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泡菜博物館

鎖定
中國泡菜博物館位於中國泡菜城入口處,是國內首家以泡菜為主題的專業性博物館。第一次系統解讀和傳播中國泡菜文化與產業;展覽面積達2000餘平方米,由歷史與文化、生產與加工,傳承與創新、產品與品牌、品鑑與體驗,質量與安全以及展望未來等展區構成。整個博物館體現了文化性和知識性、互動性和體驗性,原創性和藝術性。是中國泡菜博覽的標誌性展館。
中文名
中國泡菜博物館
類    別
文化類
開放時間
2012年7月16日
地    點
四川省眉山市中國泡菜城內

中國泡菜博物館概況

我國唯一的以泡菜為主題的專業性博物館——中國泡菜博物館於2012年7月16日正式開館。 [1] 
中國泡菜博物館地處四川省眉山市中國泡菜城內,展館展陳面積2000平米,由歷史與文化、生產與加工、傳承與創新、產品與品牌、品鑑與體驗、展望未來等展區構成。

中國泡菜博物館館藏文物

中國泡菜博物館主題牆

三千年泡菜中國人味道
中國泡菜博物館有一座長27米,高約5米的浮雕背景牆。內容為:四川的好山好水,有岷山雪寶頂,千年都江堰,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四川數千年沿襲至今的的蔬菜種植場景;古代川人醃製泡菜場景;四川民俗嫁娶、壩壩筵等,構成別具特色的“三千年泡菜,中國人味道”風情畫卷。

中國泡菜博物館立體雕塑

古人菹菜圖泡菜發源地
博物館內有由背景畫面和實景造型構成的立體雕塑,展現古蜀先民製作泡菜的生活場景,畫面上森林茂密,羣鷗飛翔,一條河流蜿蜒流淌。河流兩畔是碧綠菜畦,先民在收割蔬菜。立體雕塑由茅屋,院壩綠樹合圍而成,男人抱來古樸的泡菜壇,女人辛勤醃製泡菜,孩子在從泡菜壇中偷偷撈泡菜,整個場景古樸悠遠充滿生活氣息。
這裏還有被認為最早醃漬泡菜的菹神彭祖的雕塑;背景為東坡泡菜足跡圖,與栩栩如生的東坡雕塑呼應,生動體現了東坡先生神韻。

中國泡菜博物館建築佈局

1、序廳:由蘇東坡字體書寫的“三千年泡菜,中國人味道” 十個字為標題的主題浮雕牆長30米,高4米。畫面一共分為4個部分。第一部分展示四川的好山好水,千里岷山,千年都江堰,澆灌滋潤了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第二部分展示的是四川千年以來,生生不息,傳承至今的蔬菜種植場景;第三部分展示了古代四川人泡製泡菜的場景,人人齊動手,家家泡菜香;第四部分體現了泡菜與我們的息息相關,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歷史與文化展區:介紹三千中國泡菜發展史。早7000年前仰韶文化時期,我們的祖先就開始培育並種植蔬菜。我們四川的蔬菜種植歷史也長達4000餘年。
有新石器時期的陶罐,都是蔬菜容器或者烹煮器;有商周時期的木製農具文物複製品:耜(si)。
早在商周時期,我們的詩經、商書、周禮等古籍中,就有許多關於泡菜的古文獻記載:考古和歷史文獻證實,早在3100年前的商代武丁時期,我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泡菜雛形——鹽漬菜。
到了秦漢時期,許慎的説文解字,明確提出,菹者,酸菜也。菹字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關於泡菜的專用字。
曾經在長沙出土的距今已經2200餘年的唯一一件泡菜實物。豆豉姜。
在北魏時期,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賈思勰(xie)在《齊民要術》中較為系統地介紹了泡漬蔬菜的加工方法,這是關於泡菜製作的較為規範的文字記載。大家可以看到這裏曾經記載了:“泥頭七日便熟”。泥頭就是用泥密封容器口。可見當時就已經知道利用厭氧進行發酵(即利於乳酸菌發酵)。
在唐宋時期,我國的泡菜有了很大的發展,已經出現了醬漬、醋漬,糖漬等多種蔬菜泡菜品種。《唐代地理志》記載“興元府土貢夏蒜,冬筍糟瓜”。興元府,就是今天的漢中地區。
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陸游的《觀蔬園》詩句,都有着對泡菜的記載。
經過長期生產實踐,泡菜生產發展到了元明清時,其工藝和品種都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元代的韓弈在《易牙遺意》;明代劉基的《多能鄙事》;明朝鄺遙《便民圖纂》,清乾隆年間,羅江人李化楠撰寫的,其子李調元刊印的《函海.醒園錄》中,都記載了泡菜的身影。
在清代袁枚所著的《隨園食單》中,記載得更是詳盡, “醃冬菜黃芽菜,淡則味鮮,鹹則味惡。然欲久放非鹽不可。常醃一大壇三伏時開之……香美異常,色白如玉。”
泡菜不僅歷史悠久,其文化也影響深遠。是我們中華文明的重要元素。一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二是飲食文化的重要內容;三是民俗文化的基本要素。
在我們中國廣袤的地域中,分佈着各種泡菜,大家可以從中感受到博大精深的,豐富多彩的泡菜品種。
四川泡菜的典型代表:東坡泡菜。一千多年以前,大文豪蘇東坡在《菜羹賦》、《詩論》都記載有關於泡菜製作的法則。千年以來,眉州人沿襲其法,所製作的泡菜色、香、味、形俱佳,被譽為天下第一泡菜;為紀念東坡先生,故又稱其為“東坡泡菜”。東坡泡菜隨着蘇東坡的宦居、遊歷足跡,流佈全國並遠播海外。
3、生產與加工展區:主要展示泡菜的主要原輔料。以及傳統以及現代的泡菜加工工藝。
泡菜的主料展示選取了:根菜類、莖菜類、葉菜類、果菜類和花菜類以及食用菌的典型代表進行展示;在輔料展示選取了泡菜中常見的六種輔料進行展示。
以沙盤模型分別展示了傳統泡菜工藝和現代生產工藝。
在科普窨中還可以通過顯微鏡近距離觀看各種乳酸菌的形狀。
4、傳承與創新展區:在泡菜的科研進程中,我們的科研人員研製出來許多的新型的泡菜品種,包括低鹽泡菜、休閒泡菜等創新產品等。科研人員經過研發,取得了泡菜工業化生產關鍵技術的突破。其中專用蔬菜高效安全生產技術、優質泡菜生產加工關鍵技術、泡菜副產物高效綜合利用技術是其中的代表性科研成果。我們的泡菜科研水平已經位於世界的前列。
5、產品與品牌展區:陳列了10餘家泡菜知名企業生產的數百種不同類別的泡菜產品。
6、品鑑與體驗展區:在這一展區可以品嚐各種不通風味的泡菜,還可以親手學做泡菜。
7、質量與安全展區:相關部門制定了嚴格泡菜生產的相關標準。其中包括:2010年制定的四川泡菜生產規範,醬醃菜衞生標準等。規範了從田間原料管理、生產包裝、倉儲貨運、市場批發,終端零售等環節。做到了全程產業鏈,質量可追溯。
8、展望未來展區:這裏展陳了四川的泡菜以及東坡泡菜在過去的發展歷程中得到的很多獎盃、獎牌和證書,還有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對東坡泡菜的關心和關注。 [2] 

中國泡菜博物館實物展櫃

追溯歷史回味泡菜
博物館內八大展櫃中,有兩個展示蔬菜種植與泡菜淵源。展櫃中陳列着出土於成都金沙遺址,中國發現的農耕工具———耜實物,以及1954年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芥菜或白菜類種籽”;1973年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葫蘆皮、葫蘆籽等遠古蔬菜種子。
其餘六個展櫃陳列了自商周時期至康熙年間的泡菜製作工具等實物,結合大量文字、文獻記錄,生動再現了中國泡菜從種植到採摘,再到泡菜及其製作工藝,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勤勞與創新精神。

中國泡菜博物館多媒體技術

科技謀發展創新譜新篇
博物館內運用了連屏投影、投影式電子翻書、電子觸屏等先進多媒體技術 [3]  ,載入各種生動活潑的泡菜信息畫面,圖文並茂地再現了名人與泡菜、飲食與泡菜的密切關聯。
展區內特別規劃了泡菜工藝創新、泡菜企業與品牌展示主題,展現了勤勞智慧的東坡人敢為人先,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攻克泡菜產業鏈各環節關鍵技術,既繼承了四川泡菜傳統,又順應了現代健康理念,為實現發酵四川泡菜的質量安全和營養健康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及取得的顯著成效。
館內大型LED現場播放知名企業生產情況,體現了四川泡菜全程產業鏈的質量可追溯,生動展示了四川泡菜產業發展進程,泡菜原料基地壯大、企業效益連年上升、農民增產增收的“三贏”局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