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教而殺

鎖定
不教而殺,漢語成語,拼音:bù jiào ér shā,意思是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懲罰。 [1]  出自《論語·堯曰》。
中文名
不教而殺
外文名
Excute without teaching
拼    音
bù jiào ér shā
近義詞
不教而誅
反義詞
諄諄教誨
注    音
ㄅㄨˋ ㄐㄧㄠˋ ㄦˊ ㄕㄚ
出    處
論語·堯曰

不教而殺釋義

教:教育;殺: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 [2] 

不教而殺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堯曰》:“不教而殺謂之虐。” [2] 

不教而殺例句

王若虛 《五經辨惑下》:“蓋《論語》雲‘不教而殺者’,謂其先務之不知,而專事其末耳。” [4]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諸凡國法,治人身惡之既形者,制其滋蔓之多,必先教以天條,而後齊以國法,固非不教而殺矣,亦必有恥且格爾。” [5] 

不教而殺成語用法

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用於書面語。

不教而殺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56歲的孔子擔任魯國的大司寇,他上任時頒佈了三大法令,實行實價買賣,男女分道而行,款待外國人。當時少正卯出來反對被抓,手下問孔子殺不殺,孔子一向推行“仁政”,主張教育,認為“不教而殺謂之虐。”就把他抓入牢中。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