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中產階層調查

鎖定
《中國中產階層調查》是2005年8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周曉虹。本書通過對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武漢五大城市的3000餘户家庭的問卷調查和數百人的深度訪談,就中產階層的身份認同、消費行為、休閒方式、社會交往、教育與文化傳承、文化品位、政治參與以及媒介使用特徵等八大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分析。
中文名
中國中產階層調查
作    者
周曉虹
出版時間
2005年8月1日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
9787801906878
定    價
45 元

中國中產階層調查內容簡介

本書以翔實的資料、曉暢的文筆、精心的構思、睿智的激辯,深入探討了中國中產階層的歷史命運和生存狀況,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成長中的中國中產階層的壯麗畫卷。 [1] 

中國中產階層調查撰稿人

導 言: 周曉虹
第一章: 沈 暉
第二章: 王建平
第三章: 王奕紅
第四章: 胡翼青
第五章: 杜駿飛
第六章: 陳曙紅
第七章: 許 榮
第八章: 張春明
附錄一: 連 連
附錄二: 胡正文
特別協助:陳友華 周培勤 [2] 

中國中產階層調查圖書目錄

導 言 中國中產階層的歷史與現狀
一 雜領:中國的中產階層
二 社會轉型與中產階層的興起
三 中國中產階層的基本功能
四 成長,或有待突破的困境
五 有關本項研究的若干説明
第一章 中產階層的認同及其建構
一 認同:探討社會分層的新視角
二 當代中國中產階層的社會認同
三 自我認同與定位偏差
四 中產階層認同的建構與重構
第二章 中產階層的消費及其社會邏輯
一 激情與理性之間:中產階層的消費特徵
二 階層消費的社會效應
三 “品味階層”:名實之間
四 中產階層家庭子女的消費效應
五 地位訴求:前衞鏡像的背後
第三章 地位標籤與閒暇生活
一 西方中產階層的休閒邏輯
二 中產階層的崛起與休閒話語的流行
三 中產階層閒暇生活素描
四 中產階層的休閒特徵
第四章 社會交往:邊界與區隔
一 社會資本的研究視角
二 社交活動的多維視角
三 邊界的建構:基於社會資本的探討
四 網絡交往:新的階層邊界
第五章 傳媒效用:寂靜與喧鬧
一 閲讀危機與中產階層的知識溝
二 電視疏離與網絡依賴:中產階層的媒介特徵
三 突發事件與中產階層的流言敏感
第六章 教育和文化資本的獲得與傳承
一 社會流動:循環或再生產
二 中產階層文化資本的獲得
三 中產階層文化資本的傳承
四 中產階層文化資本的確認
第七章 品味:中產的符號生活
一 中產與品味:一個時髦的話題
二 中產階層與趣味區隔
三 中國中產階層的文化生活
四 競爭壓力下的中產文化生活特徵
五 想象:中產階層的文化品味
第八章 中產階層的政治參與:萌動與疏離
一 中產階層、政治參與和社會穩定
二 政治參與的理論和實踐障礙
三 解讀:中產階層的政治參與熱情
四 五大城市的調查,不同的參與圖景
五 激勵與創新:未來的圖景
附錄一 1949年前的上海中產階層
一 近代都市的發展與中產階層的形成
二 職業結構、職業地位與中產階層的生活方式
三 上海中產階層的羣體特徵分析
四 上海中產階層——一種特殊類型的個案
附錄二 身處變遷下的台灣中產階層
一 台灣社會經濟結構的流動與轉變影響
二 台灣中產階層:崛起與隕落的階段性關聯
三 “教育普及”與“權力重新分配”對社會階層間的影響力
四 影響中產階層的大眾文化與傳播
五 中產階層:現實與未來的角力
六 身處變遷下的台灣中產階層
人名索引
[2] 

中國中產階層調查作者簡介

周曉虹,男,1957年生於杭州。自1977年起先後考入南京醫學院醫學系、南開大學社會學系和南京大學歷史學系,並獲學士、碩土和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博土研究生導師,併兼國務院社會學學科評議組成員(第六屆[2009-2013]、第七屆[2014-2018]) 、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長、教育部社會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先後出版《文化反哺:變遷社會中的代際革命》、《傳統與變遷—江浙農民的社會心理及其近代以來的嬗變》、《西方社會學歷史與體系》(第一卷/經典貢獻)、《現代社會心理學》《現代社會心理學史》等著譯作20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 和《歷史研究》等雜誌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90餘篇,1993年政府“特殊津”,1995年獲寶鋼教師獎特等獎,2001年獲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獎”,2004年獲“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009年當選為"國家級教學名師”,2010年當選為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社會心理學概論》第一首席專家,2015年入選“江蘇社科名家”。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