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

鎖定
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位於漳州市薌城區古城西出口處,是一個鬧中取靜的小院落,面積103平方米。 [4]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長汀縣水東街人民巷43號,是福建省委舊址,坐西朝東。由大門、禮拜堂、兩層樓房組成。
中文名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
建築面積
390 m²
建築結構
磚木結構、封火山牆
建立時間
1932年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舊址介紹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漳州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

1927年3月,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前,中共閩南部委書記羅明和閩南部委委員、漳州支部書記翁澤生二人從新聞中發現了蔣介石的反動苗頭,頓感事關重大,便召集閩南部委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制定各種應變措施,使漳州的黨組織、黨員得以保全。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後,為了加快福建全省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進程,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中共閩南、閩北臨委負責人於11月下旬在廈門碰頭,籌備召開各縣負責同志聯席會議,商定在聯席會議上選舉產生福建臨時省委。漳州以其良好的革命基礎被確定為聯席會議的召開地。後來成為臨時省委首位書記的陳明以及接任書記羅明經過商議,選中了漳州振成巷32號的民房,以備福建臨時省委成立之用,並巧妙地安頓了赴漳開會代表。12月4日,中共福建各縣負責同志聯席會議暨中共福建臨時省委成立大會在振成巷32號正式召開。大會通過《告全省同胞書》《福建整治現狀及目前工作大綱》等決議,選舉陳明、羅明等9人為臨時省委執行委員,陳明、陳昭禮等5人為常務委員。中共福建臨時省委的成立,統一了全省黨的組織系統,加強了黨對福建革命鬥爭的領導。每年接待上萬名黨員、幹部、學生和各界羣眾到此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位於漳州市薌城區古城西出口處,是一個鬧中取靜的小院落,面積103平方米。院內有一座磚木結構的2層樓房,主樓一樓為漳州早期革命史展室,主樓二樓為聯席會議復原展室和劉謙初房間。附屬樓為烽火征程——革命戰爭年代之中共福建省委組織發展專題陳列展廳,該展廳分為白區黨組織、蘇區黨組織、三年游擊戰爭時期黨組織三部分進行陳列展示,展廳中還運用雕塑人像、視頻、互動查詢等方式更好地展示了中共福建臨時省委的光輝歷史。 [4]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長汀縣中共福建省委舊址

1932年春,在此設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分組織、宣傳、婦女等部和辦公室。歷任書記羅明(代理)、劉曉、陳壽昌陳潭秋曾洪易劉少奇萬永誠。四月初,毛澤東、周恩來、羅榮桓、聶榮臻等率東路軍在此召開部署攻打漳州的軍事會議。會後,周恩來留汀住在這裏指導省委工作。1981年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列為省保護單位,1988年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德化縣中共福建省委舊址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坂裏)位於德化縣水口鎮東南的石牛山麓,與永泰、仙遊交界,海拔900多米,四面羣山環繞,溝壑縱橫,地勢險要,是一個環境條件極為惡劣的偏僻村落。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較好的羣眾基礎,1944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及所屬的武裝力量從永泰青溪轉移到昆坂村坂裏牛寮溝,建立革命根據地,領導全省人民進行革命鬥爭。建國後,該村被省委確定為老區基點村。2002年7月,省委舊址(坂裏)被命名為泉州市第三批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6月,被命名為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43年至1944年,中國抗日戰爭從相持階段進入到反攻階段。國民黨頑固派無視中華民族利益,發動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國民黨福建軍政當局對閩北地區發動第三次軍事圍攻,中共福建省委駐地建陽太陽山方圓200裏內頑軍密佈,閩北地區鬥爭處於極其艱難的境地。
中共福建省委面對不利時局,果斷作出了南遷閩中的重大決策。1943年8月,省委撤離建陽,遷至永泰。1944年3月,省委機關從永泰青溪遷入德化坂裏牛寮溝,省委書記曾鏡冰,以及蘇華、黃國璋、黃扆禹等領導人先後抵達。1944年5月,左豐美等率省委武裝主力,與省委機關特務隊、閩中特委武裝、閩中工委“挺進隊”勝利會師。至此,省委勝利完成南遷重大任務。6月,省委機關經仙遊東湖轉移至永泰官烈。
在坂裏期間,省委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向全省發出《關於整風學習的決定》,開展整風學習和革命氣節教育,創辦機關刊物《頑強鬥爭者》,指揮全省人民開展一系列革命鬥爭活動,不僅有力地打擊了閩中地區的日軍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囂張氣焰,而且進一步擴大了黨的影響,開創了閩中地區的革命鬥爭新局面。坂裏成為省委領導全省人民抗日反頑鬥爭的指揮中心。省委機關遷移到坂裏後,當地的老百姓不怕犧牲,克服種種困難,搞好後勤保障,做好保密工作,確保了省委機關的安全。
2002年7月18日,泉州市委書記施永康帶領朱明副書記、吳漢民常委和老領導張田丁以及市直有關部門領導,到坂裏召開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舊址修建專題會議,決定重修省委(坂裏)舊址,把昆坂村建設成為綠色風光與紅色文化相融合、革命文物與歷史文物相輝映的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對於收集和保存革命前輩的史蹟,讓後人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廣大幹部羣眾創業熱情,開發建設“紅色之旅”旅遊線路,促進德化旅遊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決定在社會上產生強烈反響。在德化參加革命鬥爭的許集美、黃扆禹等老領導對此十分讚賞,稱其為弘揚革命精神,激勵教育後人之舉。德化縣委、縣政府立即成立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德化)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由縣委書記許昆貞擔任,常務副組長由縣長楊益民擔任。德化縣廣大幹部羣眾熱情空前高漲,為建設省委舊址集思廣益,羣策羣力。特別是老區人民,更是深深感到各級黨組織時時心繫老區、關心老區,不斷推動老區發展。大家都紛紛表示要以修建省委舊址為契機,用老區的優良革命史教育年輕一輩,讓革命老區精神代代相傳。廣大幹部羣眾密切配合,全力支持,以實際行動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作貢獻。
在省、市、縣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省委舊址(坂裏)修建一期工程已於2003年6月竣工,省委舊址陳列館正式開館。具體建設項目包括:(1)坂裏經牛寮溝至石牛山水泥路交接處2.5公里步行石階道;(2)整修原省委和武裝部隊使用過的三座民房;(3)牛寮溝省委舊址部分辦公、住宿竹棚7座和牛寮溝門樓;(4)中共福建省委新紀念碑;(5)水泥路路肩、交會車道和交通警示牌;(6)潔淨水工程;(7)革命歷史陳列館(佔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及部分配套設施。
二期工程擬建設以下項目:人行遊道、食堂、停車場、公廁、安全防護欄、陳列館門埕硬化、綠化,並製作專題宣傳品對省委舊址(坂裏)紅色旅遊進行宣傳推介。
陳列館 陳列館
2021年6月20日,“在這裏讀懂初心使命——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福建站)採訪團走進位於福建省德化縣水口鎮坂裏村的中共福建省委坂裏舊址。在坂裏村,至今還流傳着一段歃血為盟緊跟黨的革命故事。 [3] 
長樂區中共福建省委舊址
在長樂區 [1]  江田鎮南陽村。自江田至南陽村,高山夾峙,一徑深入,途中有三道隘口,形勢險要。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及解放戰爭時期,這裏都是福建東南沿海的革命基點村。1944年8月至1945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遷到南陽,閩中特委機關及閩中游擊隊和省委武裝隊伍也隨着進駐南陽。省委機關在南陽期間,發動沿海各縣開展抗日武裝鬥爭,部署抗日遊擊戰爭,召開省委幹部會議,討論毛澤東《一九四五年的任務》的報告,舉辦兩期黨員幹部訓練班。村中陳亨源故居,是當年省委機關開會辦公地方,舊學堂曾辦過幹訓班,距村五里許的九坑山(筆架山)洞,是當年省委機關安放電台和召開秘密會議的地點。1986年4月29日,經縣人民政府公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長樂縣人民政府撥款,大修南陽村陳氏祖廳,闢為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展廳。程序題大廳前額“中共福建省委舊址”。中共長樂縣委、長樂縣人民政府立重修中共福建省委舊址碑,黃扆禹撰寫碑文。
閩侯縣中共福建省委舊址
位於青口鎮東台村南陽頂山。民國34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書記曾鏡冰率武裝從長樂到南陽頂與林汝南領導的閩中游擊隊會合,並留在南陽頂堅持鬥爭。民國36年初,省委機關正式從古田遷到南陽頂下巖洞,主要活動地點為尾巖洞、下巖洞和上巖洞。下巖洞面積約30平方米,其餘兩洞面積相似,寬約10米,深約30米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