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傳統音樂學會

鎖定
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是“對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包括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同時也對世界各有關民族、地區和國家之傳統音樂文化進行音樂學和文化學性質之研究的專業學術團體”。學會發端於1980年6月在南京藝術學院舉辦的“全國首屆民族音樂學討論會”。後經1982年“第二屆”(北京)、1984年第三屆(瀋陽)兩屆年會的醖釀準備,在1986年第四屆年會(北京)上,“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正式成立。
學會歸屬於中國音樂家協會。自1986年至2021年,先後有趙渢、黃翔鵬、沈洽擔任名譽會長、會長,現任會長為喬建中。
中文名
中國傳統音樂學會
外文名
The Institute for Traditional Music in China
成立時間
1986年8月
學會性質
研究傳統音樂文化的專業學術團體
歸屬單位
中國音樂家協會
會員人數
800餘人(截止2012年)
歷屆會長
趙渢、黃翔鵬、沈洽
現任會長
喬建中
現任副會長
王耀華、蕭梅、趙塔里木等

中國傳統音樂學會學會概述

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是“對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包括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同時也對世界各有關民族、地區和國家之傳統音樂文化進行音樂學和文化學性質之研究的專業學術團體”。學會發端於1980年6月在南京藝術學院舉辦的“全國首屆民族音樂學討論會”。後經1982年“第二屆”(北京)、1984年第三屆(瀋陽)兩屆年會的醖釀準備,在1986年第四屆年會(北京)上,“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正式成立。學會會員以全國各高等音樂院校音樂學教師為主幹,同時吸納各地專業音樂工作者參與。30多年來,中國傳統音樂學會先後在南京、北京、瀋陽、西安、上海、福州、曲阜、開封、烏魯木齊、昆明、蘭州、杭州、太原等地舉行學術年會。2014年7月將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第十八屆年會。每屆年會設有一箇中心論題和若干子題。
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的基本宗旨是:團結本學術領域和與本學術領域有關之各方面專家、學者,通過各種學術途徑,促進傳統音樂的研究、實踐,以及整理、保存和傳播。其中包括探討其歷史脈絡、地理分佈、體裁分類、曲目構成及其內在規律;同時通過對樂事、樂人、樂器、樂律、樂社、樂俗的研究,探尋傳統音樂與社會、歷史、文化、宗教、語言、哲學的種種相互關係,以及中國傳統音樂與世界其它有關民族、地區和國家之傳統音樂文化關係及其在人類文化中的位置和意義;
學會歸屬於中國音樂家協會。自1986年至2021年,先後有趙渢、黃翔鵬、沈洽擔任名譽會長、會長,現任會長喬建中

中國傳統音樂學會學會機構

1.會 長:喬建中
3.秘書長:蕭梅
4.顧問委員會:王耀華伍國棟、吳學源、樊祖蔭
5.常務理事:王亮、方建軍、田耀農、喬建中、劉桂騰、劉紅、杜亞雄、李寶傑、楊玉成、
楊民康、張伯瑜、張君仁、張振濤、陳銘道、羅藝峯、周青青、周凱模、周耘、
項陽、趙維平、趙塔里木、洛秦、姚藝君、格曲、黃大同、蕭梅、蒲亨強、蔡際洲、
臧藝兵、管建華、薛藝兵
(所有排名不分先後)

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歷屆年會

中國傳統音樂學會年會概況

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正式成立於1986年,是年會議名稱為“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四屆年會”,然而前三屆並非“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幾屆年會的名稱,而是以“民族音樂學討論會”、“年會”之名召開,是以此故,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的基底為1980年“民族音樂學學術討論會”,故學會發展由此開始。

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歷屆詳述

1980年6月13日至22日,首屆“民族音樂學學術討論會”在南京藝術學院召開,歷時10天。會議共有96人蔘加,提交論文60篇,會後由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理論教研室以《中國音樂》增刊的形式編《民族音樂論文集》(上、下),共收論文50餘篇。是年會議,沒有明確主題。
1982年8月10日至19日,“全國民族音樂學第二屆年會”在中國音樂學院召開,歷時10天。會議共有150人蔘加,提交論文143篇,會後在《中國音樂》上特設“全國民族音樂學第二屆年會專輯”,刊登了“會議紀要”、“論文目錄”、賀敬之在閉幕式上的講話以及李西安、顧談如、杜亞雄等參會代表的論文。是年會議的主題為民族音樂學學科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1984年8月5日至13日,“全國民族音樂學第三屆年會(瀋陽片)在瀋陽音樂學院召開,歷時9天。會議共有80人蔘加,提交論文78篇,會後在《樂府新聲》刊登了當年會議論文的目錄。是年會議的主題為音樂形態學研究,具體包括四點:1、民族音樂的節奏、旋律、音階、調式、音律問題;2、形式、結構問題;3、風格色彩及“色彩區”問題;4、民族音樂學的概念、範疇、對象、範圍任務及與國外的聯繫問題。
1986年8月28日至9月1日,“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四屆年會”在中央音樂學院召開,歷時5天。會議共有118人蔘加,提交論文84篇。是年會議以民族音樂作品結構研究為主題,具體包括四點:1、民族音樂結構的研究;2、中外音樂結構的比較;3、民族音樂結構的繼承與創新;4、中外分析方法的研究。本屆年會正式成立“中國傳統音樂學會”,趙渢任名譽會長,黃翔鵬任首屆會長,趙宋光等任副會長。當時所立學會宗旨為:研究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同時研究世界有關民族地區和國家的傳統音樂文化。
1988年7月15日至20日,“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五屆年會”在西安音樂學院召開,歷時6天。會議共有140人蔘加,提交論文146篇。是年會議的主題為民族音樂分類方法研究和樂種學研究。另外,西安音樂學院為本次會議編選了《傳統音樂分類學參考資料》,計18萬字。會後先後有羅藝峯撰寫的“特稿”——《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五屆年會述評》,希殷發表了《一堂濟濟古城聚首,兩大樂種喜慶相逢: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五屆年會綜述》。自本屆年會之後,會後撰寫會議綜述的傳統漸起。
1990年12月21日至25日,“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六屆年會”在上海音樂學院召開,歷時5天。會議共有70人蔘加,提交論文提要121篇,論文88篇,大會宣讀61篇。會議期間安排了江南絲竹表演與上海音樂學院學生打擊樂專場音樂會。是年會議的主題為中國傳統音樂在中國音樂教育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教學內容和方法、對現存中國傳統音樂及其實踐中的宮調研究。會後有袁靜芳、李民雄先後發表了本屆年會綜述。
1992年7月21日至25日,“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七屆年會”在中國音樂學院召開,歷時5天。會議共有140人蔘加,提交論文106篇。是年會議的主題為中國傳統音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本屆年會召開了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趙渢任名譽會長,黃翔鵬連任會長,副會長有(以姓氏拼音為序)董維松、樊祖蔭、喬建中、沈洽(常務)、王耀華、袁靜芳、周吉、趙宋光,秘書長為蕭梅。是年登記會員300餘人,會後沈洽發表了《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七屆年會述評》。
1994年11月1日至4日,“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八屆年會”在福建師範大學音樂系召開,歷時4天。會議共有110人蔘加,提交論文75篇。是年會議的主題為比較音樂研究。會後宋瑾發表了《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八屆年會簡述》。
1996年9月25日至28日,“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九屆年會”在山東曲阜召開,歷時4天。會議共有128人蔘加,提交論文83篇。是年會議是作為“1996孔子國際文化節”活動內容之一,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與山東曲阜師範大學聯合主辦,主題為“儒家思想與中國傳統音樂”,副題為“傳承音樂與當代音樂教育”。會後蕭梅發表了綜述《告諸往而知來者——記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九屆年會》。
1998年11月10日至15日,“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十屆年會”在河南大學音樂系(開封)召開,歷時6天。會議共有70人蔘加,提交論文45篇。是年會議的主題為“對1980年代以來中國傳統音樂研究的回顧與思考”。是年會議召開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沈洽當選為會長。同時,學會擬授予王鳳賢、孫從音、楊匡民、苗晶、林韻、羅傳開、耿生廉七位先生為學會第二批榮譽會員。
2000年8月10日至25日,“中國傳統音樂學會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2000年年會”在新疆師範大學音樂系(烏魯木齊)召開,歷時16天。會議共有130人蔘加,提交論文101篇。是年會議主題為:1.絲綢之路與東西方音樂文化交流;2.中外木卡姆比較研究;3.本土音樂教育在中國音樂教育中的地位。會後張歡發表了《中國傳統音樂學會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2000年新疆年會綜述》。當年為中國傳統音樂學會與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聯合召開年會,加之與會代表在庫車、庫爾勒、吐魯番等地考察麥西來甫、阿肯等,成為歷時最長的一屆年會,也開實地考察之傳統。
2002年9月10日至19日,“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十二屆年會”在雲南昆明召開,歷時10天。會議共有92人蔘加,提交論文提要98篇,論文75篇。是年會議的主題為中國傳統儀式音樂研究,副題為西部大開發中傳統音樂的保護與發展、雲南洞經音樂專題研究。會後有《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述要》、《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十二屆年會綜述》等綜述性文章發表。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在滇西北劍川、香格里拉、麗江、大理等地實地考察了洞經音樂、劍川石寶山歌會、建塘鍋莊、塔城熱巴等音樂。
2004年7月17日至26日,“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一屆花兒國際學術討論會”在西北師範大學敦煌藝術學院(蘭州)召開,歷時10天。會議共有159人蔘加,提交論文136篇,其中一百多篇編入會議論文集。是年會議的主題分四個方面:1、民族音樂學之田野工作及田野調查報告;2、西北傳統音樂形態、變遷、傳承的人類學研究;3、傳統音樂研究的新視角;4、花兒音樂研究。會後張君仁發表了《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一屆花兒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在甘、青兩省區進行傳統音樂田野考察,觀摩了環縣道情皮影、花兒、青海民歌、青海平弦、藏族民歌、蘭州鼓子等。
2006年10月10日至12日,“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十四屆年會暨會員大會”在杭州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召開,歷時3天。會議共有188人蔘加,提交論文122篇,其中一百多篇論文編入當年會議論文集。是年會議的主題包括三方面內容:1、華東地區的傳統音樂文化研究;2、民族音樂學與音樂形態研究;3、中國傳統音樂的教材與教學研究。當年會議同時召開了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喬建中當選為會長,王耀華、蕭梅、吳學源、周吉、樊祖蔭留任副會長,增補田耀農、張振濤、張伯瑜、洛秦、張君仁等為新一屆副會長。會後發表了《八方英才匯杭城、累累碩果結金秋——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十四屆年會暨第四次會員大會綜述》。
2008年7月15日至20日,“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十五屆年會”在山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太原)召開,歷時6天。會議共有210人蔘加,提交論文132篇,會後在“中國音樂學網”(http://musicology.cn)以會場發言順序登出一百餘篇的論文提要。是年會議採用“主旨—論題”相結合的方式,其主旨是:以傳統音樂的傳承與保護的理論、方法政策研究,推動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工作。論題主要分為:傳統音樂研究的新方法/新視角、傳統音樂教育、儀式音樂研究、傳統音樂傳人認定、非物質文化保護、區域音樂文化的地方性知識研究等。會後有袁環、張寧、陳婷婷等人撰寫會議綜述發表。
2010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十六屆年會”在南京藝術學院召開,歷時4天。會議共提交論文摘要245篇,172位代表正式發言。是年會議共設4個議題:民族音樂學學科建設、傳統音樂在高校中的傳承、區域音樂文化研究和傳統音樂與當代社會。此外,本屆會議設專題小組,是年共設7個專題小組,分別為“北方與南方/薩滿與魔婆/斡米南與戴帽”,“上海城市音樂文化歷史文化研究”,“當代社會語境下的中國傳統音樂”,“區域音樂文化研究與教育”,“傳統音樂語彙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運用”,“個案體驗——音樂教育走向多元化的橋樑”,“江浙地區民間音樂現狀與思考”。是年會議召開了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會員大會,選出了新一屆學會領導班子:喬建中繼任會長,副會長為(以姓氏拼音排序)樊祖蔭、洛秦、田耀農、蕭梅(兼秘書長)、王耀華、吳學源、張伯瑜、張君仁、張振濤、趙塔里木。會後,楊曦帆、袁環、榮英濤等分別發表綜述共三篇。
2012年7月12日至16日,“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十七屆年會”在西安音樂學院召開,歷時5天。本屆年會與會代表240餘人,收到參會者提交的論文摘要230餘篇,新增學會理事9人,新增會員98人,至此,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會員總數己達800餘人。研討會根據不同的研討主題分為四個分會場進行,共有10個單元39個場次的發言討論,發言人數145人。本次年會的主題是:區域音樂研究的理論、方法和實踐。主議題涉及到黃河流域音樂文化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音樂生態學研究、傳統音樂與新科技關係研究、跨界族羣音樂文化研究、戲曲音樂與戲曲藝術研究、民族音樂創作研究、古琴音樂文化研究、傳統音樂研究的新視野等九個相關議題。會後有李寶傑、袁建軍等發表年會綜述。
2014年7月11日至15日,“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十八屆年會”在武漢華中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召開,歷時5天。本屆年會與會代表340餘人,收到參會者提交的論文摘要270餘篇。這次年會的主議題是:傳統音樂研究與現代生活建構,包括傳統音樂與當代表述,傳統音樂與國學,傳統音樂在鄉村、城市、學校,楚音樂文化研究、中國民族音樂學家及人物研究以及新研究六個子議題。在閉幕式分會場發言綜述環節,分別由吳凡、齊琨、楊曦帆、劉富琳四位教授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會場進行綜述發言。本屆年會,喬建中教授當選為新一任學會會長。會後,有臧藝兵等發表年會綜述。
2016年7月11日,由中國傳統音樂學會主辦,內蒙古藝術學院內蒙古音樂家協會承辦的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十九屆年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開幕。此次大會分為主題發言和五個分會場進行,有238名代表發表學術報告,內容涵蓋了傳統音樂的當代傳承、跨學科視野下的傳統音樂研究、多民族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傳統音樂研究、北方草原文化中的音樂研究、新研究五個領域,同時大會還為青年學者和博士、碩士研究生開闢了青年論壇專場,為傳統音樂研究的新生力量提供展示自己和交流的平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