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生態安全系統評價

鎖定
《中國生態安全系統評價》,由劉先銀編審總策劃的博士學術文庫中的著作。該著作在吸納前人對生態安全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層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的原理,對我國整體的生態環境進行評價,分別從省區級和地級以上城市的層次設置生態安全評價的指標體系,選取適當的指標進行評價。利用專家諮詢法計算各指標的權重,將各指標的生態安全度加權乘方,得出區域的生態安全狀態。根據計算結果,作者提出維護我國生態安全的具體政策,希望對今後的生態安全建設和經濟發展過程能夠有所幫助。 [1] 
中文名
中國生態安全系統評價
別    名
博士學術文庫
作    者
楊時民
類    別
學術著作
出版社
中國林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10月
頁    數
125 頁
定    價
39 元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03863301

中國生態安全系統評價內容簡介

20世紀初以來,科技進步和生產力提高帶來了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使這個地球上最強大的生物羣體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但隨之而產生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也將引領着我們跨入另一個歷史階段——資源與環境稀缺的時代。我們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因此,生態環境和資源退化帶來的生態威脅,早已在世界各國引起了高度重視,生態安全已成為當前生態學、經濟學、法學、資源與環境科學等學科理論研究的前沿。我國的生態環境經過幾千年的變遷,基礎原本就很脆弱。進入現代以來,由於人口的壓力、發展的壓力,對自然資源的索取進入了極度的狀態,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使經濟社會的發展面臨不可持續的難題。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並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儘管近些年來一些地區已開始重視環境保護,但GDP的誘惑驅使着各個地方的管理者對環境污染和破壞視而不見,或得過且過。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借鑑先進國家成熟的經驗與制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同時加大投入,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保護好生態環境,使我國人民的生存生態能夠處於一個安全、可持續的狀態。

中國生態安全系統評價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引言
1.1 生態安全問題的提出
1.2 生態安全的理論研究
2 國內外生態安全研究現狀
2.1 國外生態安全的研究進展
2.2 國內生態安全的研究進展
2.3 生態安全的理論基礎
第2章 生態安全的評價方法
1 統計數學方法
2 景觀生態學方法
3 模型模擬方法
4 GIS方法
5 主成分投影法
6 本文研究機理
6.1 研究方法
6.2 技術路線
6.3 數據來源
第3章 中國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1 中國的生態安全狀況
2 構建指標體系的原則和方法
2.1 建立中國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遵循的原則
2.2 指標篩選的思路和方法
3 中國生態安全的評價分級
4 生態安全的評價標準
5 生態安全的評價等級
第4章 中國生態安全的綜合評價
1 中國省(自治區、直轄市)級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構成
1.1 資源生態環境壓力指標(B1)
1.2 資源生態環境質量指標(B2)
1.3 污染治理能力指標(B3)
1.4 資源生態環境保護整治及建設能力指標(B4)
2 中國地級市生態安全評價
2.1 人口生態指標(E1)
2.2 污染控制水平(E2)
2.3 社會發展水平(E3)
2.4 經濟社會生態指標(E4)
3 綜合指數的計算
3.1 多指標綜合評價的基本步驟
3.2 單因子評價標準的確定
3.3 權重計算
3.4 權重計算結果
4 系統層評價指數的計算
4.1 省(自治區、直轄市)級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的計算
4.2 地級市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的計算
4.3 省(自治區、直轄市)級生態安全評價綜合指數的計算
4.4 地級市生態安全評價綜合指數的計算
5 本章小結
第5章 中國生態安全的維護對策
1 調整發展思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2 樹立全民生態安全意識
3 加強生態環境的恢復、建設與保護
4 加強生態環境的立法和執法工作
5 全面深入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6 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6.1 合理保護、利用水資源
6.2 合理規劃、保護、利用礦產資源
6.3 合理規劃和保護土地資源
6.4 合理利用、保護森林資源
7 建立國家生態安全預警和防護體系
第6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1] 

中國生態安全系統評價作者簡介

楊時民,現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局長,主要從事“三農”政策研究制定工作。1994年畢業於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獲理學學士學位;2000年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經濟學雙學位;2007年畢業於東北林業大學,獲生態學博士學位。2001年12月——2002年1在德國、法國考察學習。先後在林業部規劃設計院、人事教育司、林業產業司,國家林業局天然林保護工程管理辦公室、國家林業局辦公室,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西藏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工作過,歷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副處長、處長、副局長、副主任。熟悉林業經濟和政策,曾參加過多項林業重點生態工程規劃編制和林業產權制度政策的制訂。參加了2005-2010年中央1號文件的起草工作。曾撰寫並發表《關於天然林保護與合理利用之思考》、《關於退耕還林問題的思考》、《關於切實做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工作的意見》、《關於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後續產業規劃意見》、《關於“十一五”退耕還林(草)工作思路和建議》、《關於西藏林業工作的意見》、《統籌城鄉電力發展的成效、問題及建議》、《關於生豬市場價格變化的調研報告》、《關於外商外資進入我國農業領域基本情況、可能產生的影響及政策建議》、《關於我國林產品進出口問題的幾點思考》、《關於當前調控生產資料價格的政策措施》、《國際金融危機對縣域經濟的影響及有關建議》和《“十二五”時期西藏自治區農牧業結構調整研究報告》等50多篇文章。近年來,參加《林業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金融》、《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和《西藏“三農”政策體系研究》等多項研究。2006年參加編寫並出版《農村税費改革——農村税費改革的歷史背景和早期局部試點》等著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