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完全齒輪機構

鎖定
不完全齒輪機構其主動輪上的齒數是不完整的,從動輪上的齒數與位置由從動輪的運動與間歇時間確定。當主動輪作單向轉動時,從動輪作單向間歇運動。在從動輪的停歇期間,兩個齒輪的輪緣各有鎖止弧以對從動輪實施定位防止從動輪在此狀態下自由運動。
中文名
不完全齒輪機構
外文名
incomplete gear mechanism
系統組成
主動輪、從動輪
類    別
物理學
結構形式
外齧合、內齧合
應    用
生產自動線等

不完全齒輪機構簡介

不完全齒輪機構是由普通漸開線齒輪機構演化而成的一種間歇運動機構,其基本結構形式分為外齧合和內齧合兩種。根據不完全齒輪機構的結構特點,當主動輪的有齒部分與從動輪輪齒齧合時,推動從動輪轉動;當主動輪的有齒部分與從動輪脱離齧合時,從動輪停歇不動。因此,當主動輪連續轉動時,從動輪獲得時動時停的間歇運動。
不完全齒輪機構結構簡單、工作可靠,但其加工藝較複雜。由於從動輪在運動全過程中並非完全等速,每次轉動開始和終止時,角速度有突變,存在剛性衝擊,所以不完全齒輪機構一般用於低速、輕載的工作場合,如在自動機牀和半自動機牀中用於工作台的間歇轉位機構、間歇進給機構及計數機構等。

不完全齒輪機構技術原理

不完全齒輪機構的主動輪上的齒是不完整的,通常只有一個或幾個齒,從動輪上具有若干個正常輪齒及鎖止弧。當主動輪連續轉動時,從動輪作間歇運動。在不同的完全齒輪機構中,主動輪每轉1r,從動輪轉動的全數也不一樣,取決於主動輪與從動輪轉速與轉動半徑等,從動輪轉1r停歇也與主動輪轉速與轉動半徑有關。停歇時從動輪上的鎖止弧與主動輪上的鎖止弧密合,保證了從動輪停歇在確定的位置上而不發生遊動現象。
不完全齒輪機構設計靈活,當主動輪等速轉動一週時,從動輪停歇的次數、每次停歇的時間及每次轉過角度都很容易在較大範圍內實現;在不完全齒輪機構設計過程中,為了保證主動輪的首齒能夠不與從動輪的齒頂相撞,進而順利進入齧合狀態,主動輪的首齒齒頂高會被做適當削減。同時,為了保證從動輪停歇在預定位置,主動輪的末齒齒頂高也會被適當修正。在主動齒輪只做出一個或幾個齒,根據運動時間和停歇時間的要求在從動輪上作出與主動輪相齧合的輪齒。其餘部分為鎖止圓弧。當兩輪齒進入齧合時,與齒輪傳動一樣,無齒部分由鎖止圓弧定位使從動輪靜止。

不完全齒輪機構技術特點

從動輪的運動角變化範圍較大,設計靈活,很容易實現在一個週期內的多次動、停時間不等的間歇運動。其缺點是:加工很複雜;在進入和退出齧合時速度存在突變,會引起剛性衝擊,因此只適用於低速、輕載的場合;而且主、從動輪不能互換。 [1] 
不完全齒輪機構結構簡單、製造方便,從動輪轉動和停歇的時問比例關係不受機構結構的限制。但因為從動輪在轉動開始和終止時速度有突變,衝擊較大,所以一般多用於低速輕載場合,如用於全自動機、半自動機工作台的間歇轉位等。 [2]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完全齒輪機構中,為了保證主動輪的首齒能順利進入齧合狀態而不與從動輪的齒頂相碰,需將首齒齒頂高做適當削減。同時,為了保證從動輪停歇在預定位置,主動輪的未齒齒頂高也需要進行適當修正。

不完全齒輪機構技術應用

不完全齒輪機構結構簡單、工作可靠,設計時從動齒輪的運動時間和靜止時間的比例可在較大範圍內變化,有外齧合、內齧合、圓柱、圓錐等多種形式。但在從動輪轉動的始末有較大沖擊,多用於低速、輕載、對沖擊影響不大的場合,如電錶、煤氣表的計數器,肥皂生產自動線及蜂窩煤餅壓制機的轉位機構等。 [3]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2張)
蜂窩煤餅壓制機的工作台問歇轉動機構。工作台7用五個工位來完成煤粉的填裝、壓制、退煤等動作,因此工作台需間歇轉動,而每次轉動1/5轉。為了滿足這一運動要求,在工作台上裝有一圈齒圈,用中間齒輪來傳動。而主動輪為不完全齒輪,它與中間齒輪組成不完全齒輪機構。當主動輪連續轉動時可以使工作台得到預期的間歇轉動、為了減輕工作台間歇轉動時的衝擊,在主動輪和中間齒輪上裝加了一對瞬心線附加杆4及5。同時。該機構還分別裝設了凸形圓弧板和凹形圓弧板,以便起到鎖止弧的作用。
不完全齒輪機構多用在一些具有特殊運動要求的專用機械中。可用於銑削乒乓球拍周緣的專用靠模銑牀中的不完全齒輪機構。加工時,主動軸帶動銑刀軸轉動。而另一個主動軸上的不完全齒輪4和5分別使工件軸得到正、反兩個方向的迴轉。當工件軸轉動時,在靠模凸輪7和彈簧的作用下,使銑刀軸上的滾輪8緊靠在靠模凸輪7上以保證加工出工件(乒乓球拍)的周緣。 [4] 
參考資料
  • 1.    武麗梅,回麗.機械原理: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252
  • 2.    李東和,丁韌.機械設計基礎:國防工業出版社,2015:164
  • 3.    孫志宏,周申華.機械原理課程設計:華東大學出版社,2015:15
  • 4.    張榮.機械原理: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