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美學史

(202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中國美學史》是202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法。
中文名
中國美學史
作    者
張法
出版時間
2020年 [1]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20118258

中國美學史內容簡介

《中國美學史(修訂本)》按照遠古、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金元、明清的朝代順序,介紹了從遠古到清代的中國美學,呈現出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和精神氣質的脈絡,令人感受到世界史意識中的中國古典文化的風貌。中國美學史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也是藝術史、審美史、心靈史,而包含在其中的哲學意識、道德觀念和藝術見解,對讀者心理人格的培養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直接而深刻的作用。 [2] 

中國美學史圖書目錄

目錄
緒論 中國美學史:起源—內容—特點
一、中國美學史:從世界美學史的框架看
二、中國美學史:進入世界現代性進程以來的重寫歷程
三、中國美學史的主要特點
第一章 遠古美學
第一節 遠古美學的基本面貌
一、中國美學遠古起源及演進階段
二、遠古美學的地理和文化基礎
三、遠古美學的整體結構
第二節 禮:中國之美在遠古的基本框架
一、遠古之禮的總體性質—演進三段—美學特色
二、遠古之禮的地點—人物—器物演進及美學特點
三、遠古儀式的行禮過程與美學特色
第三節 中和:中國之美的思想基礎
一、中:起源—核心內容—美學展開
二、和:起源—基本內容—體系展開
三、中和:文化結構與美學內容
第四節 美—文—玉:遠古之美的多樣起源和層級結構
一、美:從羌姜族羣的儀式之美到天地間普遍之美
二、文:由夷越諸族的儀式之美到天地間普遍之美
三、玉:從東北族羣的儀式之美到天地間普遍之美
四、美—文—玉與中國之美
第五節 威儀:朝廷之美的起源—演進—結構
一、威儀的初源:空地儀式之“義”
二、威儀演進之一:社壇儀式之“宜”
三、威儀演進之二:祖廟儀式之“畏”
四、威儀的初型:從五帝時代到周
五、威儀:朝廷之美的結構和意義
第六節 觀:中國審美方式的起源—定型—特色
一、雚——觀:遠古感美方式的演進
二、觀:中國審美方式的演進與定型
三、觀:中國審美方式的主要特點
第七節 樂:中國美感的起源—定型—特色
一、樂字釋義與遠古美感的起源與演進
二、《爾雅》“樂”的語彙與遠古美感的演進的定型
三、樂的定型與中國美感的基本特點
第二章 先秦美學
節先秦美學的基本面貌
一、文化演變與新型朝廷美學的建立
二、朝廷美學關聯的三大人物形象
三、傳統思想的理性轉變而來的美學思想
第二節 孔子與老子的美學思想
一、孔子與老子:兩種思想建構
二、孔子的美學思想
三、老子的美學思想
第三節 孟子與莊子的美學思想
一、孟子與莊子:兩種美學建構
二、孟子的美學思想
三、莊子的美學思想
第四節 荀、屈、韓、墨四子的美學思想
一、荀子的美學思想
二、屈原的美學思想
三、韓非的美學思想
四、墨子的美學思想
第五節 傳統思想的理性轉變與美學三面
一、《周易》的美學思想
二、《山海經》的美學思想
三、《考工記》的美學思想
第三章 秦漢美學
節 秦漢美學的基本面貌
一、秦漢美學的時空範圍
二、秦漢美學的基本領域
三、秦漢美學的多面演進
第二節 秦漢美學的主體境界:巨麗
一、秦漢大一統與巨麗美學
二、事、辭、經:對巨麗美學的規範
三、詩人、辭人、騷人:巨麗的美學標準
第三節 秦漢的音樂宇宙
一、陰陽五行與音樂宇宙
二、音樂理論的基本概念
三、樂:天地之和
第四節 《詩大序》與政治學美學
一、詩言志新解
二、六義正變與正—變—奸
三、發情止禮與發憤著書
四、怎樣定義作品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美學
節 魏晉南北朝美學的基本面貌
一、魏晉南北朝美學的演進大貌
二、魏晉以來的人的自覺和文的自覺
三、北朝以朝廷美學為核心的美學面貌
四、魏晉南北朝儒釋道互動的美學思想
五、魏晉南北朝美學的主要成就和演進
第二節 審美對象結構和美學理論特點的定型
一、審美對象結構及言説方式產生的文化基礎
二、人物品藻與審美對象結構理論
三、人物品藻與兩種基本審美把握方式
第三節 士人審美意識
一、聲無哀樂
二、生命之嘆
三、以形寫神
四、澄懷味象
五、園林適心
第四節 宮廷審美趣味
一、宮廷之潮:從麗到豔到豐贍
二、主潮轉變:從寫神到重骨到崇肉
三、新潮核心:聲律、隸事、駢體
第五節 品的等級、審美三境與《文心雕龍》
一、品:《詩品》《書品》《古畫品錄》
二、芙蓉出水—錯彩鏤金—平淡自然
三、《文心雕龍》的體系結構
第五章 隋唐五代美學
節唐代美學的基本面貌
一、容納四海的開放胸懷
二、科舉制與士人朝氣
三、三教並重與思想自由
四、文化之盛與百代之中
第二節 李詩—吳畫—張書的審美模式
一、“行神如空”“吞吐大荒”的自由精神
二、“超以象外,得其環中”的藝術思維
三、“處得以狂”“神化攸同”的靈感創作
第三節 杜詩、韓文、顏書審美模式
一、志於道的勇儒人格
二、藝術專學: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
三、藝術之法: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
四、藝術境界:從有法到無法的下筆如有神
五、得神在於“興”
第四節 佛道二境:山水詩和水墨畫的思想
一、山林禪道之境:山河天眼裏,世界法身中
二、水墨禪道之境:體素儲潔,淺者屢深
第五節 禪宗思想—中隱園林—古文運動
一、“超越凡聖”:禪宗的“平常心是道”的境界
二、“壺中天地”“由聖入凡”:園林禪道之境
三、回到孔孟,直面生活,古文復興的豐富內藴
第六節 格的理論和境的理論
一、“格”作為唐代美學的專詞和內容
二、竇蒙《〈述書賦〉語例字格》的理論體系
三、“境”的發現
四、境的理論
第七節 美學體系典範:司空圖《詩品》
一、《詩品》的歷史關聯和意義
二、《詩品》的語彙和形象
三、司空圖的境的理論
四、《詩品》的理論體系
五、《詩品》體系的典範性和普遍意義
第六章 宋遼金元美學
節 宋遼金元美學的基本面貌
一、宋代社會轉型的三方面
二、宋代美學的四大功能場
三、遼金元美學的新型重組
第二節 宋代庭院與“玩”的雅韻
一、中隱思想在宋代庭院中完成
二、宋人庭院中的新因素
三、宋人庭院中的雅韻
第三節 平淡:宋人的理想境界
一、文:崇尚平易
二、詩:追求平淡
三、書法:淡泊境界
四、平淡的意義
第四節 神逸之爭
一、花鳥畫上的黃(筌)徐(熙)之爭
二、遠逸的內部風格之爭與畫院的內部風格之爭
三、文人畫風與主流畫風之爭
第五節 體系性著作及其特點
一、宋代詩話的兩種類型
二、宋代詞論
三、郭熙《林泉高致》
第六節 宋人的審美心態
一、三種理想與出污泥而不染的蓮
二、以物觀物
三、寓意於物
第七節 金元美學之珠
一、元代文人畫理論
二、植物世界中的四君子形象
三、元四家山水畫的隱逸美學
四、元代的重技術思潮
五、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六、元代美學的一些珠點
第七章 明清美學
節 明清美學的基本面貌
一、明清美學的六大方面
二、各藝術門類美學的基本面貌
三、多元一體與中西互動的基本面貌
第二節 晚明—清初的任心美學
一、晚明任心美學的思想背景
二、晚明任心美學中的童心説
三、晚明任心美學中的至情論
四、晚明任心美學中的本色論
第三節 狂態與性靈:從晚明到清初的美學轉變
一、兩種狂態:從晚明到清初
二、性靈流變:從晚明到清初
第四節 小説戲劇美學
一、戲曲小説與傳統美學的關係
二、戲曲小説不同於傳統美學的特徵
三、戲曲小説與傳統美學的共通性
第五節 明清美學的體系性著作
一、計成《園冶》的園林美學體系
二、徐上瀛《溪山琴況》的琴學體系
三、石濤《畫語錄》的繪畫美學體系
四、葉燮《原詩》的詩歌美學體系
五、王國維《人間詞話》的美學體系
六、劉熙載《藝概》的美學體系
七、李漁《閒情偶寄》的美學體系
第六節 明清美學的一些重要思想
一、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
二、虛實相生
三、眼中之象,胸中之象,手中之象
四、不可言之理
五、有我與血書
六、胸有成竹與胸無成竹
七、讀者的主動性
八、審美的豐富性與獨特性
九、關於醜
餘論 中國古代美學整體結構
一、中國美學的基本結構和主幹
二、中國美學的範疇體系
三、中國美學範疇的整體性
參考文獻
第二版後記
第三版後記 [2] 

中國美學史作者簡介

作者:張法,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導,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出版專著《美學導論》等21部,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16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