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天台宗通史

鎖定
《中國天台宗通史》是2008年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桂明吳忠偉。
書    名
中國天台宗通史
作    者
潘桂明 吳忠偉
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年7月1日
頁    數
752 頁
定    價
60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806439548 [1] 
叢書名
鳳凰文庫·宗教研究系列
產品尺寸及重量
23.2 x 15.8 x 4.6 cm ; 898 g

中國天台宗通史內容簡介

《中國天台宗通史》分為19章,對天台宗的思想淵源、所依經典、先驅者、創建者、繼承者、發展者,流變及學術紛爭,與佛教其他宗派、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相互融合與影響等,進行多層次、多方位的考察研究,充分展示天台宗的學術思想特殊性、歷史發展複雜性和文化哲理豐富性等,並重視與整個社會現象、文化背景等的關聯考察,以科學方法展開通史研究。天台宗是最早出現的、意義完整的中國第一個佛教宗派,影響甚大。又名“法華宗”、“性宗”。實際創始人為智(豈頁)(538-597),因住浙江天台山,宗《法華經》,並因講經論法,以反省觀心為主,而有諸名稱。

中國天台宗通史作者簡介

潘桂明,1944年9月生,上海市金山縣人。196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學系。1982年又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宗教學系(導師任繼愈先生)。哲學碩士。1982年至1984年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從事佛學研究。1984年至1997年供職於安徽大學哲學系。1997年起供職於蘇州大學哲學系。現為蘇州大學哲學系教授、蘇州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1994年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中國天台宗通史目錄

作者的話
導言
第一章 天台宗思想淵源——大乘中觀學説
第一節 以《中論》為核心的大乘中觀學説
第二節 《大智度論》的實相涅檠論
第二章 天台宗所依經典——《法華經》
第一節 《法華經》的流傳和地位
第二節 《法華經》的諸法實相説
第三節 其他大乘經典的影響
第三章 天台宗的先驅者——慧文、慧思禪師
第一節 北方撣法述要
第二節 慧文的禪法思想鉑
第三節 慧思的止觀實踐
第四節 慧思的末法觀念
第五節 慧思的性具染淨説
第四章 天台宗的創建者——智顎大師
第一節 生平和著作
第二節 止觀學説體系
一、三種止觀論
二、一心三觀
三、圓融三諦觀
四、一念三幹説
五、性具善惡論
第三節 止觀實修法門
一、四種三昧
二、十乘觀法
第四節 判教思想體系
一、五味根機説
二、三種教相論
三、四教義説
四、教觀統一論
第五節 淨土信仰
第六節 懺儀制度
第七節 歷史地位述論
第五章 智覬事業的繼承者——灌頂
第一節 生平和著作
第二節 《國清百錄》
第三節 灌頂的天台思想
第六章 天台的“中興”功臣——湛然
第一節 灌頂之後的天台傳承
第二節 湛然生平及其著作
第三節 “無情有性”學説
第四節 “中興”功臣地位的確立
第七章 梁肅、柳宗元的天台居士佛教
第一節 梁肅、李翱的天台思想
第二節 柳宗元的天台信仰
第八章 玉泉寺系統的天台宗
第一節 玉泉寺的天台傳承
第二節 永嘉玄覺與天台宗
第九章 唐末五代的天台佛教.
第一節 唐末五代佛教發展大勢
第二節 吳越地區的天台佛教
第十章 宋代天台佛教的復興——山家山外之爭
第一節 天台佛教的挫折與復興
第二節 山家山外之爭的背景
第三節 山家山外之爭大勢
一、狹義的山家山外之爭
二、後山家山外之爭
三、圓辯道琛與四明之學中興
第十一章 山家山外之爭——義理分歧述論
第一節 以四明知禮為中心的義理之爭
一、妄心觀
二、色具三千與別理隨緣
三、修性一如説
四、理毒性惡論
第二節 淨覺仁嶽與後山家山外之爭
一、牛身尊特辨
二、三幹有無説
第三節 柏庭善月與山家山外之爭
一、開權顯實
二、修性離合
三、真妄境觀心論
第十二章 宋代天台懺法的興盛
第一節 宋代天台修懺理論的建立
第二節 宋代天台懺法的完善
第三節 遵式與天台懺法的普及
第四節 遵式懺法的護教立場
第十三章 宋代天台與淨土的合流
第一節 台淨合流的理論基礎
一、實相與權説
二、觀想念佛與實相念佛鮒
第二節 台淨合流的實踐活動
一、天台懺法與淨土唸佛
二、結社唸佛
第三節 台淨合流中的天台唯心論
第十四章 孤山智圓與儒佛關係論
第一節 儒佛關係平衡論
第二節 性情論
第三節 報應論
第四節 生死論
第五節 學術旨歸
第十五章 《佛祖統紀》與天台史學
第一節 天台史學傳統
第二節 《釋門正統》概述
第三節 《佛祖統紀》的緣起和體例
第四節 《佛祖統紀》與志磐的佛教思想
一、“本跡”的概念
二、“五時八教”説
第五節 《佛祖統紀》中的“志”
第十六章 虎溪懷則與元代天台佛教
第一節 元代天台佛教的傳承
一、關於法照系統
二、關於懷坦系統T
三、關於覺先系統
第二節 元代的台淨關係
第三節 虎溪懷則的天台佛學
第十七章 幽溪傳燈的性善惡論
第一節 明代天台佛教的傳承
第二節 傳燈與他的《性善惡論》
第三節 約“體”論性具善惡
第四節 約“用”論性具善惡
第十八章 蒲益智旭與天台佛教的終結
第一節 天台教觀的再詮釋
第二節 智旭的圓教概念
第三節 天台與唯識的融通
第四節 智旭的台淨融合思想
第十九章 近代天台佛教概述
第一節 近代天台佛教與居士
第二節 近代天台佛教的展開
附錄
一、人名索引
二、名詞索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