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丘比特經濟模型

鎖定
2020年4月25日,人民創投合夥人趙亞輝教授在完美世界教育聯合復策國際商學院推出的“復策戰疫 在線賦能”第九期公益直播中,首次提出“丘比特公式”和“丘比特經濟模型”。 [1] 
中文名
丘比特經濟模型
提出人
趙亞輝
提出時間
2020年4月25日
釋    義
基於“影響力-粉絲-付費用户”這一“影響力經濟”變現路徑推演出來的“五因子”模型

丘比特經濟模型丘比特經濟模型的定義

“丘比特經濟模型”是基於“影響力-粉絲-付費用户”這一“影響力經濟”變現路徑推演出來的“五因子”模型。 [1-2] 
為增強模型解釋的直觀性,圍繞戀愛的不同階段新創了 “初見指數”、“暗戀指數”、“表白指數”三個指標。此外,由於五因子(又名“五朵金花”)構成的斜率形似愛神丘比特之箭,故命之名為“丘比特率”,“丘比特經濟模型”也因此得名。 [1-2] 
丘比特公式如下:
V=C·γ·α·β ·ARPU·T 公式(1) [1-2] 
其中,
V=企業或產品能實現的商業價值;
C=為擴大影響力付出的成本;
γ=從成本到影響力的轉化變量,簡稱“初見指數”;
α=從影響力到粉絲的轉化變量,簡稱“暗戀指數”;
β=從影響力到粉絲的轉化變量,簡稱“表白指數”;
ARPU=單位時間(頻次)平均用户收入;
T=時間(頻次)。 [1-2] 
公式(1)移項得:
=γ·α·β ·ARPU·T= δ 公式(2)
γαβARPU,T 五因子合稱“五朵金花”
δ即“丘比特率” [1] 

丘比特經濟模型丘比特經濟模型的原理

圖1 丘比特經濟模型原理 圖1 丘比特經濟模型原理
做企業、做產品或服務的最終目標是盈利,實現持續盈利則源於存在可觀數量的、且願意為產品或服務付費的用户;而付費用户往往沉澱於對這一產品或服務的關注者,即“粉絲”;粉絲通常是被產品或服務在其接觸範圍內產生的影響吸引而來,比如廣告、親友推薦;企業或其產品、服務想要產生一定影響力以俘獲粉絲,收穫付費用户,必然需要付出一定成本進行營銷相關活動。 [2] 
基於上述邏輯,丘比特經濟模型背後的原理可用右上“漏斗”狀圖形來解釋。 [2] 
右上圖1展現了“影響力-粉絲-付費用户”層層轉化、沉澱的過程:
影響力(I)可看作成本(C)的函數,定義為“I=C· γ”(公式3);
粉絲(F)可看作影響力(I)的函數,定義為“F=I· α” (公式4);
付費用户(U)可看作粉絲(F)的函數,定義為“U=I· β” (公式5)。 [2] 
“影響力-粉絲-付費用户”這一轉化過程與戀愛十分相似:當某個產品或服務產生一定影響力、進入到人的視線時,就類似於一對男女萍水相逢,“初見”後一方暗生情愫,默默關注,開始或漫長或短暫的“暗戀”,等到某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奉上玫瑰,吐露心意,完成“表白”,實現付費。因此,可分別將γαβ命名為“初見指數”、“暗戀指數”、“表白指數”。 [1-2] 
至於表白是否成功,則不在模型討論範圍之內。
丘比特公式的推導:
V=U·ARPU·T
=I·α·β ·ARPU·T
=I·α·β·ARPU·T
=C·γ·α·β ·ARPU·T(即丘比特公式) [2] 
右下圖2將“丘比特率”δ以圖像的形式展現出來:δ可以看作一種斜率,δ值越高,可實現的商業價值越高。δ大於1時商業價值可以實現對成本的覆蓋,δ小於1時,則可能面臨入不敷出的境況。δ的大小則取決於γαβARPU,T “五朵金花”。 [1-2] 
圖2 丘比特經濟模型 圖2 丘比特經濟模型

丘比特經濟模型丘比特經濟模型的指導意義

在丘比特經濟模型裏,提高商業價值的核心要義便是提高“丘比特率”δδ由五個因子構成,需要根據自身長短板選擇性價比最高的一個或幾個因子做文章。而“丘比特率”δ的高與低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追求長期的高δ,有時就不得不犧牲短期的δ,以短期極高的成本換取未來較高的價值,以時間換空間。但不可否認的是,盈利能力越強的企業其δ越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