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實幹精神

鎖定
《中國實幹精神》是2009年5月1日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殷源。本書以中國企業界案例透視中國實幹精神,帶領我們去真正地認知我們所處的但不一定懂得和明白的企業它也有成長的煩惱。
中文名
中國實幹精神
作    者
殷源
類    別
管理學
出版社
廣東經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5月1日
定    價
28.00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45401226

中國實幹精神內容簡介

《中國實幹精神》是為企業量身打造完美員工的經典力作。它難能可貴地跳出了傳統的教育與感化的“窠臼”。 [1] 
我們摸到了企業的脈搏,進而大悟:我們進入一家企業工作,是因為我們自身資源與企業資源的相匹配。至此,我們的信息和企業的信息是對稱的,沒有偏袒,只有公允;沒有求全責備只有互敬互諒。原本企業與我們之間就是和諧相生的關係,想幹事、敢幹事、會幹事、幹成事,這是企業對我們的期望。同時,這也是我們對企業的期盼。
實幹精神是順應時代需要的一種工作態度和工作哲學。它拉近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讓企業和員工雙贏!

中國實幹精神圖書目錄

序一:實幹精神——中國脊樑的DNA
序二:偉大“實幹人”
前言:表現你的實幹
第1章 默認章節
第2章 想幹事拋棄不作為
第3章 真正的敢幹就是永遠不懈地追求
第4章 找到正確的方法
第5章 成長與成功
第6章 後記 [2] 

中國實幹精神名人推薦

中國實幹精神趙為民

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學過一首童謠《寒號鳥》,從春天到秋天,寒號鳥一直都唱着同一首歌:“冬天到,我要搭個窩。”但是,冬天到了,人們卻發現寒號鳥的窩還沒有搭起來,它已凍死在樹上。
中國的中學生都知道《蜀鄙之僧》的故事:在蜀國的邊遠地方,有兩個僧人,一貧一富。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説:“我想到南海的普陀山去,怎樣?”富和尚説:“你靠什麼去呢?”貧和尚説:“我有一瓶一缽就足夠了。”富和尚説:“好多年以前,我就打算買一艘船沿江而下,到現在還沒買成。你靠什麼去呢?”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高高興興地回來了,並且告訴了富和尚。富和尚不禁慚愧地低下了頭。
魯迅曾經説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無論哪一條都離不開吃苦實幹。
2002年,我剛加盟格蘭仕,陪同集團董事長梁慶德先生萬里行。當我們行走到中國最難行的西南蜀道時,德叔曾引用《菜根譚》裏的名句:“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財富就是磨難,財富就是實幹。可以説,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史,就是一部咬定目標,堅韌不拔,身體力行,追求卓越的實幹史。格蘭仕是這樣,歐派、華為、獐子島也是這樣。
2003年,殷源老師到格蘭仕採訪時,提煉出“格蘭仕精神——特別能實幹”。格蘭仕人用大象的沉穩實幹,用大禹的專注實幹,用大雁的合作實幹,用愚公的敬業實幹,用盤古的創新實幹,用苦行僧的奉獻實幹,創造了不朽的業績。隨着殷源老師的不斷深入挖掘與君風傳媒同仁在全國各地的強力推廣傳播,格蘭仕的實幹精神廣為人知,深入人心。如今,殷源老師又用她的“三寸鑽”採掘一個更大的富礦——中國實幹精神,並得到了王洪豔老師的響應。她們通過對華為、歐派、格蘭仕、王老吉、創維、研祥、好利來、聖火、遠東、奧絲藍黛、山東金號、愛國者、瑞貝卡、慕思、奧貝爾、千葉松、獐子島、俏江南、味千、廣東五葉神、潘高壽等不同行業的冠軍企業與領先企業的系統總結,從“想幹事、敢幹事、會幹事、幹成事”四大視角,告訴每個身在職場或者即將步入職場的人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用什麼樣的行動,用什麼樣的方法,把工作做好,把事業做好,把人生經營好。從最初的格蘭仕個案到今天20餘家實幹企業的整體羣像,兩位老師這種志存高遠、專注堅持、永不放棄的治學精神與創作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特別能實幹”的精神體現。
隨着中國的崛起,華夏民族踏上“復興之路”,我們迎來了千年不遇的“中國式戰略機遇期”。龍的傳人如何抓住這個戰略機遇期,想幹事,敢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用中國式的實幹精神,打造一個偉大的中國呢?對個人來説,就是發揚“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菜根精神;對於企業來説,就是發揚“給點土壤就成長,給點陽光就燦爛”的草根精神;對國家來説就是發揚“實幹興邦,空談誤國”的務實精神。反對“拍腦門想事、拍胸脯辦事、拍屁股壞事”的形式主義;反對“東混西混,一帆風順,會捧會獻,傑出貢獻,會鑽會溜,考績特優,互踢皮球,前途加油”的機會主義;反對“台上講得天花亂墜,台下聽得昏昏欲睡,台上講得滿頭汗,台下鼾聲連成片”,“打雷閃電熱在上層,星星點點落在中層,不聲不響冷在基層”的官僚主義……
哲人説,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能有多成功,看他有誰指點;一個人能有多優秀,看他與誰為伴。生活就是生下來就要幹活,如何幹好活?請看殷源和王洪豔兩位老師精心打磨的——《中國實幹精神》。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這就是中國脊樑的DNA——實幹。 [2] 
趙為民,親力策劃“中國實幹精神”,著名策劃人,出任中國南方多家企業顧問,系原格蘭仕企業新聞發言人。)

中國實幹精神王洪豔

今天,有很多企業學習格蘭仕的實幹精神,有的企業還把它當做讀書比賽的題目。我們倍感欣慰。
我們當初研究企業案例時,對企業的案例營銷還沒有標準,只能是摸着石頭過河。
可以説格蘭仕人給了我們最大的信任,他們非常歡迎我們對格蘭仕的案例進行研究,後來我們終於寫出了《格蘭仕商道》,繼而又寫出了《格蘭仕精神》的書稿。當我們要策劃推出《格蘭仕精神》時,君風傳媒內部出現了很大的分歧,《格蘭仕精神》這一書名會引起一部分人的認同,也會遭到另一些人的反對:“我有我自己企業的精神,我為啥要學格蘭仕精神呢?”況且,企業都會打造自己的文化,總不能自己的企業文化也是格蘭仕精神吧?於是我們當中有人主張把副標題“特別能實幹”作為書名。但是由於我們其中的另外一些人在研究格蘭仕的案例時所積澱下來的深厚感情,就非常不情願,寧可背離市場規律,即使這是一件錯事。
最終,這本書還是以《格蘭仕精神》的書名出版了。雖然在書的封面上還有另外一句話:“在中國企業界,素有萬科的觀點,格蘭仕的精神。”也沒能讓我們因禍得福。這本書在南方的銷量還算好,更多的北方人和北方企業根本不買賬。我們這些主張“格蘭仕精神”書名的人在自責,“太自不量力了。”同時,我們提出了一個思考——到底怎麼辦?為拉動北方市場的購買力,那我們就主動營銷,一定要把格蘭仕精神講給大家聽。於是我們的幾個圖書銷售人員開始推格蘭仕實幹精神課程,那時他們甚至不懂什麼叫內訓課,什麼叫公開課。慢慢的,竟也把我們的課程推給了全國各地的培訓公司,學員在聽課的時候也就自然而然地拿到了一本《格蘭仕精神》。
當我們在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已經意識到我們是在做案例傳播——把格蘭仕案例通過講課的方式傳播。這時君風傳媒也在悄悄地實現轉型,由圖書策劃傳播公司轉變成為中國第一家專業從事企業案例營銷的機構,而運作模式卻得來全不費工夫,由案例研發出成果(即案例書籍、光盤和課程),然後進行案例傳播(即案例書籍、光盤的發行和案例課程的全國講授)。用最簡單的公式寫出來就是:案例營銷=案例研發+案例傳播。
而且難能可貴的是,我們的這一模式在實踐中同時被證明是有盈利能力的。
同時我們也得到了一個好的口碑:我們做案例營銷,重在傳播!在傳播格蘭仕精神時,實幹精神得到了企業界的普遍認同,這便是《中國實幹精神》策劃出版的原因。
在《中國實幹精神》一書中,我們在採用格蘭仕案例的同時,也寫了更多中國優秀企業的案例,這些案例一同撐起中國實幹精神這一命題。本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厚愛,出版社的領導和工作人員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中國企業界的朋友也響應了我們徵用案例的號召,其中很多案例鮮為人知。我們“用中國企業案例教育中國企業”的培訓理念也在策劃《中國實幹精神》的過程中越來越清晰——太多優秀企業踏踏實實,在不斷求索中贏得市場,受到客户的尊重及獲得合作者,有的甚至在國外強手如林的市場中爭到了自己的位置,獲得了持續發展的能力……我們肩上的使命感又重了,這便是傳播中國更多的優秀企業案例。
從格蘭仕實幹精神到中國實幹精神,我們由稚嫩走向成熟。我們感謝中國企業界給予我們的信賴,使得今天的我們有能力承擔更大的責任回饋社會。君風傳媒策劃推出的“買書有禮”,即買書送免費培訓課程的活動已啓動,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出版社、中國企業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會越走越遠,因為我們在記錄中國企業的實幹時,我們也已經有了實幹的基因和能力。 [3] 
(王淳鋒系《中國冠軍企業案例書系》總策劃、中國冠軍企業峯會秘書長;殷源系冠軍企業案例研究中心執行院長、《格蘭仕精神》和《中國實幹精神》作者)

中國實幹精神作者簡介

殷源:中國冠軍企業案例研究中心(院)執行院長,中國冠軍企業案例營銷峯會總策劃,長期追蹤中國冠軍企業成長案例,並在中國率先提出“案例營銷”的思想,得到眾多中國冠軍企業的響應。用案例營銷自己已越來越成為眾多企業的文化營銷手段。同時,其對企業文化有頗多建樹,提出了鷹雁文化、實幹文化,著作有《鷹雄》《雁陣》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