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省成都市中和職業中學

鎖定
四川省成都市中和職業中學始建於1987年,是成都高新區唯一一所公立中等職業學校。學校位於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安和路2355號,佔地面積10.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9萬平方米,實訓基地面積4.6萬平方米。
現有學生3900餘人,教職工300餘人,其中正高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71人;四川省中小學名校長1人,四川省第一批中小學名校長工作室領銜人1人,市區學科帶頭人、高新工匠、優秀教師、教壇新秀、優秀德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優秀黨員等100餘人。 [1] 
中文名
中和職業中學
簡    稱
中和職中
校    訓
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類    別
公立高中
屬    性
職業高中
校舍面積
33166平方米
在校學生
3514人
教職工
265人

四川省成都市中和職業中學校園環境

成都市中和職業中學—學校LOGO 成都市中和職業中學—學校LOGO
四川省成都市中和職業中學是一所獨具特色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隸屬成都高新區社會事業局,是首批實施“四川藏區“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的重點學校之一。學校分為三系三部、信息工程系,交通製造系,現代服務系,本科部,國際部,大專部。在校學生4270人,在職在編教職工264人。
是四川省教育學院指定的全省教育局長、中職校長培訓班的培訓基地,是四川省職業教育窗口學校。
中和職中堅持“愉快、希望”辦學理念,實施創業教育和三級課堂管理,改革評價體系,開設豐富多彩的活動課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為學生創設施展其個性和特長的舞台。學校辦學規模和教育質量穩步上升,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學生“雙證率”達到100%,推薦就業率85%,自主就業達到15%,部分學生開始自主創業,一些知名企業慕名前來招聘學生,畢業生先後被推薦到上海、北京、深圳、珠海、成都等地工作,深受用工單位好評,並取得了良好的發展。

四川省成都市中和職業中學辦學目標

一、規劃的指導思想
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髮展為核心、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堅持“三個服務”:為轄區經濟建設服務,為學生全面發展和就業、創業服務,為學校和教師發展服務;實現“三個並重”:外延發展與內涵發展並重,就業與升學並重,職業能力與人文教育並重。
二、學校發展總目標
經過三到五年的努力,把學校建成辦學特色鮮明的、具有示範作用的“全國1000所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之一。成為成都地區電子、信息工程、機械加工類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訓基地之一。
三、學校具體發展目標
(一)發展規模
----職業高中
職業高中在校生規模控制在3000-3600人,每年招生1000-1200人。
----初中義務教育
完成當地義務教育任務(初中段),為當地羣眾提供優質教育服務。初中義務教育初段學生規模達到900-1100人。
(二)專業建設
抓住職業教育發展機遇,根據高新區社會經濟發展對技能型專業人才的需求,結合學校的辦學特點,以“打造品牌專業,提升骨幹專業,發展新興專業,改造薄弱專業”為指導方針,制定專業發展策略。
到2015年,完成2個省級重點專業建設、創建2個市級重點專業、打造2個品牌專業、開設1個新專業。
(三)師資隊伍
控制教師隊伍數量,提高教師質量。教職工總數保持在300人左右,到2015年引進和招聘優秀專業課教師約35人,使重點專業、品牌專業、骨幹專業的質量優勢進一步突顯。
(四)科研水平
學校的年科研經費達到20萬元:國家級研究項目1個,省級研究課題1項,市級科研課題2項;骨幹教師人均發表或市級以上獲獎1-2篇。
(五)實驗、實訓設備
未來五年,學校每年投入1000萬左右,進一步完善學校各專業的實驗實訓條件。

四川省成都市中和職業中學學校榮譽

成都市中和職業中學—學校榮譽 成都市中和職業中學—學校榮譽
2004年10月,中和職中榮獲四川省校風示範校殊榮,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成為成都市重點專業。2005年,學校被評為成都市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先進單位,華夏基金捐贈中和職中10萬美金,配套修建“成都市華夏機械加工實訓中心”,為成都地區職業教育起示範和輻射作用,屆時,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將成為四川省重點專業。
中和職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生,部分學生升入電子科大、四川農大等大學深造,就業學生先後被成都鐵路分局客運段、富士康集團、華碩電腦公司、交通銀行、愛普生集團、川開集團、騰訊公司等省內外知名企業錄用。
學校設立了文學之星、藝術之星、演講之星、進步之星等特長活動項目,開辦了計算機網絡、攝影、播音、文學、繪畫、演講、音樂、舞蹈、形體藝術等特長展示班,經常舉辦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
學校還非常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除了每年大規模的春運、暑運社會實踐之外,學校還成立了皮鞋美容公司、廢品收購站、校園郵局、校園銀行等,都由學生經營,不僅給予學生學以致用的空間,還培養了他們的自立能力,同時也為家庭貧困的學生解決了經濟上的困難。學校重視開發學生潛能,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此內容為舊校區數據,新校區有所改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