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下廉

(針灸穴位)

鎖定
下廉,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別名手下廉。屬手陽明大腸經。位於前臂,肘橫紋下4寸,陽溪與曲池連線上。在橈骨的橈側,橈側有橈側腕短伸肌及橈側腕長伸肌,深層有旋後肌,有橈動脈分支,分佈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深支。主治肘臂痛、頭痛、眩暈、目痛、腹脹、腹痛。直刺0.5-1寸。
別    名
手下廉
出    處
《針灸甲乙經》
隸    屬
手陽明大腸經
功    能
清胃調腸,疏風清熱,通絡安神
操    作
直刺0.5-1寸
主要配伍
配幽門穴、太白穴治泄利膿血

下廉名稱釋義

側邊曰廉。屈肘側置,穴在前臂橈側外緣,上廉下一寸處,故曰下廉。

下廉功能作用

清胃調腸,疏風清熱,通絡安神。

下廉定位

位於前臂,肘橫紋下4寸,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1] 

下廉解剖

在橈骨的橈側,橈側有橈側腕短伸肌及橈側腕長伸肌,深層有旋後肌。有橈動脈分支。分佈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深支。

下廉主治

1、肘臂痛。
2、頭痛、眩暈、目痛。
3、腹脹、腹痛等腸腑病證。

下廉操作

側腕屈肘,在陽溪與曲池連線的上1/3與下2/3的交點處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下廉臨牀運用

1、現代常用於治療前臂及肘部腫瘤、頭痛、眼痛、膀胱麻痹、血尿、下腹部痙攣、腹痛、心前區痛、哮喘、支氣管炎、胸膜炎、肺結核、乳腺炎等。
2、現代研究,在X線鋇餐觀察下,針刺下廉穴可使胃蠕動增強。

下廉配伍

1、配幽門穴、太白穴治泄利膿血。
2、配陰市穴、承山穴復溜穴中封穴、大敦穴治腹痛脹滿,小腹痛。
3、配五處穴、神庭穴治頭風。
4、配太溪穴、兑端穴、陰谷穴治小便黃。
5、配崑崙穴、太淵穴陽溪穴治狂言。

下廉相關論述

1、《會元針灸學》:“下者,廉是分內側,內外兩片,下居者上廉之下,故名下廉。”
2、《腧穴命名匯解》:“下廉,廉者,形如菱角之狀。因該穴在曲池下四寸,屈肘握拳,是處肌肉隆起,形如廉狀,因名下廉。”
3、《針灸甲乙經》:“溺黃,下廉主之。” [2-7] 
參考資料
  • 1.    石學敏.針灸學.北京市: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34頁
  • 2.    何玲 陳思平 王立君.臨牀腧穴學.北京市: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年:74-75頁
  • 3.    郭長青.針灸學現代研究與應用(上冊).北京市:學苑出版社,1998年:204頁
  • 4.    王玉興.新編實用腧穴學.北京市: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年:50頁
  • 5.    王東坡.對症取穴速查圖典.北京市: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年:32頁
  • 6.    秦濤 韓珊珊.針灸按摩取穴定位圖典.上海市: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年:13頁
  • 7.    高希言.中國針灸辭典.鄭州市: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7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