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

(2013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是2013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申小龍。
中文名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
作    者
申小龍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9076356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內容簡介

申小龍所著的《中國古代語言學史》把中國古代 語言學傳統視為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性和基礎性的組 成部分,把中國古代語言學的發生和發展,放在中國 古代社會文化的歷史發展中考察,深刻論述了中國古 代語言學傳統的文化特徵:它以經典闡釋為其發生和 發展的動力,以文道一體為其語言觀和語言哲學,以 現實理性指導其語文實踐,在中國文化的思維方式和 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形成了與漢語漢字結構特徵相適 應的歷史悠久的研究規範,為人類的語言研究提供了 具有獨特價值和意義的學術範型。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從縱橫兩方面論述中國古 代語言學學科體系的發展。作者從宏觀歷史文化的角 度研究中國古代語言學的發展脈絡,指出中國古代語 言學建構於漢代,在文化闡釋的框架中發展出義系、 字系、方言的研究傳統,又在與印度文化的交融中發 展出音系的研究傳統。經過近古對“漢學”傳統的反 思與變革,中國古代語言學在清代進入理論與方法的 成熟、各門類全面發展的鼎盛期,並隨西學東漸而開 始其現代轉型。
作者又從微觀的學術體系建構的角度梳理中國古 代語言學各分支的範疇衍化,指出中國古代語言學學 術體系由語符之學——文字學、語義之學——訓詁學 、語形之學——音韻學、語構之學——語法學、語用 之學——修辭學組成。其中文字、訓詁、音韻是研究 的核心,語法由核心研究派生、衍化而來,修辭則在 核心研究之外的應用層面展開。作者在梳理中進行了 深刻的理論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範疇和新思想。
本書首次以多元文化的視角考察中國古代語言學 傳統,指出這一傳統由華夏多民族語文傳統共同組成 。各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研究既有其個性,又有與漢 語文傳統交融、統一的共性。
2013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古代語言學的起源和發展,並將語言的發展與文化的發展結合起來,在文化禪師的框架中論述義系、字系、方言的研究傳統,又在與印度文化的交融中論述音系的研究傳統。經過近古對“漢學”傳統的反思與變革,中國古代語言學在清代進入理論與方法的成熟、各門類全面發展的鼎盛期,並隨西學東漸而開始其現代轉型。
[1]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圖書目錄

第一章 文化的語言視界:中國古代語言學的起源
第一節 經典闡釋:漢語解析意識之源
第二節 文道一體:上古語言哲學
第三節 漢代文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