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

鎖定
《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為了表現中國現代科學家的卓越貢獻,於1990年10月10日發行的,志號為J.173的紀念郵票 [1] 
《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郵票全套4枚,分別採用了醫學科學家林巧稚、天文科學家張鈺哲、化學工業科學家侯德榜、農業科學家丁穎的肖像。 [1] 
中文名
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
外文名
Modern Chinese Scientists (2nd Series)
郵票志號
J.173
發行時間
1990年10月10日
郵票類型
紀念郵票
全套枚數
4

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發行背景

《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郵票反映的林巧稚、張鈺哲、侯德榜、丁穎4位科學家,在國際上聲名遐邇。楊谷昌劉向平在創作過程中,走訪了協和醫院、農科院、化工部等單位。所到之處,人們對這些老科學家的崇敬懷念之情溢於言表,不厭其煩地幫助他們查找、選擇照片資料。紫金山天文台把張鈺哲現存唯一一張晚年的珍貴照片也寄給他們。設計中,從構圖、用色到尺寸、選紙,他們都一起反覆討論過。 [2] 
1990年10月10日,為了表現中國現代科學家的卓越貢獻,繼1988年4月28日發行一套《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一組)》紀念郵票,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又發行一套《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紀念郵票,全套4枚。 [1] 

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制票參數

志號
J.173
背面刷膠
[G]
印製廠
印刷版別
膠版
設計者
楊谷昌、劉向平
齒孔度數
P12

圖序
圖名
面值
發行量
規格
整張枚數
攝影者
4-1
醫學科學家林巧稚
8分
1912.4萬枚
40mm×30mm
50(5×10)
劉立賓
4-2
天文科學家張鈺哲
10分
1950.4萬枚
40mm×30mm
50(5×10)
-
4-3
化學工業科學家侯德榜
20分
1976.65萬枚
40mm×30mm
50(5×10)
-
4-4
農業科學家丁穎
30分
1814.15萬枚
40mm×30mm
50(5×10)
-
(參考資料 [3] 

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票面圖案

4-1 4-1
4-2 4-2
4-3 4-3
4-4 4-4
《醫學科學家林巧稚》(4-1),圖案的中心畫面採用了中國現代女醫學科學家林巧稚肖像。背景是一幅胎兒將產圖。
《天文科學家張鈺哲》(4-2),圖案的中心畫面採用了中國現代天文學家張鈺哲肖像。郵票圖案背景為在廣袤燦爛的星空中,繪有1934年建立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天堡城,一顆伴日月經天、與眾星爭輝的小行星“張[(2051)Chang]”,一顆光彩奪目的慧星。
《化學工業科學家侯德榜》(4-3),圖案的中心畫面為中國現代化學工業科學家侯德榜的肖像。郵票圖案背景為“侯氏制鹼法”流程圖與化學反應方程式。背景左側的高塔是吸氨塔,背景右側的高塔是碳酸塔。
《農業科學家丁穎》(4-4),圖案的中心畫面採用了中國現代的農業科學家丁穎肖像。郵票圖案背景為水稻栽培試驗場,那束特寫的稻穗,是丁穎培育的“中山一號”良種,代表着他的水稻研究成果。 [1] 

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郵票賞析

該套郵票的4枚圖案,中心畫面均採用鉛筆淡彩畫法精心刻畫的人物肖像,特別是着色時選用了比水彩透明的幻燈色,更加增強了人物素描的表現力;背景均採用淺色調,形象地勾勒出科學家的主要成就,通過與人物肖像和諧交融,既歌頌了科學家的卓越建樹,又展現出了他們精神世界的風采。 [1] 
  • 《醫學科學家林巧稚》(4-1)
畫面上,林巧稚身穿白大褂,項上掛着聽診器,點明瞭她的醫生身份;肖像面部通過明暗關係強調出的那種陽光感,象徵着她對人類未來的美好希望;那精心描繪出的慈祥、樂觀的笑靨,代表着她愛人勝過愛己的崇高醫德;背景中那幅胎兒將產圖,藴含着對這位“生命使者”的真摯讚譽;胭紅的温柔色調,彷彿為這位終身未婚的女醫學科學家增添了幾分女性嫵媚。 [1] 
  • 《天文科學家張鈺哲》(4-2)
郵票圖案蔚藍色的基調烘托出茫茫星際的深邃和永恆,與肖像面部的那種遐想神情相交融,深刻地展現出了張鈺哲在天文學方面的智慧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1] 
  • 《化學工業科學家侯德榜》(4-3)
背景與肖像形成內在組合,再加上和諧的紫灰色調,既突出了侯德榜對科學的嚴肅態度,又道染了他在世界化工領域中的拼搏與創造精神。 [1] 
  • 《農業科學家丁穎》(4-4)
整個畫面採用金黃色調,頭戴草帽的丁穎教授彷彿就站在成熟的稻田裏,他既是一位農業科學家,又像一位勤懇樸實的老農,已經欣喜地看到了中國農業豐收的美好前景。 [1] 

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收錄情況

《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郵票被收錄進以下集郵書籍中:
國家
書名
頁碼
編號
參考資料
中國
69
-
[3] 
中國
中華世界郵票目錄(亞洲卷)》
84
2420-2423
[4] 
美國
《Scott 2013 Standard Postage Stamp Catalogue Volume 2》
388
2301-2304
[5] 
德國
《MICHEL China-Katalog 2011/2012 Übersee·Band 9.1》
(即《米歇爾郵票目錄》)
391
2327-2330
[6] 

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逸聞趣事

一、《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郵票的錯誤種種
  1. 膠面印:在全套4枚郵票中,都出現過膠面印。其中以4-2“張缸哲”膠面印居多,4-3“候德榜”次之,4-1“林巧稚”、4-4“丁穎”最為少見。
  2. 齒孔移位:4-1“林巧稚”從郵局流出相當多的破版票。有關人士分析:這並非郵局有意撕破,因為在破版中發現個別齒孔嚴重移位,可能是該票在打孔過程中因機械故障產生了齒孔移位,檢驗出廠時撕去不合格的那一部分造成的。
  3. 刷色變異:在《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全套4枚郵票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刷色變異,有的還相當明顯。
二、《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第三枚“侯德榜”一票出現的多處錯誤
  1. 化學符號印錯:人物頭像背景圖案是侯氏制鹼法的工藝流程圖,以示侯德榜先生對世界制鹼工藝的巨大貢獻。流程圖左下方的圓圈代表無機物CO2(二氧化碳)氣罐,郵票上錯印成CH2(有機碳烯)。
  2. 把化學方程式寫成化學反應式:在人物頭像背景圖案的下方標有兩個化學方程式,第二個應該寫作是“化學方程式”,但郵票上錯寫成“化學反應式”。因為方程式中的“NaHCO3”(碳酸氫鈉)前面已有係數2,表示這個化學方程式已經配平,其方程式符號“→”應該改為符號“=”。郵票中化學方程式已配平但未用“=”而用了“→”符號,顯然是犯了化學語言上的錯誤。
  3. 加熱符號“△”標註錯誤:反映物質在特定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必須把外界條件的符號正確表示出來。第二個方程式的條件是“煅燒”,應該把煅燒符號“△”標註改為“=”符號的上方,寫在“→”下方是不對的。
  4. 漏標“↑”和“↓”符號:第一個方程式中因為碳酸氫鈉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較小,是以晶體的形式析出,應作為沉澱看待,應標上“↓”符號;第二個方程式是碳酸氫鈉在煅燒條件下分解,其產出物“CO2”和“H2O”均為氣態,都應標上“↑”符號。這些符號在化學方程式中是不能缺少和省略的。
以上幾種錯誤是在每枚“候德榜”郵票中都存在的,在“侯德榜"這枚的版票中還單獨存在着兩種與眾不同的錯誤。
  1. 整版中第37枚郵票加粗線:在此版郵票第37號位置的一枚郵票的流程圖連線中出現1毫米長度的加粗線,其他49枚郵票該位置均沒有此現象,有人稱此枚郵票為小“錯中錯”。
  2. 整版中第47枚郵票缺“+”號:第47枚郵票的第一個化學方程式中,生成“NaHCO3(碳酸氫鈉)”和“NH4Cl(氯化銨)”之間缺少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符號,形成錯中錯(這個錯誤及加粗線票是其他48枚郵票所沒有的)。和第37枚郵票的小“錯中錯”相比,有人把這枚缺“+”號“侯德榜”稱作大“錯中錯”。 [7] 

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郵票郵品

  • 首日封
發行日期
1990年10月10日
全套枚數
1枚
首日封、戳設計者
楊谷昌
規格
185mm×110mm
發行量
445200枚
發行機構
中國集郵總公司
貼票內容
貼J.173全套4枚郵票
(參考資料 [8] 
首日封 首日封
參考資料
  • 1.    耿守忠,楊治梅編著.新版中國集郵百科知識:華夏出版社,1998:675-677
  • 2.    楊林.讓科學鉅子走上郵票畫廊——訪《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郵票設計者楊谷昌、劉向平[J].集郵.1990,(10):6-7.
  • 3.    《集郵》雜誌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2013):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69
  • 4.    《中華世界郵票目錄》編輯委員會.中華世界郵票目錄(亞洲卷):人民郵電出版社,1993:84
  • 5.    James E. Kloetzel.Scott 2013 Standard Postage Stamp Catalogue Volume 2:Scott Publishing Co.,2012:388
  • 6.    Schwaneberger Verlag GMBH.MICHEL China-Katalog 2011/2012 Übersee·Band 9.1:Schwaneberger Verlag GMBH,2011:391
  • 7.    何國輝編著.中國郵票收藏投資解析:郵市潛力股108將: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23-24
  • 8.    中國集郵總公司編.中國集郵總公司集郵品目錄(1979-1991):人民郵電出版社,199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