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世界和平女神

鎖定
為了表達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的美好願望,向世界傳播中華民族“和為貴”的文明理念,由著名中國藝術家、民族英雄文天祥第24代傳人文元衍(遙遠)先生創作的世界和平女神鵰塑已運抵以色列海法市並於8月20日舉行落成儀式。這已經是第三尊世界和平女神鵰塑,前兩尊分別送贈法國和智利。
中文名
世界和平女神
目    的
為了表達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的美
創作人
文元衍
具    體
前兩尊分別送贈法國和智利

目錄

世界和平女神簡介

2004年6月3日,世界和平女神鵰塑在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底登陸勝利60週年之際,經法國議會批准,首次在當年登陸的中心位置落成。至此,世界和平女神鵰塑作為被世界公認的和平藝術象徵被人們廣為紀念。
世界和平女神 世界和平女神
2011年10月13日,第二尊世界和平女神鵰塑為紀念和平攜手、人道救援智利礦難一週年,安放在礦難發生地南美智利科皮亞坡市。繼歐洲之後,世界和平女神鵰塑在美洲勝利落成。

世界和平女神訪談錄

世界和平女神 世界和平女神
新華網對世界和平女神鵰塑作者遙遠先生進行了獨家專訪,下面是訪談實錄:
新華網:遙遠先生,首先請接受我們對您這一和平之舉的崇高敬意,感謝您對世界和平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可否請您首先談一談世界和平女神像創作的文化底藴和理念?
遙遠:和平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也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理念。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歷經五千年風雨而未曾中斷的優秀文化。她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個“和”字。2500年前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就説過“禮之用,和為貴”,強調和是一種最高理想追求。中國古代的哲學著作《周易》指出“保合太和,乃利貞”,也認為萬物協調,和諧共處,才是最高境界。中國春秋時期的經典著作《中庸》認為“致中和,天地焉,萬物育焉”,強調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睦、人的身與心平衡,達到中正平和的境界,萬物才能各得其所,蓬勃發展。世界和平女神鵰塑正是以中華五千年“和”文化為底藴。世界和平女神鵰塑的創作讓抽象的和平具象化,嚮往的和平現實化,神聖的和平人格化,崇高的和平親切化,使她成為感召世界人民,推進世界和平的偉大象徵。
珠海和平女神像 珠海和平女神像
新華網:我們知道繼法國和智利之後,第三尊世界和平女神於8月20在以色列海法落成,請問為什麼選擇海法作為第三尊世界和平女神的安放地?
遙遠:海法的意思是“美麗的海岸”,西瀕地中海,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港寬水深,氣候温和宜人,為地中海東岸著名的旅遊勝地。
新華網:世界和平女神像所表述的理念與猶太文化和伊斯蘭文化有衝突嗎?
珠海和平女神像 珠海和平女神像
遙遠:世界和平女神像所表述的理念與猶太文化和伊斯蘭文化有着內在的聯繫,是相通的。猶太教基本教義是希望所有人行公義,懷憐憫之心,人人都應受到尊重,各民族共享世界和平。伊斯蘭原意為“順從”與“和平”,指順從和信仰創造宇宙的安拉,以求得和平與安寧。可見和解與和諧是各民族的最大公約數,也是各民族優秀的文化精髓。這正是世界和平女神所傳遞的理念。
遙遠先生接受新華網專訪。
新華網:我們瞭解到繼海法以後,第四尊世界和平女神鵰塑要送贈巴勒斯坦的拉瑪拉,為什麼先海法後拉馬拉?
珠海和平女神 珠海和平女神
遙遠:這裏我要特別強調一點,誰先誰後並非孰輕孰重。因為在兩地同時安放,技術層面上是根本無法操作的,這自然就存在先與後的問題。從地理位置上看,海法在北,拉馬拉在南。按照中國《周易》太極之佈局,海法和拉馬拉分別在兩個氣點上。海法位北,為“休門”,而拉馬拉處南,為“景門”。“休”門不息,“景門”不寧。此種安排的道理就在於此。另外,根據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與“平”是相輔相成的,二字結合方能構成“和平”,也就是説,和平的實現一定不是單方面的。同時,巴勒斯坦的原意是“和平的土地”,和平。選擇巴勒斯坦的經濟、文化、商業中心拉馬拉,這個擁有3500年的歷史,在中東地區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的歷史文化名城安放世界和平女神鵰塑,意義十分深遠。
新華網:巴以和談於9月重啓,時值這一重要歷史時刻,代表中國人民和平祝願的世界和平女神鵰塑於8月20日在以色列落成,具有怎樣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遙遠:值此巴以重啓和談的重要歷史時刻,承全世界熱愛和平人們共同心願的世界和平女神鵰塑在海法落成,在表達中國人民和平祈願的同時,也希望和談雙方能夠從此迎來真正的和平願景。這既是巴以人民的福祉,更是全世界人民的福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