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其縣

鎖定
秦置縣名。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置不其縣(青島市城陽區城陽街道城陽、城子、寺西三村交匯處),屬琅琊郡。大致包括今青島市的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高新區(紅島、河套)及即墨市馬山、靈山一線以東、以南,由於東漢時合併了皋虞縣,轄區最大還包括萊西市東南與萊陽市西南部分。
中文名
不其縣
建立時間
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歸    屬
琅琊郡
現在位置
青島市城陽區

不其縣歷史沿革

漢呂雉七年(公元前181年),太后呂雉封宗親呂種為不其侯。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夏四月,漢武帝巡幸不其縣。
西漢將不其縣改屬琅琊郡。
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復置不其侯國。東漢光和年間(178~183)至三國不其縣屬東萊郡。
晉武帝咸寧三年(公元277年)置長廣郡,不其縣為郡治。
劉宋明帝泰始四年(公元467年),為東青州治。同年,北魏攻克不其,長廣郡屬光州。
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廢不其縣。
隋開皇十六年(596),復置不其縣,但當年便廢除,併入即墨縣。

不其縣建置及歷史名人

漢朝不其縣建置
今天的青島市區,東周時屬齊國即墨邑。即墨是齊國第二大邑。秦統一六國後行政區劃為“郡縣制”,全國分“郡”,相當於今天的“省”,郡下設縣,即墨邑秦朝為即墨縣。
劉邦建漢王朝,總體延續秦制,沿用郡縣制,但是在“郡”之上設“州”,因此縣的轄境比秦代時小了許多,原即墨縣就劃分為:即墨縣、壯武縣(縣城今蘭村)、皋虞縣(今温泉鎮皋虞)和不其縣,不其縣屬徐州琅琊郡。
《辭海》載:“不其(ji音“及”)古縣名,西漢置,因山名。治今山東省青島市西北。”
嶗山西部有“不其山”,史學家、考古學家王獻唐,考證古代有不族、其族,居住在這裏。建置不其縣的時候,以不其山命名縣名,因而叫不其縣。
不其縣城在今城陽之北
據《漢書》記載,不其縣城周十里,有居民3600户。西漢時建置不其縣,為什麼縣城設在今城陽之北二里的地方,從考古發現來看,這塊土地自石器時代已是人類聚居的地方,為龍山文化遺址之一。
不其縣城位於墨水河河畔一處高台地區,正是人類選擇居住的最佳地形。墨水河發源於不其山,蜿蜒曲折經過這裏注入少海(今膠州灣)。這裏出土了龍山文化、東周文化遺存,出土有石器、骨器、蚌器,如石斧、石鏟、石刀、石錛、石鑿,後期製品通體磨光,製作精緻。
發現的舊城址,據《青島市文物志》載:東西長約250米,南北寬約200米,民間稱為“東城頂”,被認為是古城的東北角,出土文物有陶盆、陶杯、鼎、罐等,已列入山東省優秀文物保護單位,稱為“城子”。在河對岸原為“古廟頭”,河上有古石橋,可惜都已經不存在了。
不其縣的轄境大體相當於今青島市市內四區及城陽區。這是青島第一次有行政建置。上世紀40年代青島有份雜誌叫《古不其》,就是追根溯源的意思。
古代不其縣名人多
不其縣的本地名人不少。
房鳳,字子元,不其人。以射策乙科為太史掌政,升遷為長史,又任光祿大夫,五宮中郎將,直至青州牧的高官。他同時是西漢大學者,除與劉歆共同校書以外是研究經學的大師,《春秋》分為三傳,他是研究《春秋穀梁傳》的權威,自成一家,被稱為“房派”。他同時是我國目錄學創始人之一。
張步,字文公,不其人。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張步組織兵力在不其起義反王莽,曾為輔漢將軍,管轄青州、徐州二州。劉秀重建漢朝,史稱東漢,光武帝劉秀封他為安丘侯。
不其人王景,字仲通,學識淵博,擅水利工程,以治理黃河著稱。
客寓不其的名人也不少。鄭玄,字康成。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時改百家爭鳴為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説為“經典”,以詩、書、易、禮、春秋為“五經”。漢代有一批“經學家”,而以東漢的鄭玄最為著稱,他的學説稱為“鄭學”。東漢末年,他來不其,在不其山下講學,各地慕名而來求學的逾千人。他講學的地方叫“書院”,至今名稱還在,在不其山下,今建有書院水庫。後人尊鄭玄為“經神”,在太清宮側建有“經神祠”紀念鄭玄。“不其山下書帶草,康成遺韻傳千古”(頌國學公園)。
濟南伏生為一代大儒,世代相傳。伏生九世孫伏湛,初為博士弟子。王莽篡漢後,伏湛助劉秀光復漢業,光武帝繼位,任伏湛為宰相,初封為陽都侯,後改封為不其侯,封地為不其。
伏湛同他的父、祖一樣也是一位學者,以研究《詩經》著稱,跟從他學《詩經》的有幾百人。伏湛的兒子伏隆,字伯文,官太中大夫,也是學者。他以《小夏侯尚書》教授諸生一千餘人。第六代不其侯為伏無忌,官任侍中,屯騎校尉,他撰寫了《漢紀》一書,這是一部編年體史書,上自黃帝,下至漢質帝,與《漢書》並行。伏無忌的孫子伏完,“深沉有大度”,漢桓帝將女兒陽安公主許配給他,他的女兒伏壽又入宮為漢獻帝皇后,即伏皇后。伏完聯合劉備等人慾殺曹操,曹操將伏氏家族包括伏皇后等二百餘人皆殺死。小説《三國演義》及電視劇《三國》均有這一內容。
童恢,字漢宗,東漢時任不其縣令。《後漢書》的《循吏傳》中有《童恢傳》記錄了這位東漢時的清官。他逝世以後,不其人為紀念他,建有衣冠冢及童公祠(今惜福鎮付家埠村旁),元代曾重修,道士入住成為道教全真華山派“通真宮”,仍祀童恢。到1949年青島解放時先後有21位主持道士。
城陽區政府全面大修童真宮,即將正式開放,同時拍攝了一部電視動畫片《不其清官童公傳》。
南北朝取消了不其縣
晉代,仍置不其縣,並且成為了長廣郡的郡治,即郡衙門所在地。《辭海》載:長廣郡西晉咸寧三年(277年)置,治不其(今青島市西北),轄境相當與今青島市、萊西、萊陽、海陽、即墨等地。到了南北朝的北齊時,廢了不其縣,隋朝統一全國,開皇16年(596年)恢復了不其縣,但不久又撤銷建置,併入即墨縣。不其縣城逐漸頹址消失,城南二里的城陽村,近代以來發展繁榮,現青島市有城陽區。古不其僅餘一塊“城子遺址”的文物保護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