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海關博物館

鎖定
中國海關博物館(China Customs Museum),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2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直屬的國家級行業博物館,為古典園林式建築,整個建築的外立面採用同樣疏密度豎向紋理,北立面西側頂部斜面採用與下部立面相同的開窗方式。 [1-2]  2014年3月30日,中國海關博物館面向社會開放。 [2] 
2019年9月16日,中國海關博物館入選中宣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4] 
中文名
中國海關博物館
外文名
China Customs Museum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2號
類    別
歷史博物館
景點級別
中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投用時間
2013年9月29日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9:00—16:30(15:45停止換票,16:00停止入館),週一閉館。 [9] 
門票價格
免費
館藏精品
“海關902”艇”
主管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

中國海關博物館歷史沿革

中國海關博物館
中國海關博物館(30張)
中國海關博物館經國家發改委批准興建。 [5] 
2002年4月,中國海關總署黨組決定籌建中國海關博物館。 [5] 
2007年籌建中國海關博物館廣州分館。 [5] 
2010年3月28日,中國海關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 [1] 
2013年9月29日,中國海關博物館開始向海關係統內部開放。 [1] 
2014年3月30日,中國海關博物館對外開放。 [1] 

中國海關博物館建築佈局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4張)
主展區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基本陳列位於主展區一層、二層,包括千秋古關、近代海關、現代海關三個部分。專題展廳和臨時展廳位於地下一層。 [1] 

中國海關博物館展出內容

中國海關博物館藏品涵蓋了從戰國時期至當代各個歷史時期的海關重要文物。 [2]  據2020年5月博物館官網顯示,中國海關博物館現有藏品32000餘件,其中實物13000多件、照片5000多張。

中國海關博物館基本展覽

  • 現代海關
中國海關博物館內景 中國海關博物館內景
進入21世紀,為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海關繼續加強現代化建設,推動以風險管理為中心環節的現代海關制度第二步發展戰略,建設智能型海關,加強海關隊伍建設,促進貿易便利與安全,在更高層次和更廣領域繼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現代海關主要展出的有抗美援朝捐款數據,椰子藏匿手錶,海關專用繳款書等藏品,主要展示了近代海關的發展歷程。 [6] 
  • 千秋古關,近代海關
中國海關博物館內景 中國海關博物館內景 [6]
據《禮記·王制》記載:『關執禁以譏』,表明西周時期關卡主要任務是檢查進出境商旅及貨物;孟子、荀子等人主張『去關市之徵』,反映戰國時期,關津已開始徵收賦税。
千秋谷關,近代海關主要展出的有鄂君啓節,九江關瓷碗,粵海關十兩銀錠等藏品,主要展示了海關博物館的歷史,以及海關的相關制度。 [6] 

中國海關博物館特別展覽

  • 綜述
據2020年5月中國海關博物館官網顯示,中國海關博物館已有18次特別展出,分別為時代印跡——中外攝影家鏡頭下的40年鉅變暨海關人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張福運與近代中國海關展、“海關與知識產權”走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西藏建關55週年攝影展、滿洲里海關展、“雄關漫道——絲綢之路上的古關”、2017年第十八屆國際海關展——“深化海關改革”、守護遠古的生命——海外追索及國際交流化石展、異趣同輝——清代海關監管的廣東外銷藝術精品展、通關小達人——海關進出境旅檢暑期體驗展、2016年俄羅斯國際海關展、烽火硝煙守國門——中國海關與抗戰展、書畫展照片、海關博物館2014博博會、拉薩海關專題展圖片、俄羅斯海關展、“潮關·潮風”汕頭海關攝影展、2013年全國打私聯合行動成果展。 [1] 
  • “海關902”艇
“海關902”艇 “海關902”艇
“海關902”艇長58.5米、高13米、最大寬7.8米,總排水量400噸,抗風能力8級,最大航速29.5節,並配有衞星定位、雷達導航跟蹤搜索系統及H966通訊系統,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當時在珠江水域上最為先進的艦艇之一。該艇於1989年7月20日在拱北海關投入使用,2009年11月19日正式退役後被徵集為中國海關博物館藏品。
據記載,“海關902”艇先後查獲1000多起海上走私案件,總案值達3.5億元,是一艘“英雄艇”;它先後接送鄧小平、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45次,為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視察特區工作、指導改革開放,作出獨有的貢獻,是一艘的“光榮艇”;1992年1月23日,鄧小平同志乘坐該艇從深圳前往珠海,在45分鐘的航程中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的一部分,為改革開放指明瞭前進的方向,該艇因而鑄入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史詩,成為見證歷史的“功勳艇”。 [1] 
  • 時代印跡——中外攝影家鏡頭下的40年鉅變暨海關人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
時代印跡——中外攝影家鏡頭下的40年鉅變暨海關人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展覽以意大利記者阿德里亞諾·馬達羅(Adriano Madaro)和中國攝影家解海龍、王文瀾等中外攝影家260餘幅攝影作品為主,以從社會徵集的具有鮮明時代印跡的實物展品為輔,以時間為主線,以貼近百姓生活的平民視角。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普通人生活場景的變化,反映了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
時代印跡——中外攝影家鏡頭下的40年鉅變暨海關人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展覽分為“殘雪漸融、睡獅乍醒、如虎添翼、馬不停蹄、巨龍騰飛和海關人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6個部分,採取“小視角下的大歷史”表現手法,將時代主題,融入百姓日常,着重展現“普通人”的生活。
時代印跡——中外攝影家鏡頭下的40年鉅變暨海關人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展覽在版塊設計上特設了海關專題。海關版塊集中表現了40年來海關的發展變化,以示中國海關,為促進改革、擴大開放發揮的積極作用。 [1] 
  • “雄關漫道——絲綢之路上的古關”
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率先將“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最終被社會接受,後來逐步推廣到海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和南方絲綢之路等線路。傳統的“絲綢之路”,即“西北絲綢之路”隨政治、經濟、交通形勢變化而幾經通絕,但對數千年間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對話發揮了重要作用。
絲綢之路是中西貿易之路,是傳播中外文明之路,陽關、玉門關、肩水金關、函谷關、潼關、鐵門關、嘉峪關等古代絲路上承擔着軍事防禦及外貿管理任務的機構,名稱屢次變遷、職責時增時減、身姿漸次消褪,但其駐守邊關、查禁私渡、監管貿易的職能卻一直在發揮。
中國海關博物館舉辦“雄關漫道——絲綢之路上的古關”,回望中國古代邊境關塞的職能與歷史作用,總結歷代政府對“絲綢之路”的政策導向、管理模式,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歷史借鑑。 [1] 
  • 特展
中國海關博物館2021年6月-2021年10月舉辦風捲紅旗關權歸——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海關百物特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精品展覽。 [8] 

中國海關博物館館藏文物

綜述
中國海關博物館
中國海關博物館(5張)
據2020年5月中國海關博物館官網顯示,中國海關博物館現有藏品32000餘件,涵蓋了從戰國時期至當代各個歷史時期的海關重要文物。包括1894年“中國燈塔圖”、大龍郵票、總税務司赫德使用過的郵袋、李鴻章題寫的“津海新關”木匾等海關歷史文物,其中以“海關902艇”最為特別。 [2] 

中國海關博物館館藏精品

  • “關”字瓦當
“關”字瓦當 “關”字瓦當
“關”字瓦當為西漢函谷關門樓所用之瓦。函谷關初建於戰國時期,為出入關中的門户,也是古代絲綢之路東起點的第一道關卡。西漢中期,函谷關被遷至河南新安。 [1] 
  • 粵海關十兩銀錠
粵海關十兩銀錠是清末文物,由於關税自主權的喪失,對外貿易連年入超,再加上被迫支付鉅額戰爭賠款,造成了大量金銀外流。此為粵海關把税收碎銀熔解重鑄後的銀錠。 [1] 
  • “津海新關”匾
“津海新關”匾 “津海新關”匾 [1]
“津海新關”匾是津海新關辦公樓的牌匾,清政府設立了津海關。為了區別於原有的工關、户關、鈔關,津海關改稱為“新關”或“洋關”。光緒十四年(1888年),津海關擴建辦公樓竣工,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題寫了“津海新關”,製作成辦公樓的匾額。 [1] 
  • 九江關青花瓷碗
九江關青花瓷碗 九江關青花瓷碗
九江關青花瓷碗是清代文物,系清代户部税關之一。乾隆四年(1739年),朝廷派內務府員外郎任景德鎮督陶官,監督九江關税務和景德鎮窯務。此為景德鎮出產的青花瓷碗,繪有乾隆年間九江關場景。 [1] 
  • 赫德銅像紫銅版
赫德銅像紫銅版是赫德病逝後,上海中外人士集資為他樹立銅像。銅像基座北面鐫刻一幅墨丘利(羅馬神話中為眾神傳遞信件併兼管商業道路之神)行走於地球之上的圖,代表赫德創辦的海關郵政;南面為一手執圓燈女神,赤足立於岸邊為行船導航,象徵赫德管理的海務港務事業;正面銘刻哈佛大學校長艾里奧(C.W.Eliot)撰寫的銘文,高度評價赫德的功績;背面鑄有赫德歷年所受榮典表。 1943年,侵華日軍拆除赫德銅像熔鑄為武器。此紫銅版為印刷工具。 [1] 
  • “中外通寶關平銀壹兩”銀元
“中外通寶關平銀壹兩”銀元即“關平銀”,為晚清、民國時期海關征税時使用的一種計帳銀兩,是鴉片戰爭後,為了統一通商各口與國外貿易往來而建立的一種納税貨幣單位,並非實銀。 [1] 
  • 赫德使用的郵袋
赫德使用的郵袋是赫德赫德(Robert Hart,1835年2月20日-1911年9月20日),英國北愛爾蘭人,1863 年11月至1911年9月任中國海關總税務司曾經用過的郵袋,袋面、袋裏各印有收寄信息。收寄方翻袋後即可反向投寄對方。 [1] 
  • 大龍郵票
大龍郵票 大龍郵票
大龍郵票是1878年,海關印刷發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套郵票,俗稱“大龍郵票”。郵票正中為代表皇權的五爪雲龍,全套共3枚。“大龍郵票”曾被國際郵政局長協會列為世界上最早發行的郵票之一。 [1] 
  • 大清郵政加緊信件壹角郵票
大清郵政加緊信件壹角郵票 大清郵政加緊信件壹角郵票
大清郵政加緊信件壹角郵票是1905年冬,大清郵政發行了一套“大清郵政加緊信件”專用郵票,即快信郵票。郵票長21釐米,寬6釐米。英國吉本斯出版公司1979年出版的《集郵圖鑑》曾把它列為世界上最大的郵票之一。 [1] 
  • 《內班職員照片集》
《內班職員照片集》 《內班職員照片集》
《內班職員照片集》形成於1874年,凡進入“洋關”任內班職員者,需交登記照片,按入關時間順序排列彙集成冊,以備管理。 [1] 

中國海關博物館所獲榮譽

2015年8月27日,中國海關博物館被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列入中央國家機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 
2019年9月16日,中國海關博物館入選中宣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4] 

中國海關博物館參觀信息

中國海關博物館地址信息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2號(大羊毛衚衕北口) [7] 

中國海關博物館門票信息

觀眾可憑個人有效證件免費領取。如遇大型活動或收費臨展,海關將提前在官方網站和社交網絡向社會公示。(學齡前兒童、小學生、65歲以上老年人、殘障人士需由監護人陪同參觀。 [1] 

中國海關博物館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6:30(15:45停止換票,16:00停止入館),週一閉館。 [1] 

中國海關博物館交通路線

  • 自駕線路
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2號(長安街沿線路南,海關總署東側),博物館無停車場,建議使用公共交通方式。 [1] 
  • 地鐵換乘
建國門地鐵站(1號線、2號線)C口(西南)出站向西步行200米左轉沿大羊毛衚衕步行150米。 [1] 
  • 公交換乘
北京站口東站(1路,52路,99路,120路,126路,420路,666路,特2路)沿建國門內大街向東270米,右轉進入大羊毛衚衕步行130米。
北京站東站(9路,20路,25路,29路,39路,52路,59路,122路,403路,420路,619路,622路,637路,638路,639路,666路,668路,673路,674路,805路,827路,938路,957路)沿北京站東街向東180米,左轉沿大羊毛衚衕步行150米。 [1] 
  • 火車換乘
北京站:乘坐地鐵2號線(外環),在建國門站下車(1站)
北京南站:乘坐地鐵4號線大興線(安河橋北方向),在宣武門站下車(3站)換乘地鐵2號線(外環),在建國門站下車(5站)。
北京西站:乘坐地鐵9號線(國家圖書館方向),在軍事博物館站下車(1站)換乘地鐵1號線(四惠東方向)在建國門站下車(9站)。 [1] 
  • 飛機換乘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出發乘坐北京地鐵首都機場線,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出發乘坐北京地鐵大興機場線,在東直門站換乘地鐵2號線(內環),在建國門站下車(3站)。 [1] 

中國海關博物館導覽服務

1、 導覽機租借
博物館面向社會提供中、英、日、韓四種語音導覽設備,每台每次20元。觀眾可憑本人有效證件在博物館諮詢台辦理租用手續。
2、 講解員免費導覽
博物館講解員為觀眾提供免費中文講解服務,每場講解時間60分鐘左右。觀眾請於導覽開始前十分鐘在博物館諮詢台前等候。
3.團體預約導覽
中國海關博物館講解員為團體遊覽者提供中文講解服務,但需提前一天進行預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