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下灣村

(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營前鎮下轄村)

鎖定
下灣村位於營前鎮的東南方向,距離圩鎮2公里,交通便捷,全村轄27個村民小組,全村658户,總人口2869人,其中95%是客家人,為客家人集中居住村落。全村現有勞動力1730人,貧困户98户432人,佔全村人口的15%,全村總面積8.2平方公里,耕地1389畝,人均0.49畝,山地9882畝,水面304畝,種植業以水稻為主,養殖業以魚、家禽為主,全村有小學1所,在校師生109人,衞生所1所,農民收入來源主要靠外出務工為主,人均年純收入2080元。 [1] 
中文名
下灣村
行政區劃代碼
360724103204 [2]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江西省贛州市
面    積
8.2 km² [1] 
電話區號
079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車牌代碼
贛B

下灣村村情概況

營前鎮下灣村在革命戰爭時期曾是我黨湘贛蘇區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織部分,這裏的人民羣眾曾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犧牲和貢獻,現保存有蘇維埃時期中共河西道委駐地、彭德懷故居等革命舊址。 [4] 
下灣村村部 下灣村村部 [5]
下灣村為國家重點扶貧村,人多地少、經濟基礎薄弱,全村有小學1所,在校師生109人,衞生所1所,住房基本以土坯結構房為主。全村現有勞動力1730人,貧困户98户432人,佔全村人口的15%,全村總面積8.2平方公里,耕地1389畝,人均0.49畝,山地9882畝,水面304畝,種植業以水稻為主,養殖業以魚、家禽為主,農民收入來源主要靠外出務工為主,人均年純收入2080元。 [3] 

下灣村歷史人文

九廳十八井
“九廳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三種典型代表(土樓、九廳十八井、圍龍屋)之一,是客家人結合北方庭院建築,適應南方多雨潮濕氣候及自然地理特徵,採用中軸線對稱佈局,廳與庭院相結合而構建的大型民居建築。
黃姓客家人從廣東和平縣林寨鎮烏石下村的井頭寨返贛遷入羅宵山脈中的上猶營前,於乾隆甲午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在舉嶺腳下建造起“九廳十八井”。 “九廳十八井”是一棟磚木混合結構建築,呈長方形,寬約120米,飛檐畫棟,可稱得上客家建築藝術中的代表作。門楣書寫着“揚譽莆田”四個大字。正門進去有前廳、中廳、後廳,夾着前井、中井、後井,各天井向兩頭延伸,佈滿密密麻麻的廂房,忽見左右廳堂,又縱橫交錯地夾持大小不一的天井,由於天井眾多,使整棟屋宇光線充盈。 [3] 

下灣村基礎設施建設

下灣村道路建設

(1)新開圍牆公路,全長450米,寬4.5米,總投資12萬元,爭取財政扶貧資金10萬元,投工投勞2萬元,項目覆蓋11個村民小組,受益人口1368人,其中貧困人口205人。
(2)修建竹山、回龍、中村、寨下等4條公路,共計1600米,寬4.5米,總投資35萬元,爭取財政扶貧資金30萬元,投工投勞5萬元,項目覆蓋9個村民小組,受益人口1047人,其中貧困人口162人。
(3)硬化大船大坳公路路面,共計3200米,寬3.5米,總投資70萬元,爭取財政扶貧資金60萬元,羣眾投工投勞10萬元,項目覆蓋2個村民小組,受益人口414人。

下灣村農田水利

(1)漿砌圍牆至下灣水渠全長675米,總投資6萬元,爭取財政扶貧資金5萬元,投工投勞1萬元,項目覆蓋4個村民小組,農作物受益面積120畝,受益人口247人。
(2)漿砌竹山至光仔水渠,全長1250米,總投資12萬元,爭取財政扶貧資金10萬元,投工投勞2萬元,項目覆蓋7個村民小組,農作物受益面積439畝,受益人口856眾人。
(3)漿砌範屋至香爐水渠,全長1050米,總投資10萬元,爭取財政扶貧資金8萬元,投工投勞2萬元,項目覆蓋4個村民小組,農作物受益面積206畝,受益人口415人。

下灣村安全飲水

接引五爪嶺山泉水,全長鋪設管道4000米,計劃投資60萬元,爭取財政扶貧資金45萬元,部門幫助和社會捐贈15萬元,項目覆蓋18個自然村,1878人,其中貧困人口276人。

下灣村產業開發

利用荒地、旱地種植兩茶一苗,發展長效經濟農業,總投資30萬元,爭取財政扶貧資金20萬元,種植農户投資10萬元。
據初步統計以上建設項目所需資金235萬元,爭取財政扶貧資金188萬元,投工投勞32萬元,自籌、部門幫助及社會捐贈15萬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