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

鎖定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成立於1951年,是隸屬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集科研、教學、醫療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前身是中央人民政府衞生部直屬的針灸療法實驗所。
針灸研究所主導針灸研究的發展方向,提出針灸研究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為國家政策導向提出建設性意見,針灸和經絡研究的國家重大科研課題幾乎均由研究所主持。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有在職科研、醫療、教學、管理人員160人;下設9個基礎研究室(中心);設有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個。 [1] 
中文名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
外文名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ACMS
簡    稱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所·IAM CACMS
創辦時間
1951年
學校類別
綜合性研究機構
主管部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現任領導
景向紅(所長)
段玲(黨委書記)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2個
地    址
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內南小街16號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歷史沿革

1950年,在時任中央人民政府衞生部婦幼衞生局副局長朱璉的主持下,婦幼司成立婦幼衞生工作大隊針灸小組。
1951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衞生部針灸療法實驗所”由政務院文教委員會批准成立,8月2日正式掛牌,地點設在北京市東城區帥府衚衕4號院,共有26名編制。針灸研究所初創時期,經歷了“兩居東城,三遷西城”的艱難遷址。針灸實驗所工作起初是以臨牀醫療及教學培訓為主,實驗研究為輔。
1954年10月,衞生部直屬中醫研究院籌備處成立,朱璉兼任籌備處副主任。針灸療法實驗所劃歸中醫研究院籌備處領導,並與原北京中醫進修學校的基礎部分和華北中醫實驗所的針灸科合併,遷址到西城區西四馬市大街72號院。
1955年12月19日,中醫研究院宣告成立,針灸療法實驗所更名為“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
1958年夏,針灸研究所遷入中醫研究院院本部(現廣安門醫院院址)。
1962年7月,中醫研究院將針灸研究所、外科研究所合併辦公。
1963年4月30日,中醫研究院成立廣安門醫院,針灸研究所將廣安門醫院作為臨牀基地。
1964年4月,為開展對經絡的研究,中宣部從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醫學院、北京中醫學院抽調一批學術骨幹組建了“經絡研究所”(現東直門內針灸所所址),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張錫鈞教授兼任所長。
1979年,中醫研究院針灸經絡研究所恢復更名為“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
1981年8月,經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批准,針灸研究所創辦《中國針灸》雜誌,隨後代管《針刺研究》雜誌。
1983年,世界衞生組織(WHO)確認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為該組織所屬傳統醫學(針灸)合作中心。10月13日,原“中醫研究院國際針灸班”更名為“中國北京國際針灸培訓中心”。
1987年11月,針灸研究所承辦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世界針灸學術大會。
1991年,在國家科委批准下,針灸研究所創辦了《世界針灸雜誌》。
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針灸研究所籌建部局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經絡研究中心。
2001年,針灸研究所“針灸學科”被批准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2003年,針灸研究所的“針灸機能研究室”被評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
2008年,針灸研究所“針灸基礎理論創新與方法學研究室”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重點研究室。
2011年,針灸研究所獲得“973計劃”項目資助,成為首席科學家單位。 [2]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科研條件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人員編制

針灸醫學國際大科學研究計劃 針灸醫學國際大科學研究計劃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有在職科研、醫療、教學、管理人員160人,其中正高27人、副高51人、中級51人、初級16人;有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6人,科技部“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帶頭人1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科帶頭人5人。 [1]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喻曉春
人事部首批重點資助的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朱兵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榮培晶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培晶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帶頭人:朱兵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科帶頭人:景向紅、榮培晶、喻曉春、趙京生、張維波 [3]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科研部門

針灸調控與腦科學學術研討會 針灸調控與腦科學學術研討會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下設9個基礎研究室(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北京國際針灸培訓中心和期刊中心。 [4]  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1個、三級實驗室3個、重點實驗室1個,是中國針灸學會學科與學術工作委員會、科普工作委員會、經絡分會、文獻專業委員會、砭石與刮痧委員會以及針灸技術評估工作委員會等的掛靠單位。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針灸基礎理論研究室 [5]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針灸研究所機能研究室、腧穴結構研究室、針灸醫學工程研究室 [6] 
所屬基礎研究室(中心):經絡研究中心腧穴結構研究室、針刺手法研究室、針灸標準化研究中心、針灸基礎理論研究室、針灸機能研究室、針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室、針灸循證醫學中心、針灸醫學工程研究室 [7]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設備設施

2019年度科研彙報會 2019年度科研彙報會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腧穴結構研究室配備有多台普通和熒光顯微鏡操作系統,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成像和分析系統(Olympus, FV1200, 日本),恆冷箱(Thermo, Microm International FSE, 德國)和平推冰凍切片機(Thermo, Microm International GmbH, 德國),腦立體定位儀和微量注射系統以及手術顯微鏡等形態學研究所使用的常規設備。 [8]  針灸醫學工程研究室配備實驗設備和相關實驗技術,包括小動物活體成像技術、激光多普勒和散斑血流成像技術、高光譜成像技術、紅外熱成像技術、組織灌注評估系統、生物流阻/組織液壓測量系統等。 [9]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合作交流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與許多國家建立了友好交往,接待了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萬餘名外賓的來訪或到北京國際針灸培訓中心學習,並派出專家教授上百人次赴30餘個國家進行講學、訪問或醫療實踐活動。 [1]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科研成就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科研成果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參與和主持的項目共有130餘項成果分獲國家級、省部級、學會和院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 [1]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
獲得獎項
2019年
經皮耳穴電針一種治療疾病的新方法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10] 
2019年
國家標準《針灸技術操作規範》應用指導系列光盤(22種)
中國針灸學會科學技術科普獎一等獎
2019年
穴位-靶器官聯繫的節段性和全身性機制
中國針灸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11]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學術期刊

針刺研究》創刊於1976年,是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與中國針灸學會聯合主辦的針灸學術雜誌。開闢的主要欄目:機制探討、臨牀研究、針刺麻醉、經絡與腧穴、理論探討、思路與方法、文獻研究等。被中國國內三大核心數據庫收錄(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庫、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另外,還被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包括MEDLINE在內的MEDLARS 數據庫系統、美國化學文摘、波蘭哥白尼文摘、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日本科學技術振興集團數據庫等國外數據庫收錄。 [12] 
中國針灸》雜誌創刊於1981年,月刊,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針灸學會、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主辦;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舉辦的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歷次評比中,均獲一二等獎;多次獲得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資助;近年來,連續被評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並獲“中文報刊海外發行最受海外讀者歡迎TOP50”“中國期刊海外發行百強排行榜”“中國醫藥衞生最美期刊獎”等;被三大核心等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核心庫、中文期刊核心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數據庫、中國中醫藥文獻數據庫等)收錄,另被美國生物醫學數據庫《醫學索引》(IM/MEDLINE)、《化學文摘》(CA),日本科學技術文獻快遞(JST),波蘭《哥白尼索引》(IC),WHO西太區《醫學索引》(WPRIM)等收錄。 [13] 
世界針灸雜誌》(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WJAM)由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和中國針灸學會共同主辦,為國家級期刊,已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核心庫和湯森路透的“新興資源引文索引”(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ESCI)數據庫收錄,2018年起成為愛思唯爾集團的全流程合作期刊。 [14]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科研科普

  • 中國針灸博物館
中國針灸博物館創建於20世紀50年代,2003年改名為“中國針灸博物館”,以收藏曆代針灸銅人、銅人圖經、明堂圖為重點,兼收反映針灸學術發展的器物、文物圖譜及古籍善本等。基本陳列分針灸文獻、針灸圖像、針灸器具三個專題。 [15]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人才培養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學科建設

2019年度研究生科研彙報會 2019年度研究生科研彙報會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設有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2個,此外還設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中西醫結合基礎、針灸學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中西醫結合基礎、針灸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西醫結合基礎、針灸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針灸學 [16]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教學建設

  • 研究生培養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有14名碩士生導師及14名博士生導師。 [17]  截至2017年12月,研究所培養博士研究生53人,碩士研究生177人。博士後出站7名。 [18] 
  • 研究生獎勵
截至2017年12月,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培養的研究生中8人獲“國家獎學金”、10人獲“優秀學位論文獎”、5人獲優秀畢業生獎;2名導師分別榮獲“岐黃中醫藥傳承發展獎”和“岐黃中醫藥傳承發展青年獎”,1名導師獲“一方優秀導師獎”。 [18]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文化傳統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形象標識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形象標識由同心圓組成,外環外研究所中英文全稱,內環為“A”字母(代表針灸的英文首字母)、象形“針標識”(代表針灸的針)及“Since 1951”(代表創立時間)構成。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精神文化

朱璉精神:對黨無限忠誠、對針灸事業一片痴心、心懷天下、服務大眾 [19]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機構領導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所長
景向紅
黨委書記
段玲
副所長
榮培晶
參考資料來源 [20]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歷任領導

任期
姓名
職務
1950-1964
朱璉
針灸療法實驗所主任
1964
張錫鈞
經絡研究所所長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非遺保護

2021年9月18日,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針灸(程氏針灸)保護單位。 [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