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兵

鎖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擔負防化保障與噴火、發煙任務的兵種。是軍隊核、化學生物武器防護的技術骨幹力量,包括防化(觀測、偵察、洗消)、噴火、發煙等部(分)。 [1] 
中文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兵
兵種性質
中國人民解放軍編成序列中的專業兵種
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多次使用化學武器襲擊抗日軍民。為防禦日軍的化學武器襲擊,1938年八路軍在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設立防化學隊;八路軍留守兵團舉辦防毒訓練班,培訓防化骨幹。學員結業後分配到各師、旅、團任防化學主任或參謀,組織指導部隊防毒。解放戰爭後期,華東野戰軍第7、第9、第13縱隊分別組建防化分隊;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設立防化學隊。
解放軍防化兵 解放軍防化兵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鑑於帝國主義國家無視1925年日內瓦議定書,積極發展核、化學、生物武器,特別是面對美帝國主義在侵朝戰爭中隨時可能使用化學、生物武器的現實,為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1950年12月,經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批准,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兵學校,1951年3月在四川省江津縣開學,為全軍培訓防化幹部。從1951年開始,全軍陸續組建各級防化部門和防化兵部隊、分隊。陸軍軍、師、團編防化學主任,營編防化指導員;步兵師編防化連,步兵團編防化排;空軍、海軍在各場站、基地設防化部門和防化分隊。1952年,中央軍委軍訓部設立防化學兵教練處,1953年中央軍委軍械部設立防化學器材供給處,分別負責全軍防化訓練和防化器材的保障工作;同時在各大軍區設立防化學兵處。1955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兵部,並在部分軍區組建防化營。防化學兵部隸屬中央軍委,張迺更任部長(後稱主任),蕭學林、曹廣化、李真先後任政治委員。195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兵部改為總參謀部防化學兵部;1961年1月,又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兵部,部首長稱主任和政治委員。1960年以後,防化學兵部和部分軍區先後組建防化團;全軍防化部門和隊屬防化分隊得到較大調整和完善,初步形成了以羣眾性防護為基礎,專業兵保障為骨幹的核、化學、生物武器防護體系。1963年,總參謀部頒佈《防化學兵戰鬥條令》《合成軍隊對原子化學細菌武器防護教令》和《防化學兵技術教程》,為防化兵戰鬥行動、全軍三防訓練和防化兵專業訓練提供了依據。防化裝備科研貫徹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逐步由仿製走上自行研究設計階段,研製、定型、生產了一批新的偵察、防護、洗消裝備,防化裝備基本實現國產化。1969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兵部改為總參謀部防化學部。1978年5月,總參謀部防化學部改稱總參謀部防化部。1992年,總參謀部防化部併入新成立的總參謀部兵種部(後相繼調整、改編為軍訓和兵種部、軍訓部)。1995年4月,兵種部設防化局,2012年5月,軍訓部陸軍建設局設防化處。防化兵在教育訓練方面,初步形成中專、大專、本科和研究生4個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防化幹部素質得到提高;防化專業部隊、分隊的專業訓練和合成軍隊整體防護能力訓練提高到新水平。在防化裝備方面,陸軍主要防化裝備齊裝配套,形成系列;防化專業部隊、分隊擁有一定數量的自動化程度較高、適於機動作戰的裝備;部隊羣眾性的自偵、自防、自消、自救手段趨於完善;空軍、海軍有了適合自身特色的專用防化裝備。在防化保障方面,拓寬了新領域,建立了戰區核觀測監測報知網,配套國防工程和城市人防工程防化設施,組建民兵、預備役防化兵和人防防化專業隊伍。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着軍事戰略的調整和國際核化生鬥爭形勢的變化,防化兵建設進一步完善了以羣防為基礎,以專業兵保障為骨幹的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種、兵種結合協調發展的防護體系。增編了發煙分隊,增強了煙幕保障能力。承擔了核事故應急救援,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處理日本在華遺棄化學武器,反核、化學、生物武器恐怖,以及與衞生勤務部門共同防護生物武器的任務。防化兵自建立以來,在歷次作戰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噴火分隊與步兵密切協同,充分發揮在海島、山嶽叢林地作戰中摧毀碉堡、洞穴的獨特作用;防化分隊不間斷地進行化學觀察和偵察,保障了部隊的作戰行動。在歷次核試驗中,防化兵完成了安全防護保障和有關技術測試、效應試驗等任務。蘭州軍區防化團第2連被中央軍委授予“保障科研模範連”榮譽稱號。在搶險救災中,防化兵也發揮過積極作用。1976年河北省唐山地區發生強烈地震,防化兵部隊赴災區執行消毒滅菌任務,為防止疫病流行作出了貢獻。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協助地方政府偵察放射性物質、處理放射性事故和化學物質泄漏等,受到人民羣眾的讚揚。中國人民解放軍擔負防化保障與噴火、發煙任務的兵種。是軍隊核、化學、生物武器防護的技術骨幹力量,包括防化(觀測、偵察、洗消)、噴火、發煙等部(分)。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