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

鎖定
南昌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坐落於南昌市南昌工學院,是我國迄今唯一一座為532位由政府評定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專門建造的特色博物館。主辦機構江西超弦控股有限公司和南昌工學院憑藉自身的資源優勢、高校背景,以及民族教育特色,將博物館打造成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精品展示基地、絕技傳授基地、學術交流基地、教學觀摩基地和大師跨界交誼基地。進而推動中國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傳承民族文化,保護璀璨精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文名
南昌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
外文名
China Arts and Crafts Master Museum
類    別
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手工藝博物館
地    點
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新區閣皂山大道998號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簡介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以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藴為基礎,經歷長期發展而形成獨具特色的人類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和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選材獨特、構思奇妙、工藝精湛而蜚聲海內外,為世人所珍視,併為增進國際文化交流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我國工藝美術的繁榮和發展十分重視,早在建國初期就明確提出“保護、發展、提高”的指導方針。根據國務院《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有關部門自1979年至2018年先後七次組織評選和授予532位出類拔萃的優秀技藝人員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但是,目前國內尚無一家專門為532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建築的博物館,使得後人無從全面瞭解,難以系統欣賞大師精品和工藝。
為了傳承、保護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將532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精品力作盡攬囊中,全部收藏,而且文字記錄詳盡,展出手法先進,同時輔助出版作品圖錄、創作故事等系列精品圖書,使國大師及其作品的展示和保存更加直觀、更加精緻、更加完備和長久,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工匠精神的窗口,工藝美術的名片,讓每一位觀賞者從中受到震撼、獲取受益,產生實現中國夢的內生動力和民族自信。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各館介紹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雕塑工藝館

中國傳統工藝雕塑包括雕刻工藝和塑造工藝兩大類,按 照技藝和材質屬性的不同而劃分的行業類別有玉雕、牙雕、 木雕、石雕以及其他雕刻工藝。傳統工藝雕塑不僅僅限於昂 貴、稀有材料的加工,還有很多是使用民間生活中普通材料 進行加工的,如植物類的竹、根、核、殼、樹皮、葫蘆; 動物骨、角、皮、貝類;其他如煤精、雄精、磚等材料及刻 瓷、泥塑、油泥塑及麪塑等。除此之外,仍有特殊的類別, 如刻硯和體現技藝加工難度的微雕。硯是文房四寶之一,古 老的文房四寶有其獨立的文化體系,作為特殊的工藝美術品 具有獨特的價值。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陶瓷工藝館

陶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之一、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値。我國陶瓷生產遍及全國,各地都藴藏有極豐富的陶瓷原料,由於各地人民生活習俗和原料性質的不同,形成了各地不同的特點和風格。
江西景德鎮以“瓷都”著稱於世,瓷質漂白光亮,堅固耐用,裝飾方法很多,著名的有青花,是一種具傳統風格的裝飾,白色温潤如玉,青色沉靜典雅;其次有五彩、粉彩。其他有湖南省醴陵、福建省德化、河北省唐山、廣東省楓溪、石灣等地,都以盛產精美的陶瓷著名。
河南省禹縣的黑白花民間瓷器,繼承了宋代北方民間瓷器的裝飾風恪,縱筆瀟灑奔放,生動活潑,雄健有力,樸實無華。
江蘇省宜興有“陶都”之稱,所產紫砂陶器與景德鎮的瓷器齊名。古色古香,情趣盎然。
雲南省建水、四川省榮昌、安徽省界首的民間陶器,主要有缸、缽、壇、罐等器皿。其造型和裝飾,各有不同風格。如:界首陶器善於表現戲劇人物,刻劃粗獷,生動有力。
廣東省石灣以陶塑人物和各種動物見長,精細入微,栩栩如生。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織繡印染工藝館

本館將刺繡和印染、地毯、抽紗花邊和編結等工藝種類合併陳展。
20世紀80年代,織類曾被列為我國最大的工藝美術行業,包括刺繡、織造、抽紗花邊、手工編結、織毯等多個類別。
抽紗花邊是廣義刺繡的一種,也稱“花邊”。用細紗編結,或用亞麻布、棉布等材料根據圖案設計將花紋部分的經線或緯線抽去,然後加以連綴,形成透空的裝飾花紋或運用雕和挑補花等製成。
織毯是以棉、麻、毛、絲、草等天然纖維或化學合成纖維為原料,經手工或者機械工藝進行編結、栽絨或紡織而成的地面鋪敷物或牆面裝飾物。
編織工藝在我國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編織工藝品出現,根據編織使用的材料不同,可以分為竹編、草編、柳編、藤編、棕編和葵編等幾大類。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金屬工藝館

中國工藝美術史上聞名的商代青銅器,戰國金銀錯,漢 代銅燈,唐代銅鏡、首飾,明代的宣德爐以及明清的景泰藍 等,都是我國古代優秀的金屬工藝品。至近代,傳統金屬工 藝主要有景泰藍、金銀器皿、金屬造像、首飾,還有北京、 四川的花絲製品、安徽蕪湖的鐵畫、浙江龍泉寶劍、雲南的 斑銅、斑錫工藝品等。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漆器工藝館

中國的漆工藝早在新石器時代已經產生,在戰國至秦漢時 有長達500年的鼎盛期,其後歷代均有創新和發展,清代漆工 藝呈式微之勢。目前,傳統漆工藝生產主要分佈在北京、福建、 江蘇、四川、山西、江西、廈門等地,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地區 的漆工藝,其風格純樸、裝飾紋樣抽象概括,且保留着實用功 能。北京的雕漆、福州的脱胎漆器、揚州的鑲嵌螺鈿、四川的 研磨彩繪、廈門的漆線雕都保持了各自的特色,並汲取了其他 工藝技巧使自身得以發展。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綜合工藝館

綜合工藝或其他工藝美術類別包括工藝畫、手工玩具、及除此之外的其他工藝美術等品種。如唐卡、傳統工藝傢俱、燈綵、扇、鼻煙及內畫壺、風箏、木板年畫、剪刻紙、皮影、儺戲具、裝裱、紙紮、絹人、絨鳥獸、戲劇臉譜、煙花爆竹等富於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的工藝品。該類中有多項手工技藝,是與人民羣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2006年,多數被列入國務院首批公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唐卡,即藏語的卷軸畫,是藏傳佛教繪畫藝術之一,其顏料通常為天然礦物質。唐卡製作程序複雜,成本昂貴,手法講究,師傳徒承,口耳相傳,維繫力量薄弱,屬於珍貴瀕危工藝,噩需保護。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第七屆大師工藝館

按照國務院轉變政府職能要求,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工作首次由行業(中國輕工業聯合總會)組織評選。
經過資料審查,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共有201人蔘加終評, 90人入選,公示公告後,最終89人被中國輕工業聯合總會授予"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其中北京市6人、上海市7人、 浙江省10人、江蘇省9人、福建省11人、江西省9人廣東省4人、四州省4人、湖南省3人、河南省3人、安徽省2人、湖北省1人、河北省1人、山東省1人、重慶市2人黑龍江省1人、遼寧省1人、吉林省1人、寧夏1人,陝西省1人、甘肅省1人,廣西壯族自治區1人、山西省1人、貴州省1人、海南省1人、雲南省1人、青海省3人、西藏1人、新疆1人。涵蓋刺繡、雕刻、陶瓷、金屬、漆器、唐卡等工藝美術種類。
此展廳即專為89位大師放置。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所獲榮譽

2022年11月29日,南昌工學院工藝美術大師博物館入選中國科協2021-2025年第一批補充認定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名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