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下廉

(中醫術語)

鎖定
①經穴名。②下巨虛穴別名。③指某處下側緣的部位。
中文名
下廉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出    處
《針灸甲乙經》

目錄

下廉解讀

1、出《針灸甲乙經》。《聖濟總錄》稱手下廉。屬手陽明大腸經穴位。位於前臂背面,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距曲池穴4寸處。一説“在曲池前五寸”(《醫學入門》)。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橈神經深支、橈動脈肌支與頭靜脈。
2、為下巨虛穴別名。為足陽明胃經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9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局部解剖:布有腓淺神經分支,深層為腓深神經。在脛骨前肌與趾長伸肌之間,深層為長伸肌,有脛前動、靜脈通過。
3、廉,即邊緣;下廉,泛指某處下側緣的部位。《靈樞·經脈》:“直上循臂骨下廉。”

下廉中醫應用

1、手陽明大腸經穴位—下廉
主治:頭痛,目眩,目痛,腹痛、飧泄,肘臂痛等。
刺灸法: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2、下巨虛穴
主治:小腹痛,泄瀉,大便膿血,腰脊痛引睾丸,乳癰,下肢痿痹,下肢癱瘓,癲狂;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睾丸炎等。
刺灸法: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5~15min。
[1-2] 
參考資料
  • 1.    李經緯.《中醫大辭典》:人民衞生出版社,1995年
  • 2.    高希言.《中國針灸辭典》: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