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

鎖定
中心是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直屬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責是從事人口與發展政策、對策研究,人口與計劃生育公共管理與服務研究,是人口與發展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服務的基礎,是政府機關和學術機構的橋樑和紐帶。
中文名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
所在地
中國
性    質
政府機關
正式職工
98人

目錄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歷史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是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直屬事業單位,其前身是聯合國人口基金資助下於1980年5月成立的中國人口情報資料中心,1986年7月更名為中國人口情報中心,1989年1月定名為中國人口情報研究中心,1989年8月改名為中國人口情報信息中心,1995年7月更名為中國人口信息研究中心,2003年11月正式更名為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機構

中心設有人口研究部、公共管理研究部、綜合研究部、數據模型室、國際研究與聯絡部、調查評估部、信息服務部、數據和網絡中心、項目管理部、人口與計劃生育雜誌社、中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年鑑社、培訓部、辦公室、財務資產處、科研協調處15個部門。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職工

中心正式職工98人,其中博士、碩士、學士學位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佔2/3,涉及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統計學、公共衞生、外語、信息技術等多門學科;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佔1/4,中級職稱佔1/4。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優勢

國家人口政策對策研究基地
深入研究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關係。參與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七五"以來協助國家人口計生委制定五年人口發展規劃和長期發展思路;完成2008年國家人口計生委重點課題"落實科學發展觀 走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道路",提出未來人口與發展的戰略思路和一系列政策建議。積極倡導國際人發大會行動綱領,推動中國人口和計劃生育方案的不斷改革與完善。開展人口計生公共管理服務、生殖健康/艾滋病預防、人口計生隊伍職業化建設以及電子健康等領域的實證研究,不斷提高研究成果的預見性和政策建議的操作性,為中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試點項目的設計、啓動、實施與推廣提供全程技術支持。
國家人口計生系統信息網絡資源基地
中心是人口宏觀管理與決策信息系統項目(PADIS)實施單位,作為國家信息化"金"字頭項目,一期已建立包括1491個指標的數據倉庫,優化11人口預測模型庫,育齡婦女流動人口管理系統、家庭獎勵扶助(救助)系統、人口計生事業統計系統、人口快速調查及動態監測系統四大業務系統,二期完成後將構建全國統一的人口和計劃生育信息平台,建設全員人口數據庫、全員流動人口數據庫、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互動關係的模型庫。中心是中國人口信息網絡的牽頭單位,負責人口與發展領域網站羣的管理維護,承擔中國人口信息網、國家人口計生委英文網站"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聯合國人口基金第六週期項目、優質服務項目、中澳人權合作項目、"第五屆亞太生殖和性健康與權利會議"等6個網站的開發和更新工作,為人口和計劃生育系統提供決策諮詢服務。
國家人口信息監測系統
中心數據收集與調查評估優勢明顯,先後參與或承擔1982、1997、2001、2006年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生殖健康調查的問卷設計、技術培訓和數據處理工作;開展效果評估,承擔聯合國人口基金第4、5、6週期評估工作;負責中國人口信息監測系統的運行,在全國120個縣級動態監測點,連續、系統地採集個人、家庭、社區的信息變化,積極開展人口數據的縱向追蹤調查。
信息諮詢和傳播平台
利用網站、雜誌、年鑑、書籍、電子出版物等提供交流平台,出版國家人口計生委機關刊物《人口與計劃生育》(1993年創刊)、國家級工具書《中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年鑑》(1986年創刊)、對外宣傳窗口的《當代中國人口》(英文,CHINA POPULATION TODAY,1984創刊)和麪向公眾喜聞樂見的《人口文摘》(1985年創刊)四個正式刊物;編髮供決策使用的《互聯網信息摘要》、《互聯網信息專報》、《人口與發展動態》等內部刊物;編輯供隨時查詢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常用數據手冊》、《中國人口數據表》等多種人口數據表冊,翻譯國際有影響的《聯合國人口基金年度報告》、《世界人口數據表》等國際人口文獻與數據資料;在公共突發事件中開展快速調查和信息分析,為各級黨委、政府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建立面向高層決策、管理工作、科學研究、社會公眾的多維信息諮詢服務系統。
國際交流和合作平台
中心是全球人口信息網絡和亞太人口信息網絡成員,承擔東亞及東南亞人口信息網絡秘書處(1997-2000)的任務。國際交流十分活躍,與世界上80多個國家組織或機構有不同形式的業務聯繫,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衞生組織、全球工人和社區聯盟、全球基金、福特基金、洛克菲勒基金會、亞太議程論壇、亞太經社會、日本家族計劃國際協力財團、美國人口諮詢局、美國哈佛大學等開展廣泛的項目合作,建立3-5人的國際青年志願者工作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