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世界貿易中心七號大樓

鎖定
世界貿易中心七號大樓(英語:Seven World Trade Center),是美國紐約曼哈頓下城的摩天大樓,屬於世界貿易中心建築羣的一部分。舊樓於1987年落成,在九一一襲擊事件中遭到破壞而倒塌。大樓在2006年完工開幕。兩棟建築都是由兆華斯坦地產開發建造,建地則自紐約與新澤西港口事務管理局租借。
原本的世界貿易中心七號大樓樓高47層,外牆以紅色石材包覆,建築平面為一正方形,與世界貿易中心廣場間有一條行人天橋相連。大樓原先是建造在一座聯合愛迪生電力公司的變電所上方,因此有一些建築設計限制。當大樓在1987年開幕時,兆華斯坦在招募承租户上遇到困難。因此隔年與所羅門企業簽訂長期租約,同時該公司也成為大樓主要承租户。在2001年9月11日,鄰近的世界貿易中心北塔倒塌,且其碎片殘骸還間接使世貿中心七號大樓崩塌。北塔的碎片殘骸也引起了火災,順勢蔓延至七號大樓低樓層區域。大樓內部的滅火系統由於水壓不足無法抵擋火勢,最後終因內部的重要柱體彎曲致完全倒塌。世貿中心七號大樓是第一棟因為火勢失控而倒塌的高層建築,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因火災而倒塌的鋼筋摩天大樓。
中文名
世界貿易中心七期
地    位
完成
興    建
2002–2006 2002-2006
使    用
辦公室

世界貿易中心七號大樓設計與佈局

原始的世界貿易中心七號大樓樓高47層,由艾莫瑞·羅斯父子公司設計。外牆由黃色花崗岩立面建成。大廈高度為190米(620英尺),建築平面形狀為長100米(330英尺)、寬43米(141英尺)的梯形。營建商為鐵獅門地產和工程,於1983年動土 [1]  。1987年3月大樓落成啓用,成為世界貿易中心的第七座建築物。
大樓建造在聯合愛迪生電力公司於1967年建成的變電所上方。變電站預留了沉箱,容許日後可發展樓高25層,總樓地板面積達56,000平方米(600,000平方英尺)的建築物。然而最終大樓設計面積卻大於原先變電站所許可的結構。
因此世界貿易中心七號大樓的五樓至七樓之間設計了一套重力轉移桁架和樑柱系統,能將建築的承重轉移至較大的地基。大樓除了使用於1967年安裝的既有沉箱,也增加了數個新的沉箱。五樓作為大樓的連續結構(structural diaphragm),以提供建築的橫向穩定性,並負責將重量分配至新舊沉箱間。在七樓以上,大樓結構採用常見的筒狀結構設計,在建築的中心和四周設有立柱,量體的重量由連續的橫向構架支撐。在世貿中心七號大樓的東南側有一個斜坡提供整個世貿中心用來運輸貨物。
大樓一樓的東側設有一個貨車碼頭,提供整個世界貿易中心建築羣使用,碼頭佔據了一樓近四分之一面積。建築的三樓以下完全開放挑高,提供貨車進入所需的高度。大樓鋼鐵結構上噴灑以石膏為原料的火力克作為防火塗層,能為鋼製的梁、副梁和桁架提供兩小時的耐火效能,鋼柱則有三小時的耐火效能。
機械設備安裝在4至7樓,包含在5樓的12個變壓器。所羅門·史密斯·拜尼(Salomon Smith Barney)和其他租户使用了安裝在應急辦公室中的幾個應急發電機。地下儲存了24,000加侖(91,000升)的柴油以供應發電。另外,一至九樓都存有柴油燃料。1993年2月26日世界貿易中心爆炸事件發生後,紐約市市長魯迪·朱利安尼決定在世貿中心七號大樓設置應急指揮中心和相關燃料箱。這個決定因為911事件而受到批評,但現今人們不認為建築物中的燃料是引起倒塌的關鍵。建築的屋頂包括一個朝西面的小閣樓和一個朝東面較大機械閣樓。
每層樓有4,400平方米(47,000平方英尺)的使用空間,比市中的大多數辦公建築要大得多。總體而言,世貿中心七號大樓總共有173,500平方米(1,868,000平方英尺)的辦公空間 [2]  。兩天橋連接了世界貿易中心綜合大樓,橫跨維希街(Vesey)與世貿中心七號大樓的三樓。世貿中心七號大樓大廳有藝術家阿爾·赫爾德的三幅壁畫:《第三圓環》(The Third Circle)、《泛北十二》(Pan North XII)和《伏斯七號》(Vorces VII)。

世界貿易中心七號大樓租户

1986年6月竣工之前,德崇證券付30億美元租金給兆華斯坦租賃為期超過30年的世貿中心七號大樓 [3]  。1986年12月,在伊凡·博斯基內線交易醜聞爆發後,德崇只需要少部分租約,兆華斯坦只好另覓租客 [4] 
Spicer&Oppenheim公司同意租賃14%的空間,由於黑色星期一和其他因素對曼哈頓下城房地產市場產生之不利影響,使得兆華斯坦在很多年還是無法找到剩餘86%的租户。1988年4月,兆華斯坦降低了租金,並作出了其他讓步。
同年11月,所羅門兄弟暫停在中城哥倫布圓環建一個大型新複合商業區的計劃,並同意租賃世貿中心七號大樓最上面19個樓層長達20年 [5]  。該建築於1989年經過全面翻新,以符合所羅門企業的需求。因此建築便更名為所羅門企業大廈(Salomon Brothers building)。共三個樓層清空給所羅門企業使用,同時租户仍可繼續使用其他樓層,並且添加超過350噸的鋼材以構建三個雙倍高度的樓層。五樓則安裝了13台柴油發電機作為備用發電站的一部分。
兆華斯坦的區域經理説:“事實上,所羅門正在原本的建築物中再建築一個新的建築物。而且還是現有還在使用的建築物,所以使情況更復雜。”拉里·希爾弗斯坦説這個不平凡的任務是可行的,因為它是設計允許樓層的整個部分抽離,而不會影響建築的結構完整性,例如有人可能需要雙倍挑高的樓層。
911事件發生當時,所羅門是世貿中心七號大樓最大的租户,面積1,202,900平方米(12,948,000平方英尺),含28至45樓,共計承租了70%的建體。其他主要租户包括ITT Hartford保險集團(11,400平方米)、美國運通國際銀行(9,900平方米)、渣打銀行(10,350平方米),以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9,850平方米)。較小的租户包括美國國家税務局區域市政局(8,400平方米)和特勤局(7,900平方米)。更小的租户包括紐約市緊急管理辦公室、全國保險委員會協會、聯邦住房貸款銀行、第一州管理集團公司(First State Management Group Inc.)、公積金管理,和移民歸化局。國防部(DOD)和中央情報局(CIA)與國税局一起使用25樓。46至47樓與底層六樓和部分七樓一樣都是放機械的樓層 [6] 

世界貿易中心七號大樓9·11事件

參考主詞條:9·11事件
倒塌
由於北塔於2001年9月11日倒塌,重型碎片撞擊世貿中心七號大樓,破壞了建築物的南面,並持續燃燒到晚上 [7]  。這次的倒塌也對7樓和17樓之間的西南角以及44樓和屋頂之間的南面造成了破壞。其他可能的結構損壞包括在24樓和41樓之間的南面中心附近的大垂直裂縫 [7]  。該建築物配有灑水系統,但是有一些原因導致故障,因為噴淋系統不是全自動系統,必需手動啓動電氣消防泵。地面控制器只有單一接頭到噴水機器;而噴水滅火系統需要一些動力來使消防泵輸水。但同時還面臨水壓過高,水供給噴淋頭不足的問題 [8] 
北塔崩塌後,一些消防隊員進入世貿中心七號大樓搜索該建築物。他們試圖撲滅較小的火,但因水壓過高而作罷。一天過去,大火吞噬了七號大樓的數個樓層,建築東側仍有火舌持續竄出。下午,6至10樓,13、14樓,19至22樓和29、30樓仍有火勢。尤其是7至9樓和11至13樓的火勢仍持續失控。大約下午2點,消防隊員在10和13樓之間的七號世貿大樓的西南角注意到一個隆起,代表該建築物結構已不穩定,隨時可能崩塌。同時消防隊員還聽到了來自建築物的吱吱聲。下午3:30,紐約市消防局長丹尼爾·A·尼格羅基於對人員安危考量而疏散該地區,並決定停止救援行動,所有人儘速撤離世貿中心七號大樓。根據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研究顯示東部機械閣樓開始崩塌時,建築物在EDT下午5:20:33開始崩塌。但完全倒塌的時間則眾説紛紜,FEMA紀錄的時間為下午5:21:10(EDT),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則紀錄為下午5:20:52(EDT) [9]  。大樓倒塌並沒有造成額外的人員傷亡。
研究
倒塌示意圖。建體先由底層東側開始傾圮,之後垂直傳入樓頂。 倒塌示意圖。建體先由底層東側開始傾圮,之後垂直傳入樓頂。
2002年5月,FEMA根據與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結構工程研究所聯合進行的初步調查,在W·金·科爾利博士領導下發表了一份關於倒塌的報告。FEMA初步的調查結果顯示,倒塌主要不是由於第一世貿中心(1 WTC)或第二世貿中心(2 WTC)的倒塌造成的衝擊損壞,而是由於其他兩個塔的碎片點燃且缺乏噴水器的水而持續燃燒,以及沒有啓用手動消防系統。該報告沒有就崩塌的原因得出結論,因此還需進一步調查。
隨後,NIST獲授權對世界貿易中心雙塔和世貿中心七號大樓的結構性破壞和倒塌進行調查。由夏姆·桑德爾(Shyam Sunder)博士領導的調查利用了內部的技術專長以及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SEI / ASCE)結構工程研究所的一些外部私人機構的知識;消防工程師協會(SFPE);美國消防協會(NFPA); 美國鋼結構學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 Construction,AISC);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和紐約結構工程師協會(SEAoNY) [10-11] 
世貿中心七號大樓的調查推延到了雙子星大廈的報告完成之後。與此同時,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在2004年6月提供了關於大樓的初步報告,之後不斷更新調查進度。根據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的説法,世貿中心七號大樓的調查延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含了在2004年6月到2005年9月期間,研究所的工作人員都從世貿中心七號大樓轉調到雙子星大廈的事件調查當中。2007年6月,首席調查員桑德説道:
“我們將竭盡所能地進行調查,同時嚴格測試和評估各種情況,以還原事情的真相。世貿中心七號大樓的調查和雙子星大廈一樣具有很高挑戰性,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我們透過雙子星塔的事件調查吸取了大量的經驗及教訓、改善調查技術並運用於世貿中心七號大樓的調查上。” [12] 
2008年11月,NIST發表世貿中心七號大樓倒塌原因的最終報告。報告內容承襲研究所於2008年8月21日發表的報告草稿,其中也包括了當時的公眾評論。在調查中,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利用ANSYS的技術來模擬建築倒塌的起因,同時利用LS-DYNA模型來模擬倒塌時全面的反應。NIST確定柴油燃料在整起事件中沒有起到重大的影響,雙塔或者傳遞元件坍塌也不是造成的結構損壞的主因。沒能即時用水滅火才是導致整起事件的主要原因。火勢在下午失去控制,導致編號79柱附近的地板梁膨脹,並將一個主樑推離其座位,導致8到14層樓的地板缺乏支撐。失去支撐的9樓將東屋頂和附近的柱子一同扯倒。由於這些關鍵柱的扭曲,隨之而來得崩塌從東向西穿過建築物的核心,使的周邊支撐超載,導致7到17樓之間的樑柱也一同彎曲,最後建築物的剩餘部分也跟着分崩離析。起火點是在公室的內部,火勢延燒了7個小時,因此判定內部的缺水正是造成本次事件的主要原因。
大樓坍塌產生的碎塊對曼哈頓社區學院的菲特曼大廳(位於百老匯30號附近)造成了無法修復的嚴重的破壞和污染。2009年修訂後的計劃要求拆除該建築物,並於2012年完成新的曼哈頓社區學院大樓,花費3.25億美元。 鄰近的威訊大樓是一座1926年建造的裝飾藝術建築,七號世界貿易大樓的崩塌對它的東面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最後以14億美元完成修復。
許多與聯邦調查有關的文件都收藏在七號世界貿易大樓內部。公平就業機會委員會研判將有10,000多宗案件受到本次事件的影響。機密局最大外地辦事處的調查檔案全因這次的事件消失了,一位特工説道:“我們儲存在世貿中心七號大樓的所有證據,都和建築物一同灰飛煙滅了。”與世通公司弊案相關的電子郵件在事件中遭到摧毀,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後來只好向所羅門兄弟公司(隸屬於花旗集團)索求相關證據。
NIST的報告中沒有發現任何的證據支持相關的陰謀論。研究所沒有觀測到傳聞中使窗口產生破裂的爆裂物和爆炸聲音。基於火災的觀測及建築物結構對火災的反應,也沒有發現任何多餘的可疑物體,因此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認為使用鋁熱劑的燃燒材料(例如鋁熱劑)造成建築物毀損的陰謀論純屬空穴來風 [13] 
根據調查,NIST重申了其早先對於雙子星大廈倒塌的報告中提出的若干建議,並依據相關建議的部分立即採取調查行動:應在假設沒有噴灑器的情況下評估耐火性;並考慮熱膨脹對地板支撐系統的影響。透過這次的調查瞭解到,建築規範是為了生命安全而建造的,其目的不在於穩固建築物結構以防止其倒塌,因此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提出建議,未來的建築物即便噴灑式滅火器無法使用,也不應該因為發生火災而倒塌。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