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

(鄂西紅軍獨立師改編的部隊)

鎖定
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是由鄂西紅軍中央獨立師改編的部隊。獨立師前身系鄂西洪湖地區由周逸羣、段德昌領導的幾支革命武裝。 [1] 
中文名
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
成立時間
1930年2月5日
改編部隊
鄂西紅軍中央獨立師
歷史沿革
1929年12月,鄂西特委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將鄂西遊擊總隊改編為紅軍獨立師,段德昌任師長,周逸羣任政委。全師轄3個縱隊,共5000多人,1000多支槍。獨立師在師長段德昌的指揮下東征西討,頻頻取得戰果。第一縱隊先後攻克監利於城烷、陳沱口、周家溝等地;第二縱隊向西進軍,先後攻取江陵普濟觀、郝穴、熊河和沙崗等地,使洪湖革命根據地迅速得到擴大和發展。 [1] 
1930年2月5日,鄂西特委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將紅軍獨立師第一、二縱隊會師監利汪家橋,正式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紅六軍下轄兩個縱隊,孫德清任軍長,周逸羣任政委,段德昌任副軍長兼第一縱隊司令,段玉林任第二縱隊司令,許光達任參謀長。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是在洪湖根據地監利汪家橋誕生的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全軍7000多人,其中有黨員130人,黨支部5個,黨小組29個。前委在縱隊設有政治部,配備了各級政治委員或指導員,不斷對紅軍指戰員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組織紀律教育,充分體現出人民軍隊的本質特點:一是在羣眾鬥爭中產生、發展起來的,沒有舊式軍隊的壞習氣;二是有較高的政治覺悟並保持與廣大羣眾的密切聯繫;三是有吃苦耐勞、不怕犧牲的精神,長於夜行軍。它的成立以及部隊的軍政訓練的不斷加強,適應了由游擊戰轉變到一定規模的遊擊運動戰的需要,從而開創了鄂西地區武裝鬥爭的新局面。 [1] 
紅六軍成立後,於2月7日,在監利新觀寺誓師出征,南征北戰,所向披靡。8日,攻佔龍灣、熊口、老新口和張金河等地。15日,攻克新溝嘴,擊潰敵新五師一部。22日,攻克潛江縣城,繳獲甚豐。3月7日,夜襲江陵郝穴鎮,生俘敵分隊長以下80餘人,繳獲長短槍260多支。接着西進,直打到沙市外圍據點觀音寺,逼近沙市郊區,使沙市守敵十分驚恐。 [1] 
4月初,鄺繼勳和段德昌率紅六軍跨江南下,先後攻克了江南重鎮藕池、調絃口和石首縣城,消滅了大批敵人,繳獲了大量武器。此時,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紅六軍抓住有利時機,迅速回師監利,向北拓展,一路攻克柳關、峯口、沔城和仙桃鎮。接着北渡漢水,連克無門嶽口、漢川繫馬口和漢陽蔡甸鎮,直逼近武漢三鎮。在近5個月的時間裏,紅六軍轉戰大江南北,連戰皆捷,先後攻佔了30多座大小縣城和集鎮,為鞏固和發展洪湖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 [1] 
1930年6月,紅六軍接到黨中央的命令,迅速返回洪湖蘇區,渡江西進,以迎接賀龍率領的紅四軍(後改稱紅二軍)東下會師。7月4日,紅二、六兩軍在南平鎮會師。7日成立了紅二軍團。賀龍任軍團總指揮,周逸羣任政委,柳直荀任政治部主任,孫德清任參謀長。二、六兩軍領導編制變動不大。全軍團共1萬多人,5000餘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