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四大藥號

鎖定
《中國四大藥號》是1975年2月出版圖書
中文名
中國四大藥號
出版時間
1975年2月
頁    數
136 頁
ISBN
9787302434337 [1] 
裝    幀
平裝
內容簡介
“中國四大藥號”的美譽最早見於清末民初,是經過民間口碑相傳而形成的。 [1] 
“中國四大藥號”的美譽是經過民間口碑相傳而形成的,最早見於清末民初,按創立年代先後,四大藥號分別為:廣州的陳李濟,創立於明萬曆26年(公元1600年);武漢的葉開泰,創立於明崇禎10年(公元1637年);北京的同仁堂,創立於清康熙8年(公元1669年);杭州的胡慶餘堂,創立於清同治13年(公元1874年)。 [1] 
四大藥號是中國醫藥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四個藥號。
一、陳李濟藥號 [1] 
陳李濟是中國最早的藥號;
它是414歲的“長壽不倒翁”,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中藥老字號之一,至今生機勃勃。
這是一家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中藥企業之一,比同仁堂還要早69年;
這是一家擁有吉尼斯世界記錄的"最古老的正在運營的製藥廠",比外國最早的製藥企業德國默克還要早68年;
這是一塊見證我國中藥400年發展歷史的“活化石”,綿延至今仍欣欣向榮;
這是一家充分體現粵商務實靈活經營風格的百年老號,幾百年來的為商之道,堪比當今世界最現代的營銷思想。 [1] 
二、葉開泰藥號
葉開泰被譽為“忠義之號”。葉開泰乃:“葉氏懸壺開號,唯求國泰民安”之意。近400年來,葉開泰信守“修合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並蓄兼收益人長壽,遵古酌今損己無欺”的理念,憑藉高超的醫術和精湛的製藥技藝,贏得了卓著的信譽,並且幾乎從來沒有受到過挑戰。
武漢文史資料》1980年第一輯發表了《中國四大中藥店之一的葉開泰》。這篇文章,由葉氏第16代人葉元同口述,趙鐸於1962年整理,郭友文編改。文章談到選料時寫道:“如制虎骨追風酒的虎骨,要選購前有鳳眼後有幫骨的腿骨來燉制虎膠,並配用高度汾酒。制參桂鹿茸丸,要選購一等石柱參、正安桂和馬鈮茸,並配以高麗蔘。制八寶光明散所用的麝香要選購杜盛興的,冰片要選購百草堂的正大海。”
至於配方和操作規程,都有嚴格規定。制丸藥一定要“炒老烘乾”,如“製藥酒,必須浸泡兩年以上”。作坊屏風上貼有“寧缺勿濫,不好再來”的警示語。
陳吉庵在《也談葉開泰》(《武漢文史資料》1989年第四輯)一文中寫道,他在當學徒兩年以後,分工泡虎骨追風酒長達8年之久。
他説,每次泡製20壇,有時30壇40壇,選用山西好汾酒,配方中有28種治療風寒暑濕、舒筋活絡的中藥材。杜仲、故子一定要用鹽水炒焦,才能起到固腰腎的作用。川烏、草烏,都是含有烏頭鹼毒素的草本植物果實,不能生用,必須加輔助材料煮制,消除毒素才能投入酒中。大活絡丸原料中的白花蛇、烏梢蛇,必須去掉蛇頭、尾、皮、骨,烘乾研末,才能入藥。
葉開泰每年入冬要熬膠,有六處之多,時間長達兩個月。每種膠一定是選用上等原料。阿膠選用的是純黑驢皮。龜板膠要選用龜底板,不用龜殼。龜板浸泡透以後,要一塊塊刨去黑殼皮,又經地日曬夜露,消除腥味。這樣的一絲不苟,才有高品質的成品。
1952年,政府對私營藥店實行限制,規定不準生產成藥,武漢市各中藥店集資籌建中聯藥廠。葉開泰與陳太乙、陳天保兩家同行大户聯合,申報成立健民製藥廠。
1953年6月1日,由葉氏家族經營了322年的葉開泰藥號製藥工廠部份,改造為私營“健民藥廠”,“葉開泰”第十代傳人葉蓉齋出任董事長。1955年10月1日,實施公私合營,更名為“武漢市公私合營健民製藥廠”,2004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A股代碼600976)。
健民集團以發展中醫藥為核心,已成為全國重點中藥企業和小兒用藥生產基地。健民集團以“健天下、民為貴”為使命,傳承葉開泰中醫藥文化精髓,整合資源構建中醫藥生態系統,以最終實現“讓中醫藥迴歸為生活方式”的願景。 [1] 
三、同仁堂藥號
北京同仁堂是全國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號。創建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開始供奉御藥,歷經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歷代同仁堂人始終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造就了製藥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產品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最初的同仁堂藥室、同仁堂藥店到現在的北京同仁堂集團,經歷了清王朝由強盛到衰弱、幾次外敵入侵、軍閥混戰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滄桑,其所有制形式、企業性質、管理方式也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同仁堂經歷數代而不衰,在海內外信譽卓著,樹起了一塊金字招牌,真可謂藥業史上的一個奇蹟。 [1] 
四、胡慶餘堂藥號
胡慶餘堂創始人胡雪巖,是晚清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胡慶餘堂也由此聞名。
“江南藥王”胡慶餘堂,系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巖於公元一八七四年(清同治十三年)創建,地處杭州歷史文化街區清河坊,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晚清工商型古建築羣,系徽派建築風格之典範。整個建築形制宛如一隻仙鶴,棲居於吳山腳下,寓示“長壽”。恢宏的建築,輝煌的大廳,精湛的雕刻,以及它特立獨行的經營格局至今風貌猶存。
一百三十多年過去了,胡慶餘堂國藥號始終秉承“戒欺”祖訓、“真不二價”的經營方針,已成為保護、繼承、發展、傳播祖國五千年中藥文化精萃的重要場所,是杭州人文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胡雪巖開創的經營之道、經營技巧以及胡慶餘堂百餘年沉澱的深遂中藥文化,也多有著書立説或拍成電視劇廣於頌揚稱道。 [1] 
參考資料
  • 1.    0  [引用日期2017-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