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知青夢

(鄧賢創作長篇紀實文學)

鎖定
《中國知青夢》是鄧賢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首次發表於《當代》1992年第5期 [1] 
《中國知青夢》以豐富翔實的資料和強有力的藝術表現,首次披露了知青大返城的內幕和全過程,以及邊疆兵團戰士的血淚檔案。是一支昨日英雄夢破滅的魂曲,一首中國知青運動悲壯、雄奇而又痛苦、困惑、低迴的輓歌 [5] 
作品名稱
中國知青夢
作    者
鄧賢
創作年代
當代
作品出處
《當代》1992年第5期
文學體裁
長篇紀實文學
字    數
276000

中國知青夢內容簡介

《中國知青夢》講述了在知青中曾有這樣一批精英,他們懷着解放全人類的偉大理想,奔赴雲南,用鮮血和生命為讀者展示了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故事。理想主義是那一代人的特徵,是他們的生命之本。他們雖不是歷史的功臣,卻用閃光的理想主義為知青運動寫下了光輝的篇章。理想主義從來都是燦爛的 [6] 

中國知青夢作品目錄

引子 歷史的回聲
第一章 母與子
第二章 大治之年
第三章 山雨欲來
第四章 人血不是水
第五章 天降大任
第六章 走向混沌
第七章 廣闊天地啓示錄(創業篇)
第八章 廣闊天地啓示錄(荊棘篇)
第九章 廣闊天地啓示錄(命運篇)
第十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一章 暗渡陳倉
第十二章 大卧軌
第十三章 北斗之路
第十四章 諄諄教導
第十五章 是火山總要爆發
第十六章 “三個不滿意”
第十七章 瓦釜之聲
第十八章 大返城
第十九章 走不出的紅土地
尾聲 斷碣殘碑
後記 我要寫這本書…… [6] 

中國知青夢創作背景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滯留雲南邊睡的百餘萬知識青年以重返城市為直接目標發起了一場羣眾運動。這一歷史事件,有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也有頗微妙的社會政治背景;作為自發的羣眾運動,其間角色眾多,變幻不定,而且幾經起伏;當1989年最後一個知青懷着壯志未酬的心境,帶着被戰火創傷的肢體回到國內,這場歷時20年、國家耗資300個億的中國知青運動到此就終結了。改革開放後的1992年10月,正是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趨繁榮和發展的重要時刻。基於此,鄧賢發表了該作品 [3] 

中國知青夢作品鑑賞

中國知青夢主題思想

《中國知青夢》從羣眾運動的另一個側面講起;這一側面,以近乎冷酷的筆力予以披露。它在相當堅決相當大的程度上掃蕩了這一場運動的“革命性”,並引起一代知青的自省,喚起重新審視自己足跡的悟性 [2] 

中國知青夢藝術特色

《中國知青夢》以“青春無悔”浪漫主義命題展開,凝聚作者與讀者的審美思緒的“結構之核”;即:以雲南知青的自發運動為主幹的敍述內容,悉數落在知青一代的青春年華處在何種狀態、他們如今怎樣回首當年、人們當下怎樣品評這一代人的青春以至他們追憶其青春的思想感情方式——無疑,這使得“區區”往事具有了現實的審視價值,這使得“區區”一代人及其“區區”經歷,不失為當代中國人看取自身、看取當代社會史和心靈發育史、看取現在與未來,所能鑑照的一種典型史證。這正是《中國知青夢》能夠迅速贏得廣泛而熱切的社會關注的基本原因。
鄧賢的《中國知青夢》把“知青情結”公開標明,既用來統轄一切敍事具象和思緒體驗,也當成正面審視的一種現實的社會精神現象。就後一意義而論,作者一方面對同齡人的這種真情實感表示了足夠的尊敬與理解,一方面又不能不以批判的、懷疑的目光打量箇中的虛妄成份與自相矛盾處。因此,讀《中國知青夢》,人們不可能不對“青春無悔”這個命題、對“知青情結”這種精神現象,產生興趣,引發聯想。而這一點,恰恰涉及“知青文學”的要害與前途。 [3] 

中國知青夢侷限不足

  1. 在“上山下鄉”運動結束了十幾年之後,創作的衝動膠着在“徹底否定”的格局中,而分析的思想深度又太有於批判的簡單邏輯,則使人感到太不滿足了。就其內容而言,《中國知青夢》乃是出版併發行了十餘萬冊的《中國知青部落》的重述。而兩者反映的都只不過是雲南生產建設兵團從成立到潰散的始末。儘管該書比《中國知青部落》掌握的素材更周詳,調查瞭解的人物更眾多,但要托起“中國知青”這一龐大母題,依然顯得內容單薄和創作者的力不從心。還有千千萬萬非兵團的一代知青。他們的人生歷程、心理歷程、情感歷程,未見得不像兵團知青一樣值得作調查和了解。據拙見,與其命題為《中國知青夢》而單薄、力不勝任,莫如命題為《雲南知青兵團潰散錄》之類更實在 [2] 
  2. 從駁斥“青春無悔”開篇,不是一個較高的謀篇思想的支點。需知“青春無悔”,不過是同齡人中的某些知青夥伴的自言自語,一種更能安慰自己的自言自語。對力圖以史筆去記載什麼的作者,是完全不必太當真的。一種語勢咄咄逼人的對同代人的詰問,反而顯得襟懷狹促和缺乏理解。尤其已經成了知青作家的知青,對於同樣經歷的夥伴們“青春無悔”的自言自語,應比別人更多一點細緻的分析和寬厚的態度。這一種自言自語,並不妨礙知青們想對歷史盡他們想盡的責任 [2] 

中國知青夢作品影響

1992年11月13日,在北京召開座談會。來自四川、天津、上海、黑龍江、湖南及在北京的作家、評論家和當年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共四五十人爭相發言(或寄來書面發言),熱烈討論《中國知青夢》 [7] 

中國知青夢作品評價

文學評論家綠雪:《中國知青夢》不光有其調度“知青情結”的特殊之處,更以其藝術質地和審美品位而贏得眾多讀者的青睞 [3] 

中國知青夢出版信息

《中國知青夢》最初發表於《當代》1992年第5期 [1]  ;後出版,收入《鄧賢文集》第三卷中 [8]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中國知青夢》
1993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
7-02-001557-3
1996年
國防大學出版社
7-5626-0754-0
2009年
作家出版社
978-7-5063-5073-0
978-7-5063-5032-7
四川文藝出版社
978-7-5411-2767-0
《鄧賢文集》第三卷
1997年
文化藝術出版社
7-5039-1510-2
參考資料: [8] 

中國知青夢作者簡介

鄧賢,祖籍湖北武漢。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1971年赴雲南國營農場勞動。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2年開始文學創作。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説《天堂之門》,長篇紀實文學《大國之魂》《中國知青夢》《落日》《流浪金三角》《中國知青終結》《鄧賢文集》(六卷)等,曾獲全國大眾電視金鷹獎,兩次全國報告文學獎,首屆徐遲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第二、三屆《人民文學》獎,《人民文學》特別獎等 [4] 
參考資料
  • 1.    鄧賢:從代言知青到探究歷史 將投身家族史寫作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0-10-30]
  • 2.    梁曉聲.關於知青文學的斷想——兼評《中國知青夢》[J].當代文壇,1993(2):53-54
  • 3.    綠雪. "青春無悔"與"知青情結"——《 中國知青夢》讀後[J]. 當代文壇, 1993(2):4.
  • 4.    鄧賢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3-01-16]
  • 5.    中國知青夢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1-16]
  • 6.    鄧賢.中國知青夢.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目錄頁,305-314.
  • 7.    胡德培. 鄧賢的《中國知青夢》[J]. 文學自由談, 1993(1):2.
  • 8.    文津搜索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