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力:大歷史視野下我們的強國法則

鎖定
《中國力:大歷史視野下我們的強國法則》是2010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寒竹、文揚。
書    名
中國力:大歷史視野下我們的強國法則
作    者
寒竹 文揚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5月1日
頁    數
279 頁
定    價
28.80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214060662 [1] 
語    種
簡體中文

中國力:大歷史視野下我們的強國法則內容簡介

《中國力:大歷史視野下我們的強國法則》:
“言必稱美國”是對西方的無知
“西方化”絕非“美國化”,除了美國這個特例,英、法、德、俄、日都是靠中央集權實現崛起的,這才是真正的“西方化”道路。
中國需要重寫近現代史
辛亥革命錯學了美國的共和制,導致國家的大解體、社會大分裂。康有為、梁啓超作為當時革命黨的反對派,長期受到批評,使得中國學界一直傾向於低估康梁思想中的重大洞見。
中國“自由派”沒資格批評民族主義
國家政治是民族主義的產物、而憲政民主是國家政治的產物。對後發國家來説,沒有民族主義的建國,就沒有自由主義的誕生。
中國知識精英一直被西方忽悠
西方是老師也是強盜。按照理性經濟人假設,老師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將大量偽知識、毒知識教授給學生,不也很合乎理性嗎?
反思“歐美模式”。創造“中國模式”
歐美的“三權分立”僅是一種政治權力平衡系統,金融危機的爆發表明它無 力制約資本惡性擴張。中國有望開創出一個全社會的平衡模式,就是政治權力、輿論權力、社會組織權力和資本權力“四權平衡”的新模式。
《中國力:大歷史視野下我們的強國法則》內容簡介:現代化的本質是一場殘酷的登山賽,中國在登山賽中屢戰屢敗,近三十年來又迅速成功登頂,這其中隱藏着什麼樣的大奧秘?《中國力:大歷史視野下我們的強國法則》以英、美、德、日、俄的近代史為參照,重新梳理了中國近一百七十年近現代史,總結出中華民族大難不死背後的“中國力”。對異質文明的洞察力,對新事物的適應力、接受力,對好壞事物的包容力、抵抗力,以及對各類事物的整合力和駕馭力,就是“中國力”的具體內容。在“中國力”的框架下解讀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國模式”,有拔雲見日之奇效!三十年來中國學界精英的眼光和思維始終落後於中國政界精英,《中國力》的出版宣告了這一狀況的改變。

中國力:大歷史視野下我們的強國法則圖書目錄

《中國力》再版譯言
《中國力》再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序章 中國現代化的老師不該是美國
一、現代化是一場殘酷的登山賽
二、後發國家:向老師學習。與老師鬥爭
三、中國復興的世紀之誤——“你看人家美國!”
西、“西方化”絕非“美國化”
五、“中國力”:大難不死的道理
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駕馭三大主義
第一章 洞察力:認識西方,認識現代化
一、為什麼19世紀的中國人缺乏對現代化的洞察力
二、學習現代化:奸詐的老師與懦弱的學生
三、否認“西方統治聯盟”存在的糊塗蛋
四、穿透中國精英的斜視症:西方的先進性與霸權性同在
五、全球的兩極分化是全球現代化的本質
六、知識成就西方霸權
第二章 接受力:民族主義PK自由主義
一、早期現代國家是戰神的化身
二、真正的“立國之本”:民族主義
三、沒有民族主義,就沒有自由主義
第三章 抵抗力:認清西方文化霸權
一、西方的隱形霸權:文化擴張
二、“自由派”的“逆向民族主義”
三、“憤青”VS“自由派”精英,誰更西方?
四、“四月青年”——中國新一代民族主義者的誕生
第四章 適應力:重寫中國近現代史
一、中國的“文化民族主義”鬥不過西方的“政治民族主義”
二、中國和日本:捱打後背道而馳的奮鬥
三、辛亥革命:走向崩潰的中國
四、維新派的建國大智慧
五、中國僥倖未被列強解體
六、中國覺醒,重提武力統一
七、以俄為師,建國之路向社會革命轉向
第五章 包容力:新中國引進斯大林模式的成與敗
一、共產主義與民族主義合力建國
二、20世紀50年代成功建立斯大林模式國家
三、大麴折:舉國轉向戰時共產主義
第六章 整合力:中國模式之謎
一、改革開放:由國家率領的現代化登山
二、靈活運用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
三、前無古人的“中國模式”
四、為什麼中國能產生“中國模式”?
第七章 駕馭力:中國模式的未來
一、國家主義的遺留問題:民權萎縮
二、斯大林模式和戰時共產主義的後遺症
三、中國的未來:社會與國家協同登山

中國力:大歷史視野下我們的強國法則作者簡介

寒竹,曾在中國高校講授西方哲學,後到美國紐約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研究。現居美國。文揚,著名華文媒體人、自由寫作人、新西蘭華文文化沙龍總召集人、新西蘭《中文先驅報》專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