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

鎖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成立於1991年,是中國大陸成立最早的人權研究和倡導機構。現任主任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王敏遠研究員,執行主任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柳華文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海年擔任名譽主任。
中文名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
成立時間
1991年
釋    義
最早的人權研究和倡導機構
根    據
《公民權和人權》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發展

該中心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之初。當時,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的一批研究人員,針對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壞、人權被踐踏的狀況,開始注意對人權理論的研究,並相繼發表了《革命法制保障人民權利的傳統及其歷史經驗》、《以法律保障作家的權利》、《公民權和人權》、《論犯罪的法律地位》、《再論犯罪的法律地位》和《當代國際政治鬥爭中的人權問題》等人權理論文章十餘篇。
1991年初為完成中央和江澤民同志交辦的人權理論研究任務,在原人權理論研究課題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成立)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中心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屬研究機構。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成就

自研究中心成立20年多來,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法學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聯合黨委領導下,在外交部、司法部、教育部等有關部門的指導下,人權研究中心的工作得到了國內各兄弟院校和研究機構的支持,也得到了聯合國人權資料中心、美國、英國、加拿大、荷蘭、瑞士、瑞典、挪威、丹麥、澳大利亞等國的大學和人權研究機構的支持。人權研究中心完成了一系列研究項目,組織和參與了諸多重要人權問題研討、交流和對話,取得顯著成績,受到了中央領導重視和國家有關部門好評,在國內外贏得了良好聲譽。
中心主要成員由法學研究所和國際法研究所的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共30餘人組成,同時根據研究項目和工作需要,適當吸收院內外其他專家參加。
在人權理論專題研究的基礎上,中心編著和出版的圖書包括:《人權新論》、《發展中國家與人權》、《人權概念起源》、《中國人權建設》、《當代人權》、《當代人權理論與實踐》、《人權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人權的本源》、《走向權利的時代》、《婦女與人權》、《人權基本理論》、《人權與憲政》、《人權與司法》、《人權與21世紀》、《<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研究》、《各國殘疾人權益保障比較研究》、《如何根除酷刑——中國與丹麥酷刑問題合作研究》、《中國人權年刊》第1、2、3卷、《國際人權公約與中國》、《人權法學》、《人權法的若干理論問題》、《論國家在<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下的義務的不對稱性》、《兒童權利論》、《<聯合國禁止販運人口議定書>研究:以人權法為視角》等多部專著和論文集。編寫和出版了中型工具書《國際人權文件與國際人權機構》,大型工具書《中國人權百科全書》。翻譯出版了《人權與國際關係》、《走向權利的時代》、《人權與科學技術發展》、《國際人權制度導論》、《民權公約評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權利》、《婦女的人權:國家和國際的視角》、《婦女與國際人權法》等譯著。
中心充分發揮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撰寫大量關於依法治國、促進人權的報告和對策建議,獲得黨和國家機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採納,為中國法治建設和人權進步發揮了重要影響。近年來,中心學者積極參加《物權法》等新法律的制訂、《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等重要法律的修訂工作,也積極參加兩個《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的撰寫和人權白皮書等重要政府文件的起草工作。
自成立之初,中心就通過國內外考察和研究,積極撰寫內部報告和對策建議上千份,產生了廣泛影響。相關成果包括:《人權研究》(內部出版物第一輯、第二輯)、《關於人權的概念》、《中國應高舉社會主義人權旗幟》、《劃清人權的國際保護和以人權為藉口干涉別國內政的界限》、《關於將保障人權明確寫入我國憲法》、《關於生存權的不同觀點及我國採取的立場》、《發展權是各項人權的必要條件》、《主權與人權的幾個問題》、《關於香港人權的法律問題》、《取消對少年犯罪適用"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建議》、《關於廢除"收容審查制度"、"類推適用制度"和"反革命罪"》、《罪刑法定原則與人權保障》、《被害人刑事訴訟權利及其保障問題研究》、《自由刑與人權保障》、《死刑與人權保障》、《關於合併、消減刑法中死刑條款的意見和建議》、《關於實施排除違法取得刑事證據資料證據效力原則的若干建議》、《無罪推定與罪刑法定》、《關於刑事案件律師應提前介入的建議》、《關於借鑑一些國家改善被害人境遇的法律制度的建議》、《關於取消勞動教養制度的建議》、《刑事審判簡易程序與公民權利保障》、《關於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犯罪的立法完善》、《關於中國參加國際人權兩公約的建議》、《<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與中國有關法律對照研究》、《關於加入〈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研究報告》,《關於〈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研究報告》等,這些研究成果所提出的觀點和建議,有些受到了黨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有些已為國家有關機關所採納。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其他工作和活動

1、參加人權對話、交流和其他重要人權活動
參加和主辦了中國同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多邊或雙邊的人權對話30餘次。
在外交部的主持下,曾舉行外國駐京記者招待會。中心研究人員曾應歐盟駐華代表處的邀請,專門為歐盟國家駐華外交官介紹中國製定實施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的情況。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成功組織了上百次國際性人權學術研討會,包括:1994年北京世界婦女大會期間,組織和主辦了"婦女與人權論壇"及在會前的"婦女與人權"國際學術研討會,受到聯合國和與會各國各地區代表的高度評價;1997年起主辦20餘次“中國—歐盟司法中的人權保障”研討會。成功地接待了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人權理事會人權特別報告員、外國負責人權的高級官員、國會議員、政黨領袖等重要訪華代表團,並多次成功主辦了由聯合國人權高專等出席的人權研討會。在數省市舉辦多次人權培訓班。
邀請一些國際著名人權專家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進行學術交流和作學術報告。包括美國的路易斯?亨金教授、澳大利亞的奧斯頓教授、蘇丹的納伊姆教授和荷蘭的範?霍夫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亨利?斯坦納教授等。
組團訪問考察了北美、南亞以及歐洲瑞士、丹麥、荷蘭、挪威等30多個國家,訪問了聯合國紐約和日內瓦總部。在考察期間,會見了人權學者、人權機構負責人、法學家、社會活動家和政府官員,參觀了一些福利設施、慈善機構以及法庭、監獄等,較系統地瞭解了這些國家不同的人權觀念、人權保障機制和憲法、法律制度。
人權研究中心的成員還多次應邀到加拿大、美國、德國、英國、法國、荷蘭、芬蘭、日本、韓國、泰國、南非、澳大利亞等國家參加人權問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
通過這些學術交流活動,大大增加了我們對世界各主要國家人權專家、人權活動者的不同觀念的瞭解,促進了研究中心的理論研究和對策研究,使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能及時向國家決策機構、立法機構、政府提供有關信息和對策建議,有益於完善中國的人權保障制度和積極參加國際人權保障事業。
2、圖書資料建設方面
199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下設的人權資料中心正式成立。它是當時國內一家專門的人權資料中心。自成立以來,中心得到日內瓦聯合國人權中心美國福特基金會瑞典隆德大學羅爾?瓦倫堡人權研究所及荷蘭烏特勒支大學人權研究所等眾多機構的圖書資料方面的支持。中心後變為法學所的一個部門。多年來,通過購買和爭取支持,中心現藏中文書籍400餘冊,英文書籍2000餘冊,日文書籍200餘冊,法文、德文及其他西文圖書資料百餘冊,中外文人權刊物若干種。
3、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
一系列人權研究項目的完成和圖書資料的建設,不僅成功地建設了人權理論學科,而且從人權保障切入,有力地促進了法學相關學科的建設。幾十年前,人權領域對於許多學者還是不敢涉獵的禁區,現在已成了自由馳騁的天地。通過完成一系列人權研究項目和參與人權活動,為中國人權建設和國際人權鬥爭做出了貢獻。更重要的是,在完成研究項目的同時,培養了一批中青年學者。他們已成為人權研究的中堅,在參與國家人權對話活動中較好地發揮了作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