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區縱隊

鎖定
1948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批准建立閩粵贛邊區縱隊,任命劉永生為司令員,魏金水為政委,鐵堅為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朱曼平為副政委,林美南為政治部主任。1949年1月1日,新華社播發了閩粵贛、粵贛湘、桂滇黔三個邊縱隊正式成立的宣言。閩粵贛邊縱隊正式成立後,將原來按地域建制的番號,改為統一的部隊番號,將梅州、潮汕、韓江、閩西、閩南支隊,依次改為邊縱隊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支隊。 [1] 
縱隊成立後,立即向敵人發動了進攻。在人民羣眾支援下,閩粵贛邊區縱隊先後解放了粵東潮梅和閩西南地區共三十個縣市,部隊發展到四萬餘人。閩浙贛人民遊擊縱隊也在閩北、閩東、閩中、閩贛邊和閩浙邊地區,攻下許多鄉鎮,解放了十多個縣市,部隊發展到了近二萬人。 [2] 
中文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區縱隊
成立時間
1949年1月
成立地點
大埔坪沙
司令員
劉永生
政    委
魏金水

目錄

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區縱隊縱隊簡介

1948年11月,三大戰役已進入最後勝利階段,為了適應中革命戰爭的迅速發展和向全國進軍的需要,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通令,統一規定了全軍的組織編制和番號,指出人民解放軍的組織,一般分野戰部隊、地方部隊和游擊隊三類。“游擊隊仍保存縱隊、支隊等名稱。”游擊隊的編制可“視情況自定”。按照中央軍委指示精神,全國各部隊和游擊隊陸續進行了整編。 [3] 
同年12月27日,中央軍委根據香港分局的報告,批准了閩粵贛邊縱隊的建立及其領導人名單。1949年1月1日,新華社公開發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閩粵贛邊縱隊、桂滇黔邊縱隊成立宣言》,明確宣告“本軍作戰目的:志在解放各地區人民羣眾,推翻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官僚資本主義獨裁統治,配合全國人民解放軍為徹底解放全中國,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國家而奮鬥。”宣佈了目前的主要政策,號召“全華南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華僑、工商業家、開明士紳、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一致的動員起來”,支援縱隊的行動和鬥爭。要求全體指戰員,“必須人人學會殲滅敵人,和喚起民眾的兩套本領。必須提高戰鬥力,和堅決執行命令,執行政策,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以完成配合南下大軍,解放華南的光榮任務”中。 [3] 
1949年1月29日,閩粵贛邊區黨委在大埔縣光德鄉漳溪村召開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的成立大會。宣佈中央軍委命令,任命劉永生為司令員,魏金水為政治委員,鐵堅為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朱曼平為副政治委員,林美南為政治部主任。邊縱正式成立後,統一了邊縱各部隊的編制和番號。將原梅州支隊改編為邊縱第1支隊,司令員鄭金旺,政委廖偉,副政委王立朝,政治部主任黃戈平(後鄧秀芳)。潮汕支隊改編為邊縱第2支隊,司令員劉向東(後張希非),政委曾廣,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陳彬,副政委李平,政治部主任徐揚。韓江支隊改編為邊縱第4支隊,司令員許士傑,政委黃維禮,副政委吳健民,政治部主任李習楷,閩西支隊改編為邊縱第7支隊,司令員藍漢華,政委範元輝,副司令陳水錦,副政委邱錦才,政治部主任胡偉;閩南支隊改編為邊縱第8支隊,司令員李仲先,政委盧叨,副司令員吳揚,副政委陳文平,政治部副主任盧炎,邊1團保留原建制,團長廖啓忠,政委賴江平,將潮汕支隊第1團改編為邊縱直屬第5團,團長丘志堅,政委鄭輝。同時東江粵贛邊支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2支隊,司令員鄭羣,政委鍾俊賢,政治部主任黃中強,參謀長曾志雲。原4團改為東2支4團,團長王彪,政委張華基,政治處主任張日和。 [3] 
接着各部隊抓緊有利時機,動員羣眾參軍,擴大隊伍,使邊區武裝力量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開展了整訓工作,進一步建立和健全機構,加強連隊支部工作,組織學習《將革命進行到底》、《成立宣言》和《十項主張》等文件,整頓紀律和作風,發揚優良傳統和政治、軍事、經濟三大民主,總結戰鬥經驗教訓,進行羣眾性的練兵運動等。 [3] 
1月23日,邊區黨委召開會議,根據香港分局指示的精神,結合邊區的實際情況,決定在軍事上,廣泛發動羣眾鬥爭,壯大人民武裝隊伍,不斷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使各根據地聯成一片,有力地配合友軍行動,迎接南下大軍,為解放全邊區而鬥爭。具體部署是:邊縱主力團向韓西進軍,在梅興豐華邊開展軍事政治鬥爭,與潮汕部隊匯合。潮汕部隊應向梅興豐華邊挺進,與梅州聯成一片。梅州部隊應在梅興平蕉發展,另一小部要向汀江上游伸展,爭取與閩西聯成一片。韓江部隊應填滿饒平的空格,瓦解本區地方反動武裝,並向南掃蕩饒和潮邊的敵人,保證與閩西南、潮梅的聯絡;閩西部隊則應鞏固與閩南、韓江的聯繫等。此外,會議對組織機構,集體領導,加強組織思想作風建設,農村反“三徵”,減租減息,合理負擔,福利生產事業,財政經濟的方針、政策、規章、制度,以及統一戰線工作,都進行研究,並作出規定和安排。 [3] 
根據邊區黨委加強梅興平蕉邊的指示,1949年初,梅州地委重新調整了梅興平蕉邊縣組織和武裝部隊,成立了中共蕉嶺縣工作委員會和中共梅興平邊縣委,蕉嶺縣工委書記鍾化雨,梅興平邊縣委書記陳悦文。並指示新調整建立的梅興平邊縣委和蕉嶺縣工委,分別加強開闢興寧北部的黃陂、大坪、羅崗、羅浮四區、平遠境內的上、下鍋篤和東石、泗水等地,打通至贛南尋鄔的交通線,以迎接大軍南下。為了加強梅江東部地區的武裝鬥爭工作,1月梅州地委決定成立獨十大隊,大隊長曾克平,政委範偉青,活動於梅縣的梅屏內、外鄉、丙村金盤、橫石一帶。為加強梅州北部的武裝力量,同年2月支隊整編後,把原梅興平蕉邊的獨四大隊一分為二,以一部分力量組織建成直屬支隊領導的程嚴獨立營,營長劉安國,政委葉寒生。另一部分仍稱獨四大隊,大隊長葉志祥,政委陳悦文。並將蕉嶺工委領導的游擊隊擴編為獨二大隊,大隊長謝強,政委鍾化雨。同時閩西地委於1949年初將活動在永和埔邊的閩西支隊第1大隊改編為第7支隊第1團,團長陳菊,政委李志堅,第3大隊改編為7支隊第3團,團長吳尚如,政委黃華。韓江地委也將活動在大埔的獨五大隊改編為4支隊13團,團長黃晞,政委鍾盈。 [3] 
閩粵贛邊區縱隊正式宣佈成立後,進一步加強了部隊各項建設,進一步提高了部隊的軍事、政治素質,為邊區轉入戰略進攻,奪取更大的勝利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