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傳統文論的現代觀照

鎖定
《中國傳統文論的現代觀照》是2004-年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新華。
作    者
鄧新華
出版社
巴蜀書社
出版時間
2004年5月
頁    數
386 頁
定    價
21 元
開    本
32 開
裝    幀
簡裝本
ISBN
9787806595749
內容介紹
從1983年第一次發表中國古代文論方面的論文至今已經整整二十年了,儘管這些年來自己始終沒有忘懷對於學術的追求,但由於種種俗事的纏繞再加上自己的懈怠,所以到現在總共發表的論文不過六十來篇,平均每年僅有三篇,與現今那些擁有數百萬字論文的同齡學者相比,只有自慚形穢了。然而即便是如此,我也沒有理由妄自菲薄,因為發表的這些論文,都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也凝聚着自己對學術的虔誠,自信對古文論領域內相關的某些理論問題的研究會有所推進。也正是基於這種考慮,我從已公開發表的論文中選出其中的二十來篇結集出版,作為對自己從事中國古代文論學習和研究二十年的一個階段性的回顧和總結。
本書從內容上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這實際上是自己二十年來學習和研究中國古代文論所選取的三個主要的視角:首先是文藝心理學和美學的視角,這是八十年代末期我在華中師範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期間受我的導師——著名的文藝理論家王先霈先生的影響所選擇的研究方法和視角,本書第一輯的幾篇論文大多是此期完成的,它們着重對“虛靜”、“詩味”、“興會”、“品味”等古代文藝心理學和美學核心範疇進行系統的梳理和闡發,以求挖掘和總結出藴涵在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極為豐富極為寶貴的文藝心理學思想和美學思想。其次是接受美學的視角,九十年代末期我在北京師範大學做訪問學者時在著名的文藝理論家童慶炳先生指導下所做的古文論研究就是圍繞這一特定的視角展開的,本書第二輯所選的這幾篇論文正反映自己當時的研究路徑:這就是以西方現代闡釋學和接受美學為理論參照,在中國傳統文論的大背景下對中國古代文論所藴涵的文學接受思想進行研究和闡發,以求揭示中國古典接受詩學獨特的理論內容、特徵、意義和價值,從而對林林總總的包括闡釋學和接受美學在內的西方文學理論咄咄逼人的挑戰作出強有力的應答。最後是中西比較的視角,本書第三輯所選的幾篇論文即是自己近年來這方面的研究成果。近年來自已之所以把學習和研究中國古代文論的重心逐步轉到中西比較方面,固然首先是出於博士論文選題的需要(我的博士指導老師是華中師範大學著名的東方美學史專家邱紫華教授),但從學理上則是希望通過中西方異質文化和文論的比較來明確中國文化和文論的獨特身份和價值,重建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文論話語體系,以求從根本上解決中國文論的“失語”問題。
儘管在整整二十年學習和研究中國古代文論的過程中,自己先後選擇過三個不同的研究視角,但這三個貌似迥異的研究視角其實有着內在的一致性,這就是都是運用現代理論的思想成果,站在現代理論的高度來研究中國傳統文論,因而將本書命名為《中國傳統文論的現代觀照》便是十分自然的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