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丘燮亭

鎖定
丘燮亭(1859—1930年),又名亞凡,廣東梅縣人。十六七歲時隨親戚去巴達維亞,初當勤雜,後與友人合資(繼轉獨資)開辦聯興公司,經營米業。1900年,巴達維亞中華會館成立時,他被舉為副總理。對館辦的中華、義成(後改義平)兩校多有贊助。荷印殖民政府委他為華人甲必丹。丘氏曾出資支持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民國初年被湖南都督譚延闓聘為顧問;曾獲國民政府頒發的四等和三等嘉禾勳章。1929年應邀回國參加孫中山安葬大典,排序扶靈行列。丘氏一生熱心桑梓教育。早年在家鄉建立時習軒,供青少年讀書識字;20世紀初,捐資創辦三堡學堂(今丙村中學)、永捷高等小學;1913年與葉子彬等鄉賢在梅城創辦私立東山中學 [1]  除經營米行,還辦起了糧食加工廠,組成從糧食加工到銷售的企業經營網,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隨後,丘燮亭又在巴城辦起巴達維亞銀行。丘燮亭為維護華僑利益,他與當地華僑共同發起成立中華商會,被推舉為巴城中華商會首任會長。 [3] 
中文名
丘燮亭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59年
逝世日期
1930年6月11日
職    業
經營米行
出生地
廣東梅縣

丘燮亭人物經歷

丘燮亭,原名丘宏寰,又名丘鸞馨,號燮亭,在南洋,很多人稱呼他為丘亞桓、丘亞凡。 [4]  廣東梅縣雁洋長教人,出生於1859年。是華僑富商、愛國僑領之一。他早年喪父,家境貧寒,14歲到惠州當店員。17歲去印尼,在巴城(今雅加達)親戚楊碧浩店中做工,因勤勞能幹,為人厚實,深受楊賞識,後在楊碧浩支持下自行開業,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企業得於發展,才34歲,便成為當地華僑中有名的企業家。
丘燮亭長期僑居海外,但對家鄉公益事業,特別是教育事業最為熱心。清光緒年間,捐資在本村建私塾“時習所”,供青少年讀書識字。後又捐資7000多銀元興辦永捷高等小學。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與江柏堅等籌辦新學,捐贈2000銀元購買土地,作為建三堡學堂校址。1907年再捐資1.3萬銀元建三堡學堂(丙村中學前身)校舍。1913年他先後捐資近萬銀元給東山中學建校。1928年捐資萬元給丙村中學建“僑光樓”。從清末到民國初期,他先後資助丘宗嶽、丘君奮等10多位青年赴日留學。1927年5月,東山中學遭國民黨當局封閉,600多名學生流離失所,丘燮亭聞訊後,在印尼發起成立“華僑援助東山中學委員會”,致電廣東省教育廳,據理陳情聲援,伸張正義。是年秋,東中覆校後,他在海外進行募款捐助。次年4月,他獲悉當局擬強行將東山中學、學藝中學、嘉應大學3校合併,便立即從海外發電給廣東省政府,提出抗議,幾經交涉,迫使政府當局取消並校計劃。1929年,東山中學校長盧輝蓀為辦校出洋募捐,遭奸人誣陷,被荷蘭殖民當局拘捕入獄。丘燮亭不顧70高齡,四處奔走交涉,鼎力營救,同時成立巴城東山中學募捐委員會,大力協助籌款,丘燮亭本人就饋贈1.4萬多銀元。
1930年6月11日,丘燮亭在印尼巴城病逝,終年71歲。臨終前還念念不忘桑梓教育事業,立下遺囑:“治喪費用極力節省,剩餘之款撥充公益基金,孝堂不用香燭祭品,只用鮮花,親朋挽軸不宜受……”其後裔繼承他的遺志,發揚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先後捐資給丙村中學、東山中學、南口中學、華僑中學等校擴建校舍,興建丙村錦江橋、鬆口梅東橋、梅縣體育館,擴建體育場、陰那山旅遊區及其家鄉公益事業等。丘氏祖孫三代愛國愛鄉,熱心公益,重視興學育才,深為縣人敬仰。 [2] 

丘燮亭主要貢獻

他對公益福利事業,特別是教育事業最為熱心。1901年在印尼創辦八帝貫中華中學和義成學校。清光緒年間,捐資在長教村下寮建私塾“傳習所”。後又捐資7000多銀元在長教村油坊背興建永捷學校,這是梅縣當時最早改私塾為新學的小學校之一。1905年,丘燮亭與江柏堅、温佑才等共同創辦丙村三堡學堂(今丙村中學前身),他出資2000元光洋購買上壩頭土地作為建三堡學堂校址。1907年,又捐資1.7萬元白銀建築三堡學堂校舍。1913年,丘燮亭先後捐資近萬元襄助東山中學興建校舍。1928年,捐資近萬元給丙村鎮中學興建僑光樓和小禮堂(後改為學生宿舍)。20世紀20年代,丘燮亭得知上海創辦暨南大學,即捐資近萬元給暨大興建校舍及充實圖書、教學儀器設備。 [3] 
丘燮亭在出資辦學的同時,還先後出資選派出家鄉青年丘宗嶽(柳濱)、丘君奮(福謙)、丘退庵(福兆)、丘公哲(增榮)、丘正歐等人到日本及歐美各國學習化工、數學、陶瓷、紡織等專業。由丘燮亭提供資助,從中學讀到大學以及到外國留學的青年,取得學士、博士學位的就有50餘人。 [3] 
丘燮亭還是一位關心時政的人士。1900年前後,中國因戊戌變法失敗,政局詭譎,主張維新的光緒皇帝面臨被廢危險,丘燮亭曾與眾多南洋華僑一起抗議,發電報給慈禧太后把持的清廷,力挺光緒皇帝。 [4] 
丘燮亭畢生關注國家的興哀,民族的危亡。1885年2月法國侵佔中國邊境鎮南關(今友誼關)後,年輕的丘燮亭就曾和一批愛國華僑發出聲援,支持馮子材收復鎮南關。1911年辛亥革命,丘燮亭不僅思想上擁護孫中山的革命主張,而且以財力、物力支援推翻滿清王朝的鬥爭。 [3] 

丘燮亭親屬成員

兒子:丘心榮、丘向榮、丘陶榮、丘佐榮 [4] 
女兒:丘新榮(丘冠梅) [4] 
丘燮亭非常關注子女的教育,曾經送兒子丘心榮到日本的早稻田實業學校留學,其女丘新榮(冠梅)則到東京英文女子大學學習,丘新榮後來還加入近代著名的文學社團——南社。其他的幾個兒子也畢業於法蘭西國立大學、美國愛俄華大學、嶺南大學、暨南大學等高校。 [4] 
丘燮亭先生去世後,他的兒子丘心榮、丘向榮等兄弟將收到的賻儀和先生部分遺產一萬盾,捐獻作中學基金,不足部分由他的堂侄丘元榮予以捐款完成。 [4] 

丘燮亭人物紀念

印尼雅加達椰城石橋頭的百氏總義祠牆上有一塊紀念碑記,刻有丘燮亭的浮雕像,因為丘燮亭生前一直致力支持雅加達華僑公學,地點就設在百氏總義祠。 [4] 
在他的家鄉丙村中學、華僑中學舊址等地有以他命名的教學大樓,矗立着他的銅像。在梅縣丙村中學校園內有丘燮亭紀念亭。 [4] 

丘燮亭人物故居

丘燮亭故居大夫第位於廣東梅縣雁洋鎮長教村大石背,丘燮亭的故居“大夫第”及其附屬建築,與堂侄丘元榮的故居“瑞德樓”隔着小溪相望而立。在他的故居大夫第,一百多年前嘉應州知州吳宗倬為他題寫的“誼敦桑梓”。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