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馬鄉

(浙江建德市上馬鄉)

鎖定
山西省襄垣縣上馬鄉位於襄垣縣西南邊陲,南以上黨戰役主戰場老爺山與屯留分界,西以老嶺、韓莊、磨盤堖和沁縣相連,北以後灣水庫(寶豐湖)同虒亭鎮接壤,東以下莊、董莊同夏店相鄰,是三縣交界之地。上馬鄉政府所在地位於襄垣縣西南40千米處,距208國道10千米,是上馬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名鄉鎮有遼寧省撫順縣上馬鄉。
中文名稱
上馬鄉
外文名稱
Shangmaxiang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杭州建德市
電話區號
0571
郵政區碼
311614
地理位置
建德市西南部

上馬鄉位置

上馬鄉(現已與大同鎮合併)位於建德市西南部,東與大同鎮接壤,南與龍游縣石佛鄉交界,西與衢縣上方、峽川鎮為鄰,北與勞村鎮、李家鎮毗連。距新安江鎮33公里。

上馬鄉建置沿革

鄉境建國前為永平鄉,1950年為下馬、萬塢、大源3個鄉,1956年3個鄉合併稱下馬鄉。“下馬”之名因鄉人民政府駐地的霞霧橋而來。此橋為明時建,清嘉慶年間(1796~1820)重修。當地方言“霞”與“下”、“霧”與“馬”音同,演變誤寫而成“下馬”。1958年“大躍進”,改“下馬”為“上馬”,為大同公社所屬的上馬管理區;1961年管理區從大同公社劃出建置上馬公社。1983年11月撤社建置上馬鄉。

上馬鄉大事記

1978年,建立高產穩產農田2000畝;為蓄水110萬立方米的石郭源水庫修建渠系配套工程,開挖襯砌東、西乾渠兩條,全長10公里;打通隧道一處,長202米;安裝管徑40~60公分的倒虹吸一處,長556米;開發遞級電站2座,裝機3台共275千瓦,1998年發電63萬千瓦時。1993年2月開通程控電話。1995年7月建立鄉有線電視站,1998年7月與建德市電視台聯網,光纜輸送。1995年冬,為提高城山村的防汛抗洪能力,對河道進行裁彎取直,新建防洪堤壩1100米。1996年春新河道通水,為兩岸羣眾的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1998年底實現村村通公路,其中柏油路3條,長10公里。

上馬鄉毛竹之鄉

境內毛竹和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有竹林1?85萬畝,為建德全市竹林總面積的1/4強,年可採伐原竹40萬支。為提高綜合效益,1996年開始實施低產竹林改造,進行深挖撫育。到1997年底,共深挖竹林8000餘畝。1997年在童源村建立畝產毛竹和竹筍各1噸的竹、筍兩用示範林100畝。現已初見成效。
一方名產——石郭源柿子
150年前,石郭源村人根據自己居住地和特定自然條件,利用田頭、地角、山邊、溝旁等大量種植柿子,所產柿子品質優良,能滋陰潤肺,是標準的綠色產品,年產量達4萬公斤,單株產量最高可達500公斤。1993年參加杭州市評比,獲品質、品味一等獎。
一方風情——農民萬人文化節
自1990年以來,上馬村每年舉辦一次農民萬人文化節。文化節融文化娛樂活動與物資交流於一體。1998年,前往參加文化節的各地商户達500多個,臨近鄉、鎮的農民每天都有2萬餘人次
前來趕節,期間商品成交額達100多萬元。
一方名村——楊家村
地處建德市西部邊境山區,與衢縣接壤。村子四面環山,山地多黃壤,土質肥沃,適宜毛竹生長。全村共有竹林面積3600畝,人均4畝,立竹總量達70萬支,最大單株重量達60公斤。有“建德毛竹第一村”的美譽。?