮基礎性、全民性、全局性作用。 [1] 
全社會要共同努力,營造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良好的語言文字環境。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