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嘉早17

(秈型常規水稻品種)

鎖定
中嘉早17是由中國水稻研究所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中選181為母本,以嘉育253為父本雜交後,經8代系統選育而成。 [2] 
中嘉早17屬秈型常規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該品種具有優質(專用)、高產、抗逆、廣適、環境友好等特點。 [1-2] 
中文名
中嘉早17
別    名
04YK-17
審定編號
浙審稻2008022、國審稻2009008、鄂審稻2012001
育種者
中國水稻研究所、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作物名稱
水稻
品種來源
中選181×嘉育253

中嘉早17選育過程

中國水稻研究所的“中嘉早17”早稻品種選育應用項目最初是針對早稻生長前期易受低温危害、生長週期短難創高產、品質差等技術難關,提出前期功能型超級早稻選育技術路線,研究和探索了米粉加工專用早稻品種和環境友好型早稻品種的選育方法,這也豐富了超級早稻選育的理論和技術體系。由中國水稻研究所副所長鬍培松為首席科學家的水稻品質遺傳改良研究創新團隊前後歷經8年,最終選育出的“中嘉早17”早稻品種集優質(專用)、高產、抗逆、廣適於一體,且具有環境友好等特點。 [1] 
2008年,該品種符合浙江省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審定編號:浙審稻2008022)。 [3] 
2009年,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08)。 [2] 
2012年3月13日,該品種經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五屆第四次常委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鄂審稻2012001。 [2] 

中嘉早17特徵特性

生育期:浙江省區試,兩年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10.7天,比對照長2.0天。 [2]  國家區試,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09.0天,比對照浙733長0.6天。 [4] 
農藝性狀:浙江省區試,平均畝有效穗19.9萬,成穗率74.6%,株高87.4釐米,穗長17.6釐米,每穗總粒數131.9粒,實粒數114.7粒,結實率87.0%,千粒重26.0克。 [2]  國家區試,每畝有效穗數20.6萬穗,株高88.4釐米,穗長18.0釐米,每穗總粒數122.5粒,結實率82.5%,千粒重26.3克。 [4] 
抗性:浙江省區試,經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2006-2007年兩年抗性鑑定結果,平均葉瘟2.3級,穗瘟5.5級,穗瘟損失率6.8%,水稻白葉枯病6.3級。 [2]  國家區試,稻瘟病綜合指數5.7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水稻白葉枯病7級;褐飛蝨9級;白背飛蝨7級。 [4] 
米質主要指標:浙江省區試檢測結果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6-2007年米質檢測,兩年平均整精米率54.6%,長寬比2.3,堊白粒率98.3%,堊白度21.1%,透明度4級,膠稠度83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6.8%,其兩年米質指標均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6等。 [2]  國家區試檢測結果為整精米率66.7%,長寬比2.2,堊白粒率96%,堊白度17.9%,膠稠度77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5.9%。 [4] 
中嘉早17

中嘉早17產量表現

據農業部農業推廣技術中心統計,2010、2012和2013年分別推廣應用153、283、509和744萬畝,2013年中嘉早17成為中國秈稻區年推廣面積最大品種,2014年,年推廣面積1006萬畝,推廣面積佔長江中下游早稻18.6%,2010-2014年已累計推廣應用2695.3萬畝,增產稻穀6.27億千克。 [1] 
2006年浙江省早和稻區試,平均畝產498.1千克,比對照嘉育293增產6.8%,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省早汕稻區試,平均畝產505.2千克,比對照嘉育293增產5.5%,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01.6千克,比對照增產6.2%。2008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9.8千克,比對照嘉育293增產6.0%。 [2] 
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早中熟早秈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31.40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10.50%(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03.88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7.70%(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17.64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9.12%,增產點比例91.2%;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7.88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14.71%。 [2] 
2010-2011年參加湖北省早稻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81.61千克,比對照兩優287增產6.24%。其中:2010年畝產465.19千克,比兩優287增產4.94%;2011年畝產498.03千克,比兩優287增產7.49%。 [2] 
2011年江西鄱陽縣珠湖農場萬畝高產創建示範片經專家組當場抽樣測產,畝產達到了653千克。 [9] 

中嘉早17適種區域

中嘉早17適宜在中國境內的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水稻白葉枯病輕發的雙季稻區作早稻種植。 [2] 

中嘉早17栽培要點

1.育秧:適時播種,塑料軟盤育秧宜適當早播,大田每畝用種量3-3.5千克;地膜濕潤育秧每畝大田用種量4.5-5千克。注意種子消毒處理,培育壯秧。
2.移栽:適時移栽,每畝插足基本苗10萬苗以上;拋秧一般在3葉1心至4葉1心期,每畝拋栽2.5萬株、基本苗10萬苗以上。由於該品種為常規稻,所以栽插時要比雜交稻多插基本苗。
3.肥水管理:需肥量中等,宜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總用肥量每畝純氮10-12千克,氮、磷、鉀比例為1:0.5:1。用有機肥作基肥,一般每畝施27.5-30千克複合肥,並每畝配施鉀肥7.5-10千克。合理灌水。
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稻瘟病水稻白葉枯病、褐飛蝨等。 [4] 

中嘉早17榮譽表彰

2010年,該品種被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認定為超級稻。 [1] 
2010-2015年,該品種連續6年被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推薦為主導品種。 [1] 
2015年,“超級專用早稻中嘉早17的選育與應用”獲201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獎傑出科技創新獎; [1]  [8]  11月24日,“超級專用早稻中嘉早17的選育與應用”獲得第九屆“大北農”科技獎成果獎一等獎。 [7] 
2017年4月19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完成的"超級專用早稻中嘉早17的選育與應用"研究成果獲得2016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6] 
2021年11月3日,“超高產專用早秈稻品種中嘉早17等的選育與應用”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5] 

中嘉早17意義價值

“中嘉早17”是具有重大突破的代表性水稻品種,中嘉早17具有N、P、K高效和Cd籽粒低積累特性,其推廣應用,對綠色增產、重金屬污染區種植和食品安全均具有重要意義。 [1]  (中國水稻研究所 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