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內畫

鎖定
內畫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傳統工藝,它的產生起源於畫鼻煙壺。內畫的畫法是以特製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緻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內畫藝術分為京、冀、魯、粵四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內畫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影響最大,是集中華民族藝術精華的袖珍藝術品。
內畫鼻煙壺源於嘉慶年間,它的起源據説是有位嗜好鼻煙的地方小官吏進京辦事,因為沒有賄賂朝廷官吏,致使公事一再拖延,最後被迫寄宿在廟宇裏。由於他嗜好鼻煙成癖,鼻煙用完後無錢購買,只得用煙匙去掏粘在壺內壁上的鼻煙,結果在內壁上劃了許多道痕跡。他的這一舉動被廟裏的一位和尚看在眼裏,從中得到啓發,便用一根彎勾的竹籤蘸上墨伸入透明的料器壺內壁上作畫,這便是內畫起源的故事傳説。
中文名
中國內畫
所屬國家
中國

中國內畫基本介紹

內畫鼻煙壺是在清代中晚期開始的(目前記載最早的內畫應是1816年甘桓文的作品)。由於鼻煙壺的內壁光滑,不易着墨和彩繪,所以內畫鼻煙壺始作之初,只能畫一些線條簡單的圖案紋飾。後來,內畫藝人用小鐵珠、金剛砂將壺的內壁磨成砂狀,細膩而不滑,易於繪製,所以內畫技法從此得到更快的發展,使中國的繪畫技法在方寸之間,隨心所欲,以小見大。
1988年由香港鼻煙壺協會副主席,鼻煙壺收藏家梁知行先生出版的《中國內畫鼻煙壺新貌》一書中,首次按照地域將中國現代內畫藝術劃分為四大流派,分別為:京派、魯派、冀派、粵派。

中國內畫京派內畫藝術

王習三大師 王習三大師
北京是中國明清兩代皇都,百業興旺,人才鹹集,經濟文化發達,內畫鼻煙壺就是清代中後期京城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今,內畫各派均起源於北京,其中京派的歷史也最為久遠。20世紀50年代,由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塵封多年的內畫壺工藝也成為出口創匯的一員。195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請出了被迫改行的著名內畫家葉仲三之子葉曉峯、葉菶祺,使其重操舊業,培養學員,傳授技藝。1957年葉菶祺之女葉淑英跟隨其父學習葉派內畫,1958年王習三作為葉派內畫第一個外姓弟子,拜葉曉峯、葉菶祺為師學習內畫。1960年劉守本和丁桂玲(已故)拜葉曉峯、葉菶祺為師學習內畫。而後確定由葉曉峯主要教授王習三、劉守本,丁桂玲則隨葉菶祺學藝。60年代後期,由於政治運動,王習三被迫到河北發展。70年代初期,葉曉峯、葉菶祺相繼去世,以後北京的內畫主要由葉淑英,劉守本主持。70年代發展了張玉華、鄭旭曄、姚桂新、劉大勝等一大批學員,現在這些人基本上已經退休或從事其他工作。目前,以劉守本為首,孫寶才、高東昇等一批工藝美術師,經過多年的努力,形成了新京派內畫。新京派內畫強調:繼承傳統,接收前輩藝術家獨特的內畫技法與古樸的畫風,在努力創新的基礎上,形成自己區別於其他派別獨立的內畫風格。新京派內畫的特點是:用料講究、壺型美觀、畫工精細、題材生動、色澤古樸、雅俗共賞。特別是最近幾年,反應京城市井文化和皇室生活的題材相繼出現,為內畫題材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受到國內外收藏家的好評。今後,京派內畫藝術必定會在繼承和發展的基礎上,邁出更大的步伐。

中國內畫中國內書大師

中國內畫人物簡歷

一丁,原名聶磊,字瑞之,號桃城居士,妙壺齋主人, 1974年生。國家一級美術師,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京葉派內畫第四代傳承人。自幼秉承家學,在父親指導下習文練字,打下了紮實的傳統書畫功底。曾多次到西安碑林和孔廟碑林觀摩臨習,書藝大進。其內畫最初曾得到王習三等內畫大師指點,後拜在京城葉派內畫鼻祖葉仲三嫡孫葉淑英大師門下。其壺內書法在內畫史上是繼清代馬少宣之後崛起的又一位實力派內書家,被譽為“當代馬少宣”。“真、草、隸、篆”無一不精,他的內書小楷《千字文》每個字大小隻有一毫米左右,難度極大,被稱為“內書之最”,一丁被同行和收藏界譽為 “內書第一人”,並牢牢佔據着當代內畫大師的一席之地和內書領域的領軍地位。其主要作品有《心經》《蘭亭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朱子家訓》《道德經》等。現為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河北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國際中國鼻煙壺協會會員,一丁書畫館館長等。

中國內畫成長經歷

內畫在海內外被譽為“鬼斧神工”、“中國一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內畫的創作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藝,它區別於外畫的是:首先作畫順序相反,內壁反着書畫,外壁才能是正順序;其次壺口小限制書畫的操作,內壁繪畫時不容易看到筆的位置。所以內畫不但要有紮實的外畫基礎,還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正是因為內畫創作的不易,故而當一件精品呈現出時,才俞顯珍貴。
當在晶瑩剔透的水晶鼻煙壺裏,看到一丁聶磊)清雅流動,圓潤古樸的書法作品,是那麼的富有神韻,宛若新鮮的生命汁液在瑩潤的壺壁上流淌,感動之情便油然而生。審視愈久,愈感覺他的書法中有着“清風出袖”、“攬月入懷”的生命意藴,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如此高超的藝術竟出自一個儒雅書生之手,後生可畏,誠哉斯言!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始於商代,成熟於東周,兩晉和隋唐時書家輩出,達到巔峯。宋、元、明書法繼以
晉唐法度,不斷創新。清代書家,崇尚北碑之學,也熔凝出新的風格。一丁能在毫釐之大的壺內作書,又能夠做到筆法不苟,點畫清晰,還能在結體、佈局方面別出心裁,獨樹一幟,而卓然自成一家,實屬當代書法藝術之奇蹟。
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四位一體才能算一件完整的作品,對一箇中國畫家來説,不懂書法意味着藝術前途是黑暗的。自決定從事內畫藝術之初,一丁就立志要把內書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藝術新天地。
自幼酷愛書法的一丁,從小便隨父親練習書法,他的父親在當地就是一位很有名氣的書家,在家父嚴格的教導下開始從歐陽詢的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練起,逐漸延伸到永字八法,歐陽詢36法,黃自元92法。他在臨摹學習過程中,不避寒暑,心摹手追,日日臨池,堅持不懈,不敢有半點馬虎,努力體悟楷書的精微與奧妙,從中領會歐體楷書筆法結構的真諦。即使在吃飯和上廁所間隙也不忘練懸腕懸肘,平時吃飯時把拿筷子都當做練習的機會。在此期間,他遍學歐陽詢的《化度寺碑》、《皇甫君碑》以及《夢奠帖》、《卜商帖》、《張翰帖》等。
在長期的練習中,一丁體悟到:書法以用筆為上,形者次之。楷書貴在靜中求動,點畫向背,縱橫有象。如果説金文天真爛漫,渾然天成,還有之取法乎自然具象得話,那麼,楷書更是取法乎自然得抽象和規範。為此,在學書之餘,他的師法對象也不僅限於歐陽詢一家,而是廣集諸家。他還學王羲之的《蘭亭序》,以得其空靈飄逸,高情遠韻。學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以得其高古的廟堂之氣,學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以得其秀勁靈動,醇厚自然之風。
在進行內書創作時,一丁對寫字的重心與筆畫的配合進行認真揣摩,努力掌握運筆的奧妙,力求運筆要圓潤、挺拔,而避諱狀如算子。在下筆時努力用好中鋒,起筆處或尖而收筆處則圓。考慮到內畫鼻煙壺的造型,一丁在創作中認識到,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筆畫就會生動而有情致;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鋭,彎欲內方而外圓,鈎半曲半直。運筆靈活多變,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筆筆不同,而又協調一致,一行字寫出來,錯落有致,卻又一直在一條線上,如是則行氣自然貫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項鍊,神采飛揚。
一丁在練字的同時又深知字外功的重要。他從學習哲學、古詩詞、散文、音律、舞蹈等各個方面全方位照觀書法,以揣摩和體會其中所藴涵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才情。為此,他的一筆一畫中深見其書法富有技巧和修養,看似信手寫來,輕鬆優雅,實則是學養豐錘鍊所得。
一丁經過近十年的艱苦磨礪,終於將中國歐體字的間架結構惟妙惟肖的書於壺中,結構整齊而不板滯,緊密而不侷促,用筆看似橫平豎直,然略有傾斜,起、收筆乾淨利落,撇、捺圓潤飽滿。字字求生動,行行有活字。如虎踞龍盤之態,如蒼鷹將展未展,如鳥之傖忙回首,剛健秀美,完全把內書藝術在鼻煙壺裏完全體現了出來,把這種高難度,高技巧的藝術發揮到了極限,繼清代內畫名家馬少宣之後把內書藝術推向了又一個高峯。

中國內畫成就榮譽

一丁書寫的作品有《蘭亭序》,《心經》,《岳陽樓記》,《百家姓》,《千字文》等,其壺內書法在內畫史上是繼清代馬少宣之後崛起的第二位實力派大家,他的內書小楷《千字文》每個字大小隻有一毫米左右,難度之大至今無人能夠企及,堪稱內書之最,是現存內書作品中的稀世珍品。因此,一丁被同行和收藏界譽為“當代內書第一人”。2011年其事蹟被衡水市委宣傳部載入《衡水文化概覽》,2011年由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江山代有人才出。內畫如今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榮獲聯和國教科文組織“傑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歷史賦予內畫這一偉大的民族藝術既要繼承而又必須發展的使命,有繼承才有發展,發展了就是最好的繼承。一丁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志存高遠,功苦同鑄、德藝雙修,不斷進行着內書藝術的探索!相信屬於他的內畫和內書藝術天地會更加廣闊。

中國內畫活動年表

1996年作品在首屆“北京旅遊書畫大賽”榮獲一等獎
1997年作品被載入《中國書畫藏典》
1998年作品被載入《中國書畫家全集》
2001年被河北省輕工業廳評為河北民間工藝美術家
2003年作品被載入《中國藝術家精品大典》
2004年作品在首屆“中國畫·畫家鄉”全國書畫大賽榮獲二等獎
2007年草書《芙蓉樓送辛漸》獲“草聖盃”全國書畫大賽金獎,並被組委會永久收藏。
2007書法作品被載入《中國當代實力派書畫家代表作典庫》
2007年內書小楷《千字文》獲“習三杯”內畫大獎賽銀獎。
2007年書法作品被“普陽杯·和諧中國”全國書畫大賽組委會永久收藏
2008年被授予“中國當代書壇畫苑中堅人物”等榮譽稱號
2009年被授予“百名作品最具有收藏價值藝術家”
2010年內書《心經》獲“習三杯”內畫大獎賽銅獎。
2010年15件作品被載入《中國內畫鼻煙壺》
2011年其事蹟被衡水市委宣傳部載入《衡水文化概覽》
2011年20件作品參展 “上海內畫鼻煙壺精品展”
2011年6件作品入選《冀派內畫圖典》
2011年8件作品入選《內畫藝術》
2011年8件作品參展《大方無隅》當代內畫藝術展
2012年由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2012年作品《般若心經》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獎
2012年作品《百家姓》榮獲第47屆國家級“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銀獎
2012年作品參加衡湖秋月*冀派內畫藝術精品展
2012年作品《蘭亭序》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銅獎
2012年作品《陋室銘》榮獲首屆上海“中福杯”中國鼻煙壺名家精品展銅獎
2012年作品《千字文》榮獲第十五屆北京中國古玩藝術品博覽會金獎
2013年作品《岳陽樓記》榮獲第48屆國家級“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銅獎
2014年創建一丁書畫館,致力於青少年書畫和傳統文化的普及和教育
2014年被衡水市桃城區評選為“民主評議員”,並積極參加民主評議活動
2014年參加新加坡亞洲鼻煙壺精品展。作品《千字文》被新加坡南洋團收藏家重金收藏,並被新加坡眾多權威藏家一致譽為“中國內書第一人”。

中國內畫魯派內畫藝術

清光緒十六年,北京的內畫鼻煙壺工藝傳到了琉璃之鄉----山東博山。畫師畢榮九利用本地生產的高級琉璃水晶料做壺坯,開始製作琉璃內畫鼻煙壺,成為博山內畫藝術的創始人和我國內畫史上的一代名師。1956年,老藝人薛京萬、張文堂在博山美術琉璃廠招收藝徒,傳授技藝,恢復了內畫產品的生產。1958年,老藝人薛京萬發明了內畫毛筆,同時發明了不怕水的烤彩內畫鼻煙壺。內畫毛筆的發明,是內畫藝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內畫毛筆與原來的竹筆比較,有着極大的優越性,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宜書宜畫,極大豐富了內畫藝術的表現力,又提高了效率。在此基礎上,山東內畫藝術家們,從60年代開始創作了《水滸108將》、《清明上河圖》、《紅樓夢》、《洛陽興殿圖》、《百子圖》、《百獸圖》、《百美圖》、《百鶴圖》、《百蝶圖》、《泰山雄姿》等一大批內畫藝術珍品。這些作品多以歷史典故、神話傳説、傳統題材進行創作,場面宏大、人物眾多、構圖飽滿、層次分明、刻畫細微、工整藴藉,人物生動傳神,動物栩栩如生,工藝技法各具風格,形成了自己的內畫藝術特色,被國內外收藏家、愛好者和國際煙壺協會譽為“山東魯派”。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探索,幾代內畫藝人的奮發努力,使山東畫派欣欣向榮。他們各顯其能,各具風格,造就出了像李克昌、文向君、張廣慶、孫即傑、張廣忠、王繼泉、吳建柱、陳東順、王孝誠等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多人,作品享譽海內外,成為收藏家手中的珍寶。近年來在國內外重大展覽評比中多次榮獲金銀獎,百花獎,優秀獎等,名副其實的成為我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得一朵奇葩。

中國內畫冀派內畫藝術

王習三大師作品《唐太宗》 王習三大師作品《唐太宗》
乾隆末年,內畫鼻煙壺誕生。內畫鼻煙壺工藝達到“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勢”的藝術效果,使鼻煙壺工藝達到精美絕倫的水平,被世界成為“中國一絕、鬼斧神工”的藝術。內畫鼻煙壺藝術在清末民初的京城湧現出一批傑出的內畫大師,如:周樂元、馬少宣、丁二仲、葉仲三等。冀派內畫創始人王習三是葉派內畫老藝人葉曉峯、葉菶祺的第一位外姓弟子。20世紀50年代末,王習三在繼承葉派內畫技法基礎後,將國畫藝術中的工筆“斯毛法”引入鼻煙壺。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的衝擊,王習三回到祖籍河北後,以農村副業形式操起內畫舊業,並開始培養弟子,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至今形成從業人員已逾四萬,年銷售額近十億元,是河北最具影響和實力的藝術文化產業。王習三自創了金屬桿勾毛筆“習三彎鈎筆”,筆桿直彎,隨創作需要任意改變,這種筆也成為冀派的特徵性工具。冀派內畫技法有:皴、擦、染、點、勾、撕、擠、剔等。1981年,冀派試用油彩做肖像內畫,摸索並掌握了油彩內畫技法,突破了傳統單一國畫色作畫的侷限,被稱為”中西合璧“的創舉。冀派內畫的風格可概括為:立意深邃、構圖嚴謹,線描技法豐富、設色協調精潤、書畫並茂、雅俗共賞。

中國內畫粵派內畫藝術

粵派內畫是1972年,由工藝師吳松齡培訓一批青年藝徒而形成的。當時他選擇素質好、聰明能幹、學藝勤奮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到汕頭市特種工藝廠學習。現已有三十多年的藝齡了,大多成為了名家,比如:吳澤鯤、賴乙寧、陸丹林等。他都有自己的藝術修養,作品各有所長,是粵派內畫的支柱和未來的希望。粵派內畫的繪畫技法,是以當地的嶺南派國畫為基礎,並吸收一些京派工筆重彩的國畫特點,其色彩絢麗多彩。
粵派內畫 粵派內畫
粵派內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