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麗水浙江龍

鎖定
麗水浙江龍(Zhejiangosaurus lishuiensis),發現在我國浙江省麗水市聯城鎮的上白堊統兩頭塘組(Liangtoutang Formation)地層,屬名浙江龍(Zhejiangosaurus)指正型標本的產地是浙江省,種名麗水(lishuiensis)是因為麗水浙江龍發現在我國浙江省麗水市。
麗水浙江龍(Zhejiangosaurus lishuiensis)的正型標本保存在浙江自然博物館,標本有一個腰帶,包括八個脊椎,完整的右腸骨,坐骨的近端和完整的恥骨;部分左腸骨,兩個完整的後肢,十四個尾椎和一些未被辨認的骨骼。
麗水浙江龍(Zhejiangosaurus lishuiensis)的特點是包括至少三個真薦椎,五個後部背椎癒合成薦前棒(Presacral Rod),腸骨的髖臼突細長;薦肋骨附着在背側和一部分後側;第四轉子位於股骨中部;腓骨比脛骨纖細;脛股比接近0.46。麗水浙江龍有很多膜質骨板,其中一些尖刺從脖子到尾巴以兩
排排列(Lü et al., 2007)。麗水浙江龍是一種大型的結節龍科恐龍,正型標本是一個成年個體,估計體長超過六米,身高超過一米。
別    名
甲龍
中文學名
麗水浙江龍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結節龍科
浙江龍屬
麗水浙江龍
分佈區域
浙江

麗水浙江龍發現經過

麗水浙江龍化石 麗水浙江龍化石
浙江自然博物館與中國地質科學院、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等單位的專家合作,在國際權威雜誌地質學報英文版《ACTAGEO-LOGICASINACA》(SCI)2007年第三期上發表論文,認為2000年在麗水市聯城鎮白前村發掘的恐龍化石為恐龍家族的新屬新種,並定名為“麗水浙江龍”。這也是首個以“麗水浙江”命名的恐龍。
這個新品種恐龍的發現還要追溯到1976年,當時聯城鎮白前村村民陳國富在佛堂山挖掘種植柑桔的土坑時,意外發現了一塊“像骨頭的石頭”。出於好奇的陳國富立即將這塊石頭郵寄到了中國科學院。經過專家鑑定,最終認定他所發現的是一塊恐龍腿骨化石。這隨即拉開了古生物專家對附近地區恐龍化石挖掘工作的序幕。
麗水浙江龍化石 麗水浙江龍化石
1999年9月8日,浙江省麗水市考古調查組王國平、梁曉華在金麗温高速公路第二期工程麗水段考古調查時,在聯城鎮白前村黃弄崗頭再次發現恐龍腿骨化石。2000年3月下旬,省自然博物館專家金幸生等先後兩次來到白前村黃弄崗頭、佛堂山、五十尖等地進行發掘,結果發現了食草類恐龍頸椎、肉食類恐龍牙齒等化石,證明了黃弄崗頭至少有3個品種的食草和肉食類恐龍並存。這填補了我省同生代地質岩層在浙西南地區尚未發現恐龍化石的空白,對研究我國古生物活動情況具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和作用。 [1] 

麗水浙江龍生長環境

2000年在黃弄崗頭髮現的麗水浙江龍,屬食草恐龍,生活在八千多萬年前,體長約6米,背上有甲片,又叫甲龍,在世界上尚屬首次發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