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鎖定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是由中國化學會設立的化學獎項,旨在開發智力資源,培養化學科技人才,鼓勵廣大青年投身於中國的化學科學事業,促進中國的化學事業的發展。 [1] 
1983年,中國化學會設立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據2018年10月中國化學會官網顯示,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截至2017年,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共評選了三十五屆,共有308人獲得該獎項。 [1] 
中文名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設立單位
中國化學會
設立時間
1983年
獎項類型
化學
評獎週期
每年一次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獎項歷史

1983年,中國化學會設立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是中國化學會最早的學術獎勵。 [1] 
2015年4月,中國化學會啓動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共有72人申報 [2]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獎項設定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每年評選一次,名額每年不超過10人。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審議產生當屆獲獎人,獲獎人將獲得證書和獎金。獎金為每人1萬元人民幣,該獎金為獲獎人個人所有。 [1]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組織流程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評選組織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於每年四、五月份啓動獎勵推薦申報工作,獎勵申報採用“推薦申請制”。申請人登錄“中國化學會學術獎勵推薦申請評審系統”,在線提交獎勵申請,並選擇中國化學會獎勵推薦委員會委員(必選)及同行專家(可選)提供推薦意見。申請人至少得到一位獎勵推薦委員會委員推薦方可成為有效候選人。 [1]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申報條件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面向中國化學會會員設立,候選人年齡不超過35週歲,並應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基礎及前沿研究領域:從事化學科學研究工作且相對獨立開展工作,在某特定研究領域中,確有新的發現和新的創造,或已取得系統性或階段性創新成果,對學科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上述成果應在國內取得,候選人應為科研成果的首要貢獻者。
2、應用及工程工業領域:在化學及相關領域取得獨創或革新性技術突破,能夠解決某一方面的技術難題並取得具有説服力的實效,對國民經濟或國防建設做出相應的貢獻。上述成果應在國內取得,候選人應為科研成果的首要貢獻者。
3、化學教育:在化學教育的理論或實踐中取得創新性成果,效果顯著且積極正面,已經或能夠形成示範並具有推廣價值和潛質。上述成果應在國內取得,候選人應為科研成果的首要貢獻者。 [1]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評選考核

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整體負責獎勵的評審工作。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採取同行評議方式,由“函評”和“會評”兩輪評選產生最終獲獎人。
補充説明
1、優先考慮候選人獨立完成或在困難條件下取得的科研成績。
2、鼓勵原始創新,優先考慮研究方向的獨特獨有。 [1]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獎勵情況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評獎結果

截至2017年,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共評選了三十五屆,共有308人獲得該獎項 [3] 
2018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授獎名單 [4] 
侯 旭 男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和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徐江飛 男 清華大學化學系
“2022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授獎名單”
陳秋水 男 福州大學
陳曉 女 清華大學
陳宇輝 男 南京工業大學
成貴娟 女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雷霆 男 北京大學
李亦舟 男 重慶大學
劉柳 男 南方科技大學
夏川 男 電子科技大學
趙赫威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朱戎 男 北京大學 [9] 
屆次
年份
獲獎人
獲獎人工作單位
性別
第三十五屆
2017年
程方益
南開大學
鄧德會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黃小青
蘇州大學
李闊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
李彥光
蘇州大學
呂華
北京大學
潘李鋒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王偉
南京大學
徐海超
廈門大學
楊良嶸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第三十四屆
2016年 [5] 
陳昶樂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程羣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
藍宇
重慶大學
呂琨
孫永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王婕妤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王殳凹
蘇州大學核能環境化學研究中心
肖春雷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伊成器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朱志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第三十三屆
2015年 [2] 
關正輝
西北大學
王博
北京理工大學/化學學院
湯平平
南開大學
李震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袁荃
武漢大學
金一政
浙江大學化學系
趙遠錦
聶舟
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劉濤
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
程義雲
華東師範大學
第三十二屆
2014年 [6] 
陳超
清華大學
董煥麗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高錦豪
廈門大學
高栓虎
華東師範大學
劉崗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王亞培
中國人民大學
吳長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翟天佑
華中科技大學
鄭成斌
四川大學
鄭耿鋒
復旦大學
第三十一屆
2013年 [7] 
陳興
北京大學
侯軍利
復旦大學
雷曉光
北京大學
劉倩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劉莊
蘇州大學
宋振雷
四川大學
王樹濤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熊宇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趙亮
清華大學
朱錦濤
華中科技大學
第三十屆
2012年
肖偉烈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雲南大學
張兵
天津大學
朱守非
南開大學
陳鵬
北京大學
付磊
武漢大學
何耀
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蘇州大學納米技術科學研究院)
侯劍輝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孔祥建
廈門大學
那娜
北京師範大學
汪勇
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第二十九屆
2011年
黃飛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高分子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所
狄重安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張健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範傑
浙江大學
許華平
清華大學
周峯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趙永生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重點實驗室
傅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張傑鵬
中山大學
蔣興宇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第二十八屆
2010年
郭雪峯
北京大學
焦寧
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孔德明
南開大學
劉磊
清華大學
彭慧勝
復旦大學
石峯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萬穎
上海師範大學
王棟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王亞韡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鄭南峯
廈門大學
第二十七屆
2009年 [8] 
丁軼
山東大學
何聖貴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黃偉新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匡勤
廈門大學
陸豪傑
復旦大學
馬宏偉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魏志祥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俞煒
上海交通大學
張俊良
華東師範大學
周明華
南開大學
第二十六屆
2008年
崔樹勳
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重點實驗室
鄧兆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高雪峯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郭玉國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李高仁
中山大學
羅三中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呂中元
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
楊海健
中南民族大學
遊書力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張麗華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第二十五屆
2007年
安太成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洪春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胡吉明
浙江大學
胡金波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黃豐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李洪祥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李振
武漢大學
劉智攀
復旦大學
孫俊奇
吉林大學
張獻明
山西師範大學化材學院
第二十四屆
2006年
樊春海
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侯中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胡勁松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施展
吉林大學
施章傑
北京大學
王樹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王訓
清華大學
楊黃浩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張曉昕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趙斌
南開大學
第二十三屆
2005年
巢暉
中山大學
陳淼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雷聖賓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劉輝彪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呂小兵
大連理工大學
孫昭豔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徐國寶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徐明華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張紅雨
山東理工大學
周正洪
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
第二十二屆
2004年
馮琳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葛茂發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柳紅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任斌
廈門大學
沈珍
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
孫聆東
北京大學
唐良富
南開大學
由天豔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餘承忠
復旦大學
莊林
武漢大學
第二十一屆
2003年
方曉紅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房倚天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龔流柱
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
李富友
北京大學
李子臣
北京大學
馬晶
南京大學
齊利民
北京大學
汪清民
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
徐君庭
浙江大學
姚祝軍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第二十屆
2002年
段春迎
南京大學配位化學重點實驗室

郭向雲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寇會忠
清華大學

黎書華
南京大學

徐東昇
北京大學

楊光
武漢大學
楊俊林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佔肖衞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第十九屆
2001年
曾慶禱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何軍坡
復旦大學

李文懷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劉義
武漢大學

謝青季
湖南師範大學

謝素原
廈門大學

揚金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張錦
北京大學

張新祥
北京大學

周鳴飛
復旦大學

第十八屆
2000年
陳紅雨
中南師範大學

陳紅徵
浙江大學

郭國聰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江雷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黎佔亭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復旦大學
盧小泉
西北師範大學

呂鑫
廈門大學

蘇成勇
中山大學

王獻紅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王雪梅
東南大學

第十七屆
1999年
郜洪文
安徽大學
韓克利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黃承志
西南師範大學環境化學研究所
麻生明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毛江高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王彥廣
浙江大學
應立明
北京大學
於中振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張瑞豐
吉林大學
周朝暉
廈門大學
第十六屆
1998年
步宗翔
山東曲阜師範大學

曹榮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甘良兵
北京大學

侯小琳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王琛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謝代前
四川聯合大學

揚維慎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俞飆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張春雷
吉林大學

張江東
復旦大學

第十五屆
1997年
胡徵
南京大學

劉升高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柳仁民
聊城師範學院

馬大為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唐濤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汪海有
廈門大學

熊照明
蘭州大學

揚勇
廈門大學

張希
吉林大學

第十四屆
1996年
郭少雲
四川聯合大學高分子研究院

胡昌玉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黃榮彬
廈門大學

黃志真
杭州大學

鞠熀先
南京大學

劉維民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周德建
北京大學

第十三屆
1995年
苟少華
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

黃桂清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闞秋斌
吉林大學

李同雙
河北大學

李衞東
蘭州大學有機化學研究所

梁瑞風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劉福田
南開大學高分子化學研究所

牛建軍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徐昕
廈門大學

揚桂生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第十二屆
1994年
陳慶進
福建仙遊第一中學

杜少武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高松
北京大學稀土研究中心

江雲寶
廈門大學

林文翰
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

孫潤廣
陝西師範大學實驗中心

肖玉方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張保林
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

張若蘅
北京大學

朱城身
鄭州大學

第十一屆
1993年
蔡正理
南京華東工學院

李建權
太原工業大學精細化工研究所

呂龍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孫大海
中山大學

魏建軍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謝遠武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周樟林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第十屆
1992年
馮聖玉
山東大學新材料研究所

付建龍
華南理工大學

李元宗
北京大學

譚仁祥
蘭州大學

肖豐收
吉林大學

於龍
遼寧大學

張躍冬
中國林業科學院林產化工研究所

第九屆
1991年
胡效亞
揚州師範學院

黃勇
廣州化學研究所

霍啓升
吉林大學

蔣勉
武漢大學

李後強
四川大學

馬建標
南開大學

塗永強
蘭州大學
謝作偉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尹應武
清華大學

鄭其煌
中山大學

第八屆
1990年
陳東
南京大學

陳接勝
吉林大學
陳義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宮曉頤
中國科學院廣州化學研究所

金曉明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雷新建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阮湘元
湘潭大學

楊建男
遼寧大學

湛昌國
華中師範大學

第七屆
1989年
何亞波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來魯華
北京大學
李湘柱
廈門大學

施劍林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王秉澤
山東大學化學院理論化學研究所

王遠
北京大學
徐偉建
南京大學

袁直
南開大學高分子化學研究所

張永康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鄭亦凡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第六屆
1988年
白春禮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毛延
南京大學

邱東旭
北京醫科大學藥物所

裘月明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田珂
吉林大學

王俐
南開大學高分子化學研究所

殷建國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俞志健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第五屆
1987年
曹傑
北京大學

費增祥
浙江大學

馮守華
吉林大學
郭新秋
北京大學

金仁華
南開大學高分子化學研究所

鄺小渝
四川師範大學

李根
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

孫放
中國醫科院藥物研究所

揚建華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第四屆
1986年
黎逢
北京大學

王效瑞
冶金工業部洛陽耐火材料所

第三屆
1985年
範偉強
杭州大學

馬立人
湖北省化學研究所

揚震宇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楊玉良
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

周曉欣
南開大學

第二屆
1984年
黃福堂
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所

孫燕慧
北京大學

汪信
南京華東工學院

第一屆
1983年
陳國強
貴陽師範大學

石祖榮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孫玉坤
河北師範大學

許長連
湖南化工研究所選礦室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頒獎典禮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的頒獎典禮在當屆的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上舉行。 [1]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文化傳統

  • 獎項宗旨
旨在開發智力資源,培養化學科技人才,鼓勵廣大青年投身於中國的化學科學事業,促進中國的化學事業的發展。 [1]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社會評價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在中國化學界具有較大的影響,吸引了眾多的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的積極參與。大多歷屆獲獎者已成長為本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術帶頭人。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為推動中國化學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5] (中國化學會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