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縉雲甲龍

鎖定
經過浙江省、縉雲縣博物工作者多年來共同努力,國際權威期刊《科學報告》於2018年2月末正式給縉雲恐龍定名為“中國縉雲甲龍”。 [1] 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古生物專家金幸生博士、副研究員鄭文傑和縉雲縣博物館文博研究館員王瓊瑛等聯合研究撰寫的有關縉雲恐龍論文於2018年2月27日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雜誌發表論文,縉雲恐龍正式定名為“中國縉雲甲龍”。 [1] 
動物界
甲龍目
亞    目
甲龍亞目
甲龍科
亞    科
甲龍亞科
分佈區域
浙江省縉雲縣
中文學名
中國縉雲甲龍

中國縉雲甲龍物種學史

中國縉雲甲龍 中國縉雲甲龍
甲龍類恐龍最為人所知的可能就是尾部的尾錘了。但實際是隻有少部分甲龍有尾錘,而且尾錘只出現在甲龍類演化的後期。甲龍類可能起源於中侏羅世,但早期的甲龍類化石比較破碎,確認的最早的甲龍類化石發現於晚侏羅世(距今1.5億多年前)。此前有尾錘的甲龍化石只發現於晚白堊世末的坎潘期和馬斯特裏赫特期(距今約8360~6600萬年前),最古老的保存尾錘的甲龍化石為發現於中國北方和蒙古的谷氏繪龍(Pinacosaurus grangeri),距今約8000~7500萬年前。 [2]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甲龍亞目(Ankylosauria)分為甲龍科(Ankylosauridae)和結節龍科(Nodosauridae)兩大類。結節龍類頭骨較長,尾部沒有尾錘。在甲龍科中,較原始的甲龍科頭骨較結節龍的稍寬,但仍就長大於寬,也沒有尾錘。直到較進步的甲龍亞科(Ankylosaurinae),頭骨變寬,尾部有尾錘發育。本次研究的支序分析顯示縉雲甲龍為最為原始的甲龍亞科成員。 [2] 
中國縉雲甲龍化石2013年由浙江自然博物館縉雲縣博物館和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聯合搶救性挖掘所獲。本次研究的化石材料包括兩個個體,其中一個保存了完整的頭骨化石,尾錘碎片、脊椎和肢骨等,另一個個體保存了部分後下肢和完整的尾錘。縉雲甲龍生活的時代距今約1億年前。比之前發現的具有尾錘的甲龍類化石早了1000多萬年。 [2] 

中國縉雲甲龍形態特徵

甲龍尾錘和尾椎 甲龍尾錘和尾椎
此前研究人員通過對甲龍尾錘和尾椎的研究認為甲龍類的尾錘出現後從小逐漸變大,縉雲甲龍尾錘最寬處約為45 cm,如此大的尾錘出現在甲龍類演化的早期,説明尾錘的演化並不是嚴格按從小到大的演化,比此前想像要複雜。 [2] 

中國縉雲甲龍所屬亞種

浙江之前研究命名了兩種甲龍類化石:麗水浙江龍和楊巖東陽盾龍。麗水浙江龍的分類還有爭議,之前被歸入結節龍科,但在最新的分析中被歸入到了甲龍科中,由於缺少一些獨特特徵,被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是無效種。麗水浙江龍保存了完整的尾椎,可以確認尾巴末端沒有尾錘發育,與縉雲甲龍不同。東陽盾龍沒有保存尾椎,但保存了癒合的薦盾板,屬於結節龍類。縉雲甲龍發現了至少5個個體,是在中國南方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甲龍類化石,已發現的化石基本覆蓋全身所有部位,浙江自然博物館專業人員根據已發現的化石對縉雲甲龍進行了復原裝架,復原後總長約5米,高約1.3米。縉雲甲龍的發現説明白堊紀的浙江生活着多種甲龍類恐龍,包括結節龍科和甲龍科兩大類。 [2] 

中國縉雲甲龍保護級別

從2013年開始,浙江自然博物館組織對採集的化石進行細緻的修理和復原工作,經過多年的修理工作,已完成了大部分化石的修理工作,並完成了復原裝架。此次發表的論文是本研究第一個成果,研究團隊還會繼續深入研究,以更全面地瞭解縉雲甲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