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痴不聾,不作阿家翁

鎖定
不痴不聾,不作阿家翁(拼音:bù chī bù lóng,bù zuò ē gū wē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朝梁·沈約宋書·庾炳之傳》。 [1] 
不痴不聾,不作阿家翁(痴:傻;阿:詞的前緩,用於親屬稱謂前;家:通“姑”,丈夫的母親;翁:丈夫的父親;阿家翁:即婆婆公公)意思是不會裝聾作傻,就不當婆婆公公。指長輩要寬宏大量,遇事不必過分認真。複句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分句。 [1]  [3] 
中文名
不痴不聾,不作阿家翁
拼    音
bù chī bù lóng,bù zuò ē gū wēng
出    處
宋書·庾炳之傳》
注音字母
ㄅㄨ` ㄔ ㄅㄨ` ㄌㄨㄥ',ㄅㄨ`ㄗㄨㄛˋ ㄚ ㄍㄨ ㄨㄥ
語法結構
複句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定語、分句

不痴不聾,不作阿家翁成語出處

南朝梁·沈約《宋書·庾炳之傳》:“不痴不聾,不成姑公。” [1] 
唐·魏徵《隋書·長孫平傳》:“臣不勝至願,願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寬裕之德。鄙諺曰:‘不痴不聾,未堪作大家翁。’”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不痴不聾,不作阿家翁”。 [1] 

不痴不聾,不作阿家翁成語典故

唐玄宗末年(公元755年),爆發了有名的“安史之亂”,以後又接連發生了回紇、突厥等少數民族入侵,唐皇被逼得幾次逃難,國勢岌岌可危。 [2] 
郭子儀是唐朝的“中興名將”。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擔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擊敗史思明。唐肅宗即位後,任關內河東副元帥統率官軍和回紇軍隊收復長安和洛陽。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王朝又多次受到叛亂藩鎮和吐蕃、回紇等外族的入侵,均靠郭子儀及其部下的努力轉危為安。 [4] 
唐代宗李豫為了酬勞郭子儀,除了給他高官厚祿外,還把自己的女兒昇平公主嫁給他的兒子郭暖為妻。一次郭子儀壽誕,小兩口吵架,昇平公主擺起了公主架子。郭暖氣忿忿地説:“你是公主又有什麼了不起!皇帝不是全靠我爸爸出力才能坐穩皇位麼?我爸爸還不稀罕做皇帝呢,要不然早就做了!”昇平公主氣得立刻跑回皇官去向皇帝哭訴。郭子儀嚇得要命,郭暖的話如果被迫究起來,是要滿門抄斬的啊!於是立刻把郭捆綁起來,並向皇帝李豫請罪。 [2] 
李豫卻不以為然地笑道:“俗諺説:‘不痴不聾,不作阿家翁。’兒子、媳婦吵嘴説的話,大人何必計較呢?”一場天大風波,就這樣平息了。 [2]  [3] 

不痴不聾,不作阿家翁成語寓意

唐王朝從肅宗到代宗兩朝,國家始終處於動亂之中,朝廷統兵大將,幾乎都是郭子儀的部將。對於唐王朝,郭子儀堪稱中流砥柱、國之干城。代宗對郭子儀極其敬重,封為汾陽郡王。德宗更是尊稱他為“尚父”。對於郭暖的出言不遜,唐代宗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勸郭子儀道:“不痴不業,不作阿家翁。小一輩爭吵,何必計較。”無論是一國之君、一地之官,還是一家之主,如果對那些無關大局的瑣碎之事斤斤計較,事事都要辨個是非明白,結果多半是鬧得焦頭爛額,最後還得不了了之。只有寬宏大量,對某些小事,不宜過分明察,要有容忍小輩的氣量,才能夠家和萬事興。 [4]  [5] 

不痴不聾,不作阿家翁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不痴不聾,不作阿家翁”意思是不會裝聾作傻,就不當婆婆公公。指長輩要寬宏大量,遇事不必過分認真。複句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分句。 [1]  [3] 
  • 運用示例
清·李汝珍《鏡花緣》九三回:“過於明白,原非好事,倒是帶些糊塗最好。北方有句俗語,叫做‘憨頭郎兒增福壽’;又道‘不痴不聾,不作阿家翁’。這個笑話,細細想去,卻很有意味。” [1] 
錢鍾書圍城》七:“有時她做的菜似乎量太少,我想,也許她買菜扣了錢,人全貪小利的。‘不痴不聾,不作阿家翁’,就算了罷。” [1] 
參考資料
  • 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104
  • 2.    桑楚主編. 中華典故[M]. 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3.09:77-78
  • 3.    朱祖延編著. 引用語大辭典 增訂本[M]. 武漢:武漢出版社, 2010.05:36
  • 4.    林成西,許蓉生編著. 語典[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09:1405-1406
  • 5.    巫建英. 人際交往諺語[M]. 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 2021.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